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界,余映潮是个比较特别的例子:第一,他是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二,他是50岁以后才走向展示课堂教学艺术的讲台的。在教学中,余老师始终贯彻着这样的理念:要让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小步轻迈”是教学细节化之“形”,“细腻品读”是教学细节化之“神”。知识成板块状,能力成线条状,学习上掌握的方法越多,能力就越强。对“提问”的研究,最神秘最有趣的是研究“不提问”。尽可能“实”地运用教材,尽可能“活”地运用教材,尽可能“巧”地运用教材。朗读,对孩子们进行着审美熏陶,进行着情感陶;台,进行着气质培养。好的语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试题研究不是应试研究,试题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想象力是语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能力
《白马湖书系·教学采蓝·考信录:文言诗文备课札记》针对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重点难点,或解释疏证,或提出新见,考证严密,新意迭出,内容几乎覆盖了当前各版本的所有篇目,为教学一线提供了难得的备课资料。
《听徐杰老师评课》,以一线教师的视角观课评课,更多地关注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有机融合,尤其关注操作层面的借鉴意义和课堂优化的实用价值。全书分三个部分,“品鉴名师”,以名师课堂教学的“细节艺术”为切入点,选取名师的经典课例,进行微观化的品味欣赏;“现场评课”,立足于“课堂优化”,对一线教师具有较为积极的指导意义;“课例自评”,撷取自己执教的六节不同类型的展示课,进行反思式分析。对于广大一线教师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这个时代之所以能用“变革”来命名并不是因为这个时代一直在变化,而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剧烈变化超出了人们从容适应变化的速度,时代的变化已经全面挑战了人们自身及其参与的实践活动。师生以及他们参与的交往实践也不例外,变革时代的全面挑战已经开始让很多师生在交往中措手不及了。师生交往活动是一种微观政治活动,微观政治性是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所以从微观政治学视角对师生交往进行理解是深入理解师生交往的基本要求。复杂性研究范式坚持把多样性、情境性、个体性、差异性、自主性等理念纳入到对师生交往的认识中,以此来深入到师生交往实践内部。
本书向幼儿教师介绍了倾听儿童,与儿童进行言语互动所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包括科学的儿童观和儿童学习观,把握对话时机、创设对话环境的策略以及促进、收集、解读和应用对话的支能与技巧。全书深入浅出,实例丰富,有助于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儿童,反思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纠正自己的不适宜言行,人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富有想象力的教学设计:基兰·伊根认知工具理论课堂应用研究》中除了对当前研究与实践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叙述,对本土化问题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预设性理论框架。我曾经设想根据中国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建构一种具有包容性、选择性的基于认知工具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尽管我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中已经根据情况提出了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工具(原则),力图实现认知工具理论的语境转换,但是,现在我却越来越相信: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的价值在于唤醒教师的创造意识,激活他们的生命活力,给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不应仅仅满足于直接告诉他们怎样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这些认知工具一旦被老师们(包括师范生)理解并被吸收整合进他们的教学经验之中,似乎就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