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构成》一书中,作者Don Hanlon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令人兴奋的理解建筑构成的原始途径,这避免了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两难抉择。本书通过探讨建筑组织方式中隐含的样式,使读者能够将建筑理论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并且将在设计工作室中做出的设计与建筑师如何思考关于建筑的构成联系起来,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通过丰富的图形以吸引“视觉控”的学习者,《建筑构成》揭示了全世界以及从古到今的建筑形式的结构,以此来启发建筑师在现实世界的设计中转变抽象的设计思路。
国际上将抗压强度在150MPa以上、使用寿命超200年的一类新型混凝土称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超高性能混凝土轻型组合梁是一种新的桥梁结构,由钢梁和超高性能混凝土薄桥面板组合而成,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收缩徐变小、开裂风险低、超长耐久等突出优势,应用于大跨径桥梁结构时,既解决了传统钢桥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易疲劳开裂及铺装层常破损的难题,同时也避免了传统钢-混凝土组合梁自重大、负弯矩区易开裂的弱点,应用前景广阔。本书系统介绍了作者研究团队5年来在此领域所做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在大型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和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横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FRP筋混凝土结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钢管理混凝土组合结构,同时在各章中选取了典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应用实例,以便读者能通过实例举一反三,从而更好地理解书中所阐述的理论和方法。本书可供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科学研究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或教学参考书使用。
本书以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为主要应用背景,介绍岩土介质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及其工程应用。全书分为上、下篇,共九章。上篇为理论基础,讨论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下篇为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解析分析与应用,介绍由解析法给出的岩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各类工程实例的新解以及动力突变性和有限元法的频散性及稳定性的问题。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防护工程和工程抗震等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科研及设计人员参考。
此次修订主要做了部分章节的增补和改进。其中第6、8、9章都做了改进,增补了3.6组合网架的计算。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实用手册(第2版)》是一本专供土木建筑结构静力计算应用的工具手册。内容不但包括建筑结构的梁、板、桁架、拱、刚架、排架等基本静力计算方法,也涉及一些具体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如井式梁、螺旋楼梯、悬挑式楼梯、地下室侧墙板、网架、薄壁杆件扭转计算,以及针对钢结构的梁、柱、板件的稳定计算。手册中除列有截面特性、梁变位计算的基本资料外,一般以列出各种计算公式和计算用表为主,并简明地介绍其计算方法和应用例题。对于一些具体结构或构件则着重介绍它的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演算。为读者采用手算和计算机计算的方便,手册分别将常用数学公式,矩阵位移方程的基本内容、方程的求解和一些丁程设计中的问题,以
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阐述轻型门式刚架各组成部分的受力特点、计算理论、设计原理、连接节点和构造细节。本书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地叙述了轻型钢结构计算和设计的理论及原理,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向读者简单地描述公式和方法;本书特点之二是结合近年来国内工程的实践和经验,对于支撑、檩条和屋面板材采用3DS软件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给出了可供用户直接选用的表格和规格;本书特点之三是给出了轻型门式钢架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典型设计和计算实例,并在全书最后给出了整体结构完整的设计实例和相应的设计施工图,可供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可供设计单位、钢结构工程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学生和研究生作为工程设计和教学学习参考书。
本书论述了薄壁构件稳定理论的现状,系统介绍了薄壁构件线性理论,均匀受力下薄壁构件的弯扭屈曲,介绍了板件的线性屈曲理论,截面的屈曲以及工字钢梁腹板在各种应力状态下的屈曲。由简单到复杂,推导了薄壁梁的总势能和弯扭失稳的平衡微分方程,介绍了简支梁和悬臂梁的临界弯矩,发展了薄壁构件弯扭屈曲的一般理论。研究了侧向支撑梁和柱的屈曲,特别是论述了隅撑一檩条支撑体系对梁或柱的支撑作用,设置水平隅撑的钢吊车梁的稳定性,与吊车桥架相互支撑的吊车梁的稳定性,两跨连续吊车梁的稳定性等等。论述了薄壁构件弹塑性弯扭非线性分析的刚体检验,发展了非线性分析理论和弹塑性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和程序,提供了两种最常用薄壁梁柱节点中梁柱之间翘曲位移的传递规律。对变截面梁的弯扭屈曲提出了计算公式,特别对上翼缘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