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峰所著的《泉州城居文化释码——建筑文化学应用研究之二》以“建筑文化学”为科学研究方法,对泉州城市建设史及城居构成进行解剖分析,从而诠释出其蕴涵的多重结构码,以作为“现代后”泉州城市建设的理论基础,使“历史文化名城”的泉州乃至“厦漳泉大都市”的城市建设能有理性的、科学的文脉承袭发展依据。《泉州城居文化释码——建筑文化学应用研究之二》共6章,有部分内容。部分谈传统城居文化要素,以商贸港口城市论,主要有城郭、街衢、河沟、桥梁、港口等五构成要素;第二部分是辨疑古城史,包括汉代以来至明清时期的不同时空、不同发展阶段的“泉州城”,从渤海湾、闽江口到晋江流域的城居变迁,都作了理论分析而得识其疑;第三部分是对近现代后“古城”认识现象的梳理,而后诠释出“古城”不同形态构成码,并揭示出其城居
20世纪30年代,哈佛大学抢先发售将建筑、景观和城市规划三个学院统筹规划,凝聚了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安东尼?埃罗弗森通过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建筑理念更迭的研究,让我们直观地看到现代主义在美国出现、斗争、进化以及很终日渐衰落的过程。本书追溯了哈佛设计研究生院的创立历史,叙述了约瑟夫?哈德纳特院长在任期间的改革,同时记录了哈德纳特院长和包豪斯创始人沃特?格罗皮乌斯在哈佛任教期间(1937―1952年)对现代主义的贡献。早在格罗皮乌斯来到哈佛之前,协作的设计理念已经慢慢形成,并且对景观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定义加以界定。埃罗弗森为我们呈现了现代主义运动的星星之火,让美国的现代主义斗争全貌跃然纸上。本书中的照片、绘图和学生作品均抢先发售出现在正式出版的图书之中。本书对于建筑史、艺术
《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是有关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以日本古代所建造的11座楼阁式木塔为比较研究对象。上篇为有关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的基础研究,含概论、起源、演变与分期以及建筑设计手法等。下篇为中日两国建筑技术史的研究,含日本古代楼阁式木塔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建筑特征、中日两国中世木结构技术发展分歧技术史上的成因等相关内容。《中日楼阁式木塔比较研究》对仿古建筑设计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中国古塔的修缮保护也有借鉴作用,可供建筑学、古建筑修缮保护的研究人员和设计、施工人员以及相关高校在校师生阅读。
罗盘,古称罗经、罗镜、经盘、罗经盘、子午盘、罗盘,是中国古代堪舆家从事堪舆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程建军著的《罗盘奥秘(精)》系统介绍了中国罗盘的生产、发展以及其基本使用方法,重点以“徽盘”为例,详解了三合罗盘十八层各层盘面的含义和用途,并指出其合理成分与玄学色彩,使读者了解罗盘的本来面目,即除了用于指向定位,确认环境要素之关系和记录一些古代天文、地理、历法、气候及历史知识外,罗盘中的许多圈层是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罗盘作为一个历史存在、如今还在民间流传的事物,对于我们借助其研究历史建筑与环境,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还是具有一定价值,辩证地认识它的面目还是有必要的。
建筑的任一形而下程序(无论多么细微),都与文化问题相关,都与文化问题所涉及的概念有关。《建筑文化研究》将通过各种方式,运用多项具体的案例研究来对这两个领域进行创造性的连接。通过本书探索不同类型知识的同构性,探索当下时代的知识创造的可能,探索建筑活动向知识转化(或者反过来)的可能。
武康石建筑用材是一种属于火山,喷出岩中的融结凝灰岩,它的质地硬度适中,与古代采矿技术、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自然状态多数呈淡紫色,少数呈黄褐色,但表面一经风雨侵蚀就氧化成美丽的紫色。在古代紫色象征着祥瑞,因此人们喜欢把这一类石称“武康紫石”、这一类石纹理清晰,可以采伐成大型的各种建筑材料,同时也能雕琢出复杂的艺术图案。它略具吸水性,湿润的岩体常有藤蔓攀援,苔藓衍生,给人以古朴之美。武康石是一种砂岩,即使加工非常平整,表面仍具涩性,雨中踏于其上也不会滑溜,是古桥梁的石材。在秀丽的杭嘉湖乃至长江三角洲水乡泽国,用武康石构筑的古桥梁如同一道道紫色的彩虹,至今已经成为当地珍贵的文物古建筑、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方水土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沟通津衢之枢纽,而且承载着历史的重荷。巍巍钱塘江百里
本书介绍什么是数值模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如何与工程科学相结合,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本书从数理方程的基本知识出发,介绍各种经典数理方程以及应用,进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矢量有限元数值方法。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工程问题从单物理场仿真、多物理场弱耦合仿真和多物理场强耦合仿真三个方面,解释实际问题如何抽象归结为合理的数学模型。读者可以系统地理清工程物理的仿真思路,理解并习惯用工程物理仿真,也就是物理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本书面向广大工程师,深入浅出地讲解有限元法及工程问题的多物理场仿真技术。全书涉及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声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热量传递、质量运移、电磁场计算、化学反应工程分析等,是真正的多物理数值仿真的入门指导书。作者希望通过本书,能让读
本书详细展示了世界建筑公司的文化类建筑作品,每个项目分别从创作理念、建筑造型、表皮特点、材料、柔韧性、废物利用、生态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以期为建筑规划设计研究、实践从业者文化事业投资者等相关群体,提供一本既有研究价值又具实用性的工具书。
“当代建筑的创造是许多人的功劳……但是,历史将勒·柯布西埃从众人之中凸显出来。因为他同时是画家、建筑师和诗人。”这就是建筑史学家西格弗莱德·格得翁对勒·柯布西埃的定位:一个包罗万象的创造者。让了人们对柯布西埃的既有印象纯粹主义或者粗犷主义,向我们展示了那些白色的别墅、居住单元、隆香教堂、拉图莱特修道院以及昌迪加尔城市等“为了感动的建筑”。本书拥有近200幅插图。素描、油画、雕塑、旅行的小册子、建筑计划、城市设计……一个创造者的所有侧面,尽包其中。从萨伏伊别墅到光辉之城,从隆香教堂到昌迪加尔城市,勒·柯布西埃代言了20世纪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