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高层与大跨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的一般规律,其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广,根据我国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结合施工现场及实例深入介绍高层与大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高层建筑起重机械、高层建筑脚手架、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高层建筑外墙围护结构施工、高层钢结构施工、大跨建筑结构施工。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程懋堃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6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他学识渊博、勇于创新,参编并审查了多本规范,但不拘泥于规范,在设计界广受赞誉。他学有独树,有大量的学术思想和设计理念被国家规范采用,井被业界人员广泛学习和传播。 《创新思维结构设计(程懋堃设计大师文稿集)》收集了他的大量学术论文和学术思想,均来源于结构设计实际问题,是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对设计规范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从实际工程出发,给规范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建议,多数在规范修订中被采纳,设计人员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规范、规程20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1.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也可为建筑师创作方案提供参考。本书可促进行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对中青年工程师设计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2.结构专业科研人员;3.
程懋堃设计大师从事建筑结构设计6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经验。他学识渊博、勇于创新,参编并审查了多本规范,但不拘泥于规范,在设计界广受赞誉。他学有独树,有大量的学术思想和设计理念被国家规范采用,井被业界人员广泛学习和传播。 《创新思维结构设计(程懋堃设计大师文稿集)》收集了他的大量学术论文和学术思想,均来源于结构设计实际问题,是对设计经验的总结、对设计规范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从实际工程出发,给规范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意见、建议,多数在规范修订中被采纳,设计人员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出规范、规程20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1.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也可为建筑师创作方案提供参考。本书可促进行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对中青年工程师设计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2.结构专业科研人员;3.
侯兆新编著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共分10章,分别是:高强度螺栓连接及其分类、高强度螺栓预拉力值确定及紧固原理、受剪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受拉剪组合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承压型受剪连接接头变形准则、高强度螺栓受拉连接接头、高强度螺栓与焊缝并用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对高强度螺栓连接理论、设计、施工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论述,展示国内在高强度螺栓连接领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近期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标准,可作为从事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使用《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时配套宣贯资料,也可作为高校钢结构专业教学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相关人员的培训用书。
《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2版)》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受弯构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受压、受拉构件截面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混凝土结构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的设计原理。本书是根据我国新颁布的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JTG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而编写的,为突出应用,本书有详细的设计步骤以及相当数量的计算例题、思考题和习题。 《21世纪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混凝土结
本书由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编写,总结了近年来在工程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和工程经验。 具体内容包括:工业建筑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研究,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相关技术标准介绍,工程结构抗震与安全控制研究,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诊断、评估与修复,混凝土结构裂缝诊断、控制、监测与检测技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检测、诊断与修复,火灾、地震后工程结构的检测与诊治等。 读者对象:结构设计研究人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既有建筑的业主及管理人员,建筑材料生产、研究人员,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
本图解根据现行国家标准GB 50206—200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写而成,共分8章,内容包括:概论、术语、基本规定、方木和原木结构、胶合木结构、轻型木结构、木结构的防护、木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全书采用与规范条文对照的形式,以图表为主,辅以文字说明,系统阐述木结构工程质量达标方法和工艺措施。 本图解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供木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及建设监理人员使用,同时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通过钢 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介绍了钢 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和组合梁中栓钉的抗剪性能,提出了钢 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栓钉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钢 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和挠度因素,阐述了钢 轻骨料混凝土连续组合梁的变形性能等。本书可供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与本书研究内容有关的项目及编号: 1. 建设部项目: 钢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 ( 05-k5-10 ) 2.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钢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20050531) 3. 吉林省交通厅项目: 钢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应用研究 ( 2005-1-18 ) 4. 吉林省科技厅项目: 北方寒地节能抗震住宅关键技术研究 ( 201205083 ) 5.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 轻钢结构节能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 (吉教合
本书按照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进行编写。在内容组织上从设计的理念出发袁结合CorelDRAWX4软件中大部分常用工具和菜单命令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袁循序渐进地引导数字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广告设计,计算机图形图像等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和图形图像专业培训人员及平面设计爱好者袁实现由初学到熟练运用CorelD砸粤宰X4软件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目标遥全书由7个项目构成袁包括绘制图形,插画设计,广告设计,VI设计,版式设计,服装设计,包装设计等项目袁每个项目中均包含项目描述,学习目标,相关知识,项目导入,实际操作及项目小结等内容袁有效地突出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的特点袁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入实践学习中遥为了方便教学袁本书还配有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包袁任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野我们爱读书冶网渊www.ibook4us.com冤免费注册并下载
本书遵循认知规律,将工程实践与理论基础紧密结合,以现行规范为指导,通过大量的实例列举,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建筑施工图识读的基础知识及识图的思路、方法、流程和技巧。本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建筑结构识图,即识图的基础知识,该部分内容侧重于无基础的初学者,详细介绍了制图基础、投影基础、图例及图样表达方式;另一部分是建筑构造知识,即与实践相结合,对各类建筑构件的构造做法通过举例进行讲解,该部分内容属于能力提升范畴,可以使读者接触大量工程实例,以便快速提高识图能力,并对结构构件构造做法有个全面的了解。 本书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各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
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土建类精品规划教材之一,是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中国高职高专教研会水利行业协作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全书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全书内容包括:概述、建筑钢结构用钢材 、钢结构连接计算及构造要求、轴心受力构件、梁、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钢屋盖、钢结构加工制作及连接施工工艺、钢结构涂装、钢结构安装常用机具设备、钢结构安装准备、钢构件安装、钢结构安装。 本教材融入了近几年钢结构领域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成就,可作为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建筑行业相关职业的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概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混凝土灌注桩超声检测、钢管混凝土质量检测、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及厚度、雷达法检测技术与红外成像无损检测技术。 本手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操作性,适合于无损检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学习参考。
该书上篇是技术概述:通过对相关概念的介绍梳理,让读者认识装配式建筑,熟悉装配式建筑及相关概念,通过相关政策文件的介绍,明确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意义。上篇产业链描述:让读者了解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分工及其与传统建筑在实施过程中的不同点。下篇是典型企业案例:产业链细分行业的标准规范、发展现状、典型企业介绍,主要是帮助读者了解产业链细分行业的发展现状,以便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项目定位,选择相应档次的产品(服务),并提供部分企业介绍供读者参考。
本书采用规范条文与规范释义一一对应的形式,主要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内容,系统阐述了规范中条文要求、条文内容理解及说明、条文中设计公式的实际应用等。同时,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本书完全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结构体例编写,各章中编入了适量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例题,使本书更具有指导性。本书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各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简称TC桩)是一种新型小直径刚性路堤桩,已在国内多条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技术及应用》是作者将近年来对TC桩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几年TC桩在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编著而成,从加固机理、现场试验、设计理论、施工工艺、数值模拟、质量检测、加固效果、经济指标等多方面对TC桩的进行了系统介绍。 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绪论介绍TC桩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从第2章依次介绍TC桩技术开发及应用、TC桩分析及计算、模型试验、低应变检测、单桩承载力、现场试验、挤土效应、荷载传递及稳定、数值模拟分析、设计计算方法、经济技术分析等。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技术及应用》适合从事地基处理的岩土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及施工技术人员参考。本书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DB51/5059-2015)》共包括10章和7个附录,主要修订内容有:一是根据建筑建造时期和抗震设防情况将现有建筑划分为Ⅰ、Ⅱ、Ⅲ类,并给出了相对应的建筑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基本设防目标;二是完善了三类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标准和加固方法:三是将非抗震设防区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重要公共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纳入本规程适用范围;四是增加了单层空旷房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的内容;五是在砌体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中,增加了粘贴碳纤维复合材加固法、钢丝绳网、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六是在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加固方法中,增加了增设支撑加固法、隔震加固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法。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与设计》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基本理论与设计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岩体力学性质及力学参数预测,围岩压力理论基础知识,支护结构弹塑性解析计算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现代支护结构原理、类型和原则,工程类比、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相结合的信息化设计方法,地下工程施工变形预测的人工智能方法以及地下工程中较常采用的半被覆结构、直墙拱结构和油罐结构的设计特点和方法。对于地下工程中较新型的复合式衬砌结构以及锚喷支护结构可靠度设计等内容,本书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上述这些内容反映了当前地下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的技术水平。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与设计》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供从事铁路、交通、水利、矿山、市政、桥梁以及国防工程等行业的科研、设计和施工人
本书是建筑施工技术案例精选系列丛书的分册之一。本书共分为4章。第1章为钢结构概述,主要对钢结构相关领域以及钢结构新技术应用范围做了简单介绍。第2章为钢结构施工工艺,详细地介绍了钢结构的*工艺。第3章为钢结构施工方案精选及简介,精选了45篇施工方案并附于光盘中。第4章为钢结构施工经验,介绍了钢结构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常用质量保障措施。 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是钢结构施工技术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另外,本书还可供各高校的钢结构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图(附光盘)》是为适应国家建设对卓越工程师的要求,满足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根据*的国家规范和标准编写而成的。内容以房屋建筑结构为主,主要讲述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三种基本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施工图,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概述,梁板结构、多层框架结构、单层厂房排架结构设计和结构施工图绘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土木工程系列规划教材: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图(附光盘)》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和科研的人员参考。
混凝土广泛用于各种工程建设项目,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用量*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其配套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实施,大大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施工水平的发展。作为混凝土建设工程监理人员,必须努力学习新规范、新标准和新制度,以适应新形势对监理工作的要求。目前,混凝土工程监理人员贯彻、理解、应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相关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我们编写了这本《混凝土工程监理细节100》。 本书着重介绍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应力工程、混凝土工程、现浇结构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等的施工监理控制细节。可供从事混凝土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师生参考资料。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
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矗立在中国大地上的建筑奇迹,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本书记叙了“鸟巢”建设过程中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完美收官的过程,语言引人入胜,故事真实感人,照片形象生动,使读者可以领略过程的艰苦和成果的卓著,受到“鸟巢”精神的鼓舞。“鸟巢”建设是在解决了很多高端技术问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建筑钢结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从本书中探寻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技术的进步得到推广。 本书可供科普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建筑钢结构专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