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本书之称之为“科学元典”,本“经典”不通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著”。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所说的“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著”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脍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 这里所谓的科学元典,是指科学经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著作,是在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化的遗产,是历经
光,我们很熟悉,它很普通,也很重要。与我们熟知的水、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元素。没有了光,我们便失去维持生命活动的能源、失去维持生命呼吸活动所必需的氧气,整个世界便没有了生命信息。为了探明光是什么,光与人类生命、生活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为了制造出更适合人类生活、生产需要的光源和光学技术,人们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与奋斗。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才有了光学科学技术今天的辉煌。《追光:光学的昨天和今天》将向读者全面展示光学发展的漫长历程。《追光光学的昨天和今天》可供广大青少年、学生、科学工作者了解、学习光学技术阅读;也可作为学校师生、青年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参考读物。
伊恩·斯图尔特、约翰·林奇著的《地球(行星的力量)》以新的科学理论为依据,运用高端拍摄科技,历时三年,远赴世界各地,探索地球如何运转,生命如何孕育,逐一介绍塑造地球的四种力量:火山、大气层、海洋与冰川。 来自地球“孪生兄弟”的撞击如何形成了今天的月球?地球又是如何从长达几百万年的冰冻期活过来的?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火星又是如何挽救了地球? 经过45亿年的漫长演变,历经劫难与重生,地球才变成一个生机勃勃的蓝色星球。然而人类出现以来,只用了20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污染日益严重。 虽然科学家们预测:在未来有,太阳的温度会急剧升高,体积膨胀,地球被太阳的高温“烤焦”,生命终将消亡,但人类现在的行为,正在加速生命的灭亡。人类的未来命运如何,很终取决于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