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经常会遇到 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的情况,但由于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心理教师,缺少有效的备课组学习和探讨,所以就想针对心理教师的这些困惑、难题做一些讨论和分享。本书分为两个版块:一个是心理教师在心理教学中常见的困惑、难题及应对,另一个是小初高各学段心理教师 设计 试讲 困惑 反思 改进 动态备课过程的呈现。本书立足于心理课的课堂实践,记录了心理教师成长的职业历程,同时反映了在此期间心理课堂的转型与成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具有参考性意义的典型课例。
《看见 看不见 高中生心理解忧杂货铺》是针对高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心理教师进行心理学指导的一本学生自助手册。在知识更新速度加剧的21世纪,青少年群体的心理成长也面临着重重危机与考验。本书围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对此给予专业性的建议,总结出高中生群体在成长过程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根据个体特征予以个性化的分析和答疑。从整体上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解惑,从各个微小的个体案例出发,逐一答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解忧 。
一节满意的心理课并不是信手拈来、横空出世的,从1.0版到N.0版,呈现了心理教师不断反思、推敲和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心理教师突破“舒适区”的专业成长历程。这本“心理教师的武功秘笈”,既介绍了上好心理课所需的一些基本内功和临场应变能力,又涵盖了心理教师不断精进、提升功力,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气场”的修行。强烈建议阅读本秘笈的同时,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同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应。一本读罢,估计你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笈”。
情绪、友谊、亲情、学习、校园、花季、自律、休闲是我们成长中的重要组成,过程中孩子的烦恼、家长的无措、教师的困惑,身陷其中的我们可能都会有感到无助的时刻。 《奇妙心之旅:小学生心理解忧杂货铺》选取了小学生成长中颇具代表性的60个烦恼,用漫画的形式予以呈现。来自教学一线的心理老师们会将烦恼背后的原因细细说给你听,通过互动小游戏陪你找到应对的方法,还贴心地为小学生家长们提供了理解和帮助孩子的小贴士,悉心挑选、推荐了进一步帮助大家的阅读资源,以期给予孩子们更有力的支持。
本书聚焦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分别从个性辅导、学习辅导、生命教育、生涯教育和生活辅导5个方面,通过100个真实案例,分析青少年在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专业度高、指导性强。本书对于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教师的专业提升,以及学生的自我疏导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当前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社会适应中的12个矛盾、学校及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影响;提出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辅导方法、健康情绪和心理平衡的调节方法、健康人格和社会适应的培养方法;提供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测量评估方法及其咨询技术,针对学生的15种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问题指出了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重点介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策略、人际适应的策略,特别是对全社会关注的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讨。
一节满意的心理课并不是信手拈来、横空出世的,从1.0版到N.0版,呈现了心理教师不断反思、推敲和打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心理教师突破“舒适区”的专业成长历程。这本“心理教师的武功秘笈”,既介绍了上好心理课所需的一些基本内功和临场应变能力,又涵盖了心理教师不断精进、提升功力,逐渐形成自己独特“气场”的修行。 强烈建议阅读本秘笈的同时,准备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同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应。一本读罢,估计你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武功秘笈”。
《学生发展问题咨询》从特殊需要的角度关注和研究学生发展问题,指出了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包括生理发展问题、行为发展问题、社会能力发展问题、个性发展问题、非智力因素问题、学业发展问题等六类,并通过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各种问题的表现、原因,以及矫治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根据与案例的相似性和症状迅速判断问题的性质,了解问题现象与实质并进行诊断,分析成因,进而参照矫治策略来实施救助。
本书根据中小学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性质,分为设计指导篇和实践操作篇,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指导为辅。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实践操作篇的活动设计分为智慧篇、勇气篇、仁爱篇、正义篇、节制篇和卓越篇。本书中所有活动均按统一模式设计,包括设计理念、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适用年级、教学时问、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心电感应、课后拾遗、教学设计反思。
品格教育研究者针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衰退、*个人主义、权威丧失、青少年失范等问题,批判了当时学校盛行的道德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模式,阐述了在当代学校里实施品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总结了各地品格教育实践的经验。美国品格教育者都强调以核心价值和美德来解决美国社会的价值冲突,强调以各种活动、示范、阅读等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做法都是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要素。但是,这些研究和阐述的理论创新并不大,大都是重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本书是一部较系统地评价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著作,涉及新品格教育的历史传统与演变过程、新品格教育的目的、新品格教育的哲学基础、新品格教育的教育策略等问题,并分析了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意义与局限。作为一部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德
本书选辑了作者获得二三个国家教学成果奖和八个省部级学术成果奖的精品力作,体现了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当代成果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钎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前沿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和收获,既有理论上的新构建,又有实践上的新突破。 本书适宜于高等学校相关研究者、管理者、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阅读参考。
表扬学生的三十六计!反思道德教育实践,定制恰当激励教育策略! 《教师如何表扬学生:道德教育中表扬流行现象的反思》旨在说明,为避免表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应如何采用合适的表扬策略,使教师的表扬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真正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表扬学生:道德教育中表扬流行现象的反思》主要分为分析问题和提供建议两个部分。 书中以多个案例说明,在以往和当前的学校实践中,将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寄希望于表扬的做法并不鲜见,指出在年幼儿童习惯的养成、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在课堂管理甚至知识学习等方面,表扬是一个必要而有效手段。但表扬在教育中的运用,需关注教育目的的实现。本书随后从追问道德教育的本质目标出发,指出过分追求表扬可能使学生不是从道德对人存在的意义,而是从道德有何用出发来看待道德,这绝
本书介绍了142个适合中学班级的团体心理活动,心理教师或班主任都可以根据活动设计及实操步骤在自己的班级中开展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是从上千个活动中,经过优秀的教师实践后精选出来,并按照不同主题编排的,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是学生们喜爱和从中有收获的心理活动。
在连续三年(2006—2008)对安徽省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多角度、多方面细致分析了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归纳了主要特点,预测了发展趋向,解读了青少年对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与教育状况的认知。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教育者的实证调查(2008),诠释了教育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状况与教育状况的认知、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流状态、存在问题、引导理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儿童的生存、生活环境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处境不利儿童的生存发展,为其健康成长提供针对性的保障措施,是时代和社会赋予每一位心理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为了深入了解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审继亮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使用质性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展示了处境不利儿童的生活故事,揭示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本书希望为相关决策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制定政策法规、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时提供具有实证性的指导。
本书主要探讨0-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心理发展的相关问题,是按照心理发展领域编写的发展心理学专业课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认知、智力、语言、情绪、人格、道德等不同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便于读者充分认识并把握不同领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连续性。既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论。此外,本书用二维码关联了丰富的数字资源,方便学习者使用。 本书适合作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教材,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 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教材,同时可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
本书是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新要求的专著。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之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大学生健康地成才,是党和高校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书认真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等学校实施“大举生成才导航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作者阐述了大学生成才导航的主要特点和创新意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实际,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目标、理想、素质、职业等方面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地实施导航。 本书认为,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成才导航工程”的实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是依据*2012年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编写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以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准确把握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趋向和特征,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为依据,选择学习心理、自我意识、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休闲活动六大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专题,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体现活动内容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