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古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理论力作。他揉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 以清新、犀利的文笔写就了这本研究苏州园林的专著 —— 《说园》五篇, 别具匠心地总结了中国的园林理论。其中对造园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的论述独到而精辟。全书谈景言情, 论虚说实。它不仅是一部特色鲜明的园林理论著作, 也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是文学作品。
在2014年12月出版《乌有园靠前辑:绘画与园林》之后,两位编者王欣和金秋野继续借助“乌有园”系列,总结并呈现近年靠前学者和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及其当代传承的探讨成果。除了两位编者的理论文章、实践作品之外,王欣、金秋野编的《乌有园第二辑:幻梦与真实》更邀请了董豫赣、李兴钢、鲁安东、宋曙华等其他诸位作者,从“作品”“研究”“视野”等不同角度,探讨传统绘画、园林与当代建筑设计语言的转化关系。《乌有园(第2辑幻梦与真实)》秉承了靠前辑的学术严谨风格,在内容上亦涵盖了传统文化、园林、艺术、历史、建筑等范围,因此无论是建筑学专业读者、学者或是社会人文领域研究者、学生,或是任何对中国书画、器物、园林等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会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体悟到一些“幻梦”或“真实”。
本书为《园林工程师丛书》中一分册,以大自然山石景观为借鉴,着重从置石技艺、堆砌假山、堆塑假山和山体绿化四个方面进行图解,突出山石景观施工技术的实用性。本书既能顾及置石与堆砌假山的常规形式,又能突出堆塑假山和山体绿化的发展趋势,注重景观、兼顾实用,更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士的重要工具书,也适合于业主、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园丁等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参考,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风景园林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支柱之一,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景观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美学修养,更要积累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以保证好的设计创意的落地实施。造园界有一句老话:三分设计,七分施工。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作为设计流程中最后交付的设计成果,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自。本书整理绘制常用的施工图设计节点和做法,并收录了关于景观总图设计中定线定位图和竖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方法,实用性强,供业内人士参考。
本书介绍了上海园林从唐以前的萌芽到宋元的蔚起,从明中晚期至清初文人园的高潮到清中叶公众世俗化园林的勃兴,从晚清前期海派园林的出现到清末民初后期海派园林的潮涌这样一段雅俗纷呈、随遇而化的演进过程。本书可供高校建筑专业师生以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一图一算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第2版)(升级版)》主要内容包括绿化工程,园路、园桥、假山工程,园林景观工程。《一图一算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第2版)(升级版)》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8—2013),以规则—图形—算量的方式,对园林绿化工程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解答说明。《一图一算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第2版)(升级版)》的特点是实际操作性强,列举的是与实际相接近的典型案例,便于读者解决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一图一算之园林绿化工程造价(第2版)(升级版)》可供园林绿化工程造价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参考使用。
《公园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是为纪念北京市公园绿地协会成立20周年出版的专集,汇集了由协会主办的历届论坛上的论文。这是献给从事公园行业的同行们的一份礼物,也是向社会展示中国公园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发展及成就的一个窗口。
本书为《园林工程师宝典》之一,紧扣当前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特征与发展趋势,结合山水景观技能要求高、施工综合性强的实际,在简述山水景观基础知识基础上,图文并茂地重点讲解地形处理与土山施工、置石技法与山石布置、堆塑假山和静态、动态水景特别是喷泉的施工技术要点,以施工图及彩色插图的形式反映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山水景观工程施工实例。本书以园林工程现场施工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又可作为高职高专以及函授自学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园林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国家颁布的《全国仿古建筑及园林预算定额》为蓝本,较全面地阐述古建筑及园林工程的定额和预算。书中详细介绍了仿古建筑工程预算中的一些基本知识、实用技术和各项工程定额的内容。并对鲜为人知的各种古构件及其名称作了图示说明及讲解。全书分六篇。概论篇,介绍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与施工图纸的套用,建筑面积计算方法等;篇通用项目,重点介绍现代做法的各分项工程中定额编制及运用方法;第二篇《营造法原》作法项目,这是江南地区仿古建筑的代表做法,本篇详细介绍了砖细工程、石作、屋面、抹灰、木作、油漆、脚手架等各项工料及预算事项;第三篇《营造则例》作法项目,这是唐、宋、明、清以来的传统做法,本篇详细介绍该做法的脚手架、砌筑、石作、木构架及木基层、斗拱、木装修、屋面、地面、抹灰、油漆彩画、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