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历史上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建筑师 扎哈 哈迪德生前所设计的所有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了如其人的风格,表现强烈,感性与理性兼具,并以流畅的线条取代传统建筑的几何架构。书中收纳了她从早期的作品、草图到近期的建筑设计图稿,总计200多个设计方案、600余张精美图片,其中包含巨幅画作、建筑模型、多点透视图以及电脑效果动态图等等。 虽然哈迪德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她却设计出了大量的作品,她通过自己的素描、绘画以及设计改变了建筑界。她是一位才女,她所设计的作品包括船只、水龙头、高楼大厦以及遍布全世界的城市规划。更有意义的是,她所设计的作品不仅辨识度高,而且还被人们争相模仿。她是全世界*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她从打造 十分之一秒的爆破 ,成长到以结构容纳、赞美文化,并使之永存;计算机技术为她
日光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从场地规划到建筑配置,从材料选择到可持续性和性能考虑。 这本独特的书着眼于当代采光设计的挑战以及为应对这些挑战而采用的策略。 采光设计科学的最新进展使建筑师能够满足更高的标准。 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这些方法,则存在将采光设计简化为定量练习而忽视定性、美学和体验方面的风险。 探索建筑师如何将采光的诗意和实用潜力联系起来,创造出精美的照明空间。
卡洛斯卡帕超越物质 本书精选斯卡帕的十个建筑项目,从建筑的外形与功能、光影关系上对每个作品进行解读,如同带领读者开启了一场穿越威尼斯、维琴察、特雷维索、维罗纳、博洛尼亚的美学之旅。艺术家皮奇尼尼抛开冰冷的建筑图纸和艰深的研究,将温度融入建筑之中,为建筑解析带来人文性的关怀视角。书中照片由摄影师洛伦佐 佩纳蒂(Lorenzo Pennati)拍摄,建筑在整体与特写之间交替呈现。这些照片聚焦公共场所,如博物馆、商店、办公大楼,探索质地、光赋予建筑的节奏,以及简单的线条所表达的诗意,向读者展示了斯卡帕在建筑整体以及室内设计细节方面对美近乎苛刻的执着。作者同时讲述了斯卡帕设计生命的延续 儿子托比亚在修复一新的圣母教堂中为父亲的作品开辟的一处展馆,并在本书末尾为斯卡帕做传。 隈研吾世界建筑大师
这本名录是专门为2017年12月获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所编,但本文则是为展示近年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的研究进程并提供相关思路的。截至2019年12月,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议公布了四批共计396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通过长达五年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与建筑师的追踪式研究、调查与分析,笔者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总第24辑撰写《跨越21世纪的(北京宪章)20年 (世界遗产名录)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研究与借鉴》一文。文章不仅学习了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1999年发布的《北京宪章》精神,还以国际建筑大师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分析了在当今世界建筑界20世纪建筑遗产与经典地标备受关注的原因。本文试图对将20世纪建筑遗产新类型引入中国建筑与文博界有所推动,因为它的确是世界文化遗产界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图书回顾天津工业建设的历史,发现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价值评价、遗产认定、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保护再利用案例,以及操作运营模式等研究成果。所属丛书选取工业建设基础好,工业遗存多,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成果突出的省份和城市,涵盖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建设的重点省份和城市,涉及各个产业门类。系统展现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领域的探索和经验,可为今后全国范围展开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全面借鉴。
《中国建筑设计年鉴2020-2021》以记录中国建筑行业内优秀设计单位的典型作品为第一原则,对最近一年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项目、新的设计理念,甚至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了非常直观、全面的诠
《沿着鹦鹉螺线滑行-建筑室内设计的数学思考》一书主要涉及了微积分、分形几何和幂律指数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和启示。作者从自然界的 小作用量原理出发,探索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似性。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部分介绍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在造型设计中的作用;第二部分介绍了分形几何的特点和美学,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艺术中的体现;第三部分介绍了幂律指数的规律和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系统中的普遍性。本书旨在用数理逻辑为建筑室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创新思路,是一本集科学、艺术和哲学于一体的跨学科著作,适合对建筑室内设计、数学和自然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图书包括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校园单体建筑、校园整体规划和作品概览这四个版块,66个项目,涵盖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从1984年到2018年的优秀作品,共获得63个奖项和228个省部级奖项。设计建成例如浙江大学、澳门大学、武汉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审计学院、重庆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一大批高校。这些作品作为华工设计院多年校园规划与设计创作成果,不仅是自身成长的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实践和理论的完善和创新。
本书以南昌轨道交通1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背景,在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南昌地区富水砂卵石地层地铁工程施工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编号:20151BBG70059)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开展了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风险专项研究工作,从设备与施工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风险辨识,提出合理的规避措施,并阐述了风险控制中设备与施工的系统性关系,对盾构施工中的风险管控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本书*部分,由设备选型开始对设备风险进行辨识,强调了设备选型的重要性,对设备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进行风险辨识,提出有效的规避措施及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主要包括:设备吊装、设备的维修保养、过站调头等内容,并附以实际工程案例,强调了设备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本书第二部分,按盾构施工流程,对不同施工过程的风险源进行辨识,针对性的提出规避措施,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