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藩编写的《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由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倡议指导,在2010年版基础上修订而成。《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第2版)》分为九个专题,各专题以“名篇选读”、“案例引读”、“文本解读”等板块呈现。本书具有以下特色:将“名篇导读”中的原文片段扩充为全文作为“名篇选读”板块。并将“链接阅读”中的相关篇目融合其中,方便读者更好地研读名篇原文;“案例引读”板块不仅对原有案例重新进行了梳理,而且增加了部分案例,使“案例引读”更具针对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陶行知为人、为师、治学、治校的思想与方法;将“现实解读”板块修订为“文本解读”板块,并将解读的视角定位于当时的历史现实,带领读者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也可作为师范院校陶行知教育思想选修课的教材。希望这本书
本书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不是一般性地谈论一所声名显赫的大学,而是深入到个人经历的矿脉之中,去寻找最珍贵的化石。因其鲜明的个人性,本书展示了一幅幅撼人心魄的画卷;既有对事件的目击,也有对一已之私的挖掘;既有对精神世界的穷根究底,也有对儿女之情的沉吟回味。在此,沉静者讲述了他们的骚动,世故者目睹了自己的死亡。
本书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人类教育产生和演变的全过程,涉及除我国以外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的发展,时兼古今,地跨东西,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是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一部史书。
这是一部教育学的高校教材。全书共分四编二十章。章是导论,旨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教育,培养学习教育学的兴趣。第二、三章介绍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以上构成编:教育学的一般原理。第四章至第九章,先总述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再依次论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由此组成第二编: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编讨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载体和主体,由第十章我国的教育制度和学制、第十一章课程和第十二章教师和学生构成。最后一编从第十三章到第二十章,介绍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依次讨论教学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校外活动、学校管理工作、教育督导与教育评价工件、教育科研工作。督导与评价单列一章。本书适合师范院校学生及教育理论研究者参考学习。
《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学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在中国历代士大夫阶层中有着广泛的影响。的《历代名家书心经:欧阳询》收集书法名家欧阳询所书心经,有助于提高当代书写者的书写水平。
本书主要对中国画荷花的画法技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讲解。从基础知识到作品示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了详细的讲解,有效地提高了读者的绘画技法。内容要点讲解、示范临摹为主,按照不同构图、不同组合进行课题讲解。
本书是在第9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修改范围达三分之一。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确定字形、字音等。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全书收单字10000多个,明确区分繁体字、异体字,收带注解的词语3500多个。内容丰富,简明实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备有部首检字表。编排合理,查栓方便。
本书收录了世界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 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 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 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的《杜威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 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的教育论著。
本书有一百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一百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是本教育经典书。苏联当代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收字,以见于中学语文古诗文为主要依据,适当补充收录少部分不见于语文教材的古汉语常用字。《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收字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学生学习古代汉语、阅读常见文言、诗词名篇的需要。对于中学语文教材古诗文作品中出现的少数生僻字词,《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一律收录,因为这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含义,也是广大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查阅的内容。如《陶庵梦忆序》中“駥駥为野人”的“駥”字、《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斫榛莽,焚茅茷”的“茷”字、《四则》中“刚锥穿鼻,复鎈其外”中的“鎈”字等,这些在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均未收录,而《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版)则一概收录。《学生古汉语词典》(第2版)(中学
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在编排上忠实于原帖,较好地再出了原帖的面貌,同时,书中还附有简体标注,既可阅读,又可临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法临习范本。
《陶行知教育名篇》节选了陶行知先生从1919年到1940年发表的关于教育、教学、教师的文章以及陶先生在学校的演讲稿和演讲记录,还有一部分是书信。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是伪教育,脱离实践经验的知识是伪知识。《陶行知教育名篇》选编的文章较全面地体现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于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平民教育、如何做师范生、儿童教育、民主教育、职业教育等都有所论述。该书条理清晰,挑选清晰,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