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留给历史、影响现在、启迪未来,它可以跨越时空、穿透教育、浸润心灵。在我国教育改革迈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社重新策划、重榜推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五卷本》(精装本),在内容的专业性、语言的精准性和生动性等方面精益求精,并以二维码链接多种免费数字出版资源,以期传承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教育思想,启迪广大教育工作者走进大师的教育现场,与大师共同思考、共同感受对教育的追求、对学生的热爱,为推进教育改革、培养新时代和谐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经亨颐编著的《经亨颐集》共分五个部分。部分“论说”,是经亨颐投身教育界时发表于《教育周报》、《教育潮》、《浙江师范学校校友会志》、《教育丛刊》、《春晖》等刊物的文章,以及离开教育界后的著述。第二部分“演说”,是经亨颐在浙江省立师范、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上虞春晖中学等校任职时的演说辞。第三部分“文牍”,主要是经亨颐任浙江省教育会会长时所写的公文。第四部分“颐渊诗集”,是经亨颐1927至1936年所写的诗,生前刊印成册,1984年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重印。第五部分“日记”,是经亨颐仅留的日记,为浙江图书馆藏稿本,共7册。
本书能为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学习、研究和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提供些微帮助。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系统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把陶行知及其生活教育学说,放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思想文化氛围里来认识、理解与描述,做到历史与逻辑的结合、抽象与具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土与域外的结合。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理论专著,全书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19世纪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两大部分介绍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过程,涵盖了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历史的方方面面,适合教育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本书是一部揭示汉字本源意义的字典,每一个汉字都配以插图来表现其本义。全书共收录了一千零八十六个汉字,其中绝大多数是常用字。在每个字的字头列出了古文字的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玺印文字、石刻文字、战国古文、小篆等,每字下解说字的本义,并适当选择可以说明本义的词汇加以训释。每字所附插图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一定的艺术性。字典图文并茂,是广大中学教师、学生和古文字学爱好者的理想工具书。
从问题出发,以“意义”为经,以“理解”为纬,首席建构“教育解释学”。倚靠实践后方,站立理论前沿,有“照着说”,更有“接着说”,有定论,更有新论,有新阐发,更有新启发。
全书由以下三卷组成。 卷 理论篇:现代教学的基本理论。该卷反映了20世纪,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理论成果,全面梳理了近一百年来教学论学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进程。既有对长达两千年的古代、近代到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审视,又有对20世纪中国教学论发展的反思批判。在此基础上,以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的剖析作为起点,重点阐述了现代教学观、现代课程观、现代学习观以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原理,分析了现代教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并对教学论的不同流派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掌握丰富翔实的资料的基础上,就教学论学科范围内的基础理论问题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学理性,同时又反映了20世纪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第二卷 专题研究篇:现代教学论问题
本书是“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丛书”中关于小学教育的一部专史。主要梳理了我国自远古到现代小学教育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提示了小学教育历史嬗变的阶段特点及发展规律,阐述教育家或思想家关于小学教育的真知灼见,并体现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派观点视野下的小学教育制度、思想及实验改革,努力做到理论与史实渗透、观点与材料结合,同时着眼于当今时代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历史的回应、激荡,使本书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感及实际意义。
作为多卷本《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近代分卷,本书主要讨论的是鸦片战争后80年间中国教育的发展。 本卷由板块组成。编: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意在从宏观上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一鸟瞰式的回顾总结。第二编: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演进与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围绕制度层面的变革和教育理论的构建这两条主线展开。第三编:近代教育家群体研究。一方面从总体上剖析近代教育家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更着眼于近代以来教育思想的承传、嬗变和不同时期教育家各自的独特贡献。
本书包括了职业教育概论、职业教育基本原理、大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体制与管理、论职业教育类别、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宗旨、中外职业教育鉴析。
经过将近五年的收集、整理,汇集李吉林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探索经验,记录情境教育探索历程,全面阐释情境教育理论及操作体系的《李吉林文集》于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李吉林老师作为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始终扎根于一线,通过实践创造总结而成的情境教育,已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范式。此次出版的《李吉林文集》除了系统的情境教育理论外,更收入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经验,以及反映李老师点滴心得,饱蘸着情感书写的散文随笔。这为更全面地、深入地了解情境教育及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