刘师培年谱。刘师培(1884 1919) ,近代经学家、文史学家。曾用名光汉,字申叔。别号左盦、无畏。江苏仪征人。于经学、文学研究颇多创见,一生著述甚丰,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及论经学、史学、文学专著几十种,收入《刘申叔遗书》。 此书是对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刘师培年谱》的增订。此次增订,在保持初版框架的前提下,一是重点补充了新发现的刘师培生平资料,特别是民国时期报刊所载资料,纠正了初版中的个别错误结论;二是增注了引文出处,以便引用和核对;三是更新了《刘师培研究资料目录》,四是校正了初版的文字漏误。
本书内容收录黄炎培在1937年1月1日 12月31日的主要活动事迹。193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开始的年份,黄炎培作为抗日后援会的中坚力量,在这一年积极奔走、支援抗战,同时将自己教育救国的理念升华为抗日救亡,体现了一位民主爱国人士的拳拳爱国之心。本书比较全面而充分地记录了他在1937年的各种活动,还有一些招募物资和职业教育问题上的思想策略和工作方法等。
夏目漱石在日本被誉为 和汉洋 三才兼备的 国民大作家 ,国内对夏目漱石的普遍认知,还多停留在其作为 小说家 的存在,鲜见对夏目漱石汉诗文的关注和研究。本著以《漱石全集》之《汉诗文》卷为底本,对目前所知的夏目漱石所有汉诗文作品进行整理和注释,包括夏目漱石汉诗216首(含8首未定稿)、汉文6篇。另外,为更加直观、全面、系统地了解夏目漱石的人生历程和文学创作历程,本著对夏目漱石的年谱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 代女作家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北京,一生命途多舛,饱经战乱与动荡,足迹遍及中国、英国、新加坡等多国,她的书写与她的人生互为镜像,展现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创作和女性命运交织的历史,是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的宝贵见证。 本书是 外 部凌叔华年谱,以时间为核心线索,由凌叔华1900年出生始,至1990年去世止,追溯凌叔华的生平细节和创作经历,力图通过凌叔华的日记、书信、文学创作及大量的中英双语报刊杂志、方志史料等资料,重构凌叔华传统又现代、幸运又多舛、热闹又孤独、丰富而多面的一生,是研究凌叔华其人及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历史的重要成果和参考资料。 \\\"
尤侗是清初江苏长洲著名的学者。本谱《悔庵年谱》为底本,以尤侗《西堂全集》《西堂余集》《鶴棲堂稿》《哀弦集》《西堂杂组》为主要资料依据,旁征尤氏诸多亲友、交游的别集、年谱,同时佐之以史书、方志、家谱等;在内容上,着重考述尤侗的家世、生平、著述、学术与交游,并对明清易代之时事政治状况、士子群体面貌与复杂的社会关系等作出一定的观照。反映了尤侗的思想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对其文学创作、学术活动、唱和交游等作了细致的考订。对研究清代学术史、戏曲史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沈兼士(1887 1947),爱国学者,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在明清档案整理、考古调查、民谣风俗资料调查与搜集等方面,多有开创性贡献。历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主任、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等职。作者十多年来潜心搜集沈氏兄弟资料,先后赴北京、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图书馆、档案馆搜集资料,走访其亲友及后代形成了可靠的口述史料,从沈兼士学友日记、回忆录中,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该年谱由谱文正文、引用文献与编者按语三部分组成。依托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从生平情况、治学经历、学术活动、社会活动、世人评价等五个主要方面展示了沈兼士勤于治学、诲人不倦的一生。该年谱不仅为研究沈兼士提供了史料基础,也从侧面反映了谱主所处时代波澜壮阔的画面,对读者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及学术思想状况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孙衣言(1815—1894),字绍闻,号琴西,晚号遁披,斋名逊学,浙江瑞安人。清代官员、学者、藏书家。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太仆寺卿,寻以疾乞归。生平努力搜辑乡邦文献,刻《永嘉丛书》,筑玉海楼以藏书。著有《瓯海轶闻》《永嘉古文词略》《永嘉内外集》《逊学斋诗文钞》等。子孙诒让,购书益富。后其藏书大部分归于浙江大学图书馆。玉海楼至今保存完好,现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郭沫若书“玉海楼”匾及楹联。本书以丰富的材料对《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进行增补,将为研究孙氏父子提供极为重要的资料。同时,从年谱中还可以了解到晚清振兴永嘉学派的基本过程和温州的优良文化传统,对促进温州学的创建也将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