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解剖学图谱(第3版)绘图精美、结构严谨,讲解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局部,同时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在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格氏解剖学图谱》真正达到了形态与功能、整体与局部、静止与动态的有机统一。●在近1000张精美解剖插图的视觉指导下,识别身体的各解剖结构,并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叠解剖绘图和表面解剖照片,可视化解剖结构和表面标志之间的临床相关性。●通过将270多张临床影像图(包括腹腔镜、放射学、外科手术、检眼镜、耳镜和其他临床影像图)置于解剖绘图旁边进行并列比较,以便认识解剖结构的实际形态。●学习解剖学的强大工具,值得拥有!
本书是一本临床营养治疗病例讨论专著,全书共精选106个病例,按照各类疾病分为20章,每个病例分为病例介绍、疾病诊断、治疗经过、病例讨论分析、相关营养背景知识介绍及主编点评几个部分。本书收集的病例绝大多数都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参编人员亲身诊治的病例。全书内容上力求紧密联系临床,注重实用性,同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指南,便于从事于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营养师、药剂师及有关科研人员阅读和参考、应用和借鉴。
本书是一本关于Mulligan技术的优秀教材,用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完整介绍了物理治疗中重要的徒手治疗技术的核心原则。从新手到经验丰富的治疗师都可以从中受益。本书按身体部位划分,详细描述了如何一步一步的按指示执行治疗操作,书中附有大量照片和有用的提示,并提供简单的临床推理内容。Mulligan徒手治疗技术是备受康复物理治疗师推崇的技术,本书将为国内康复治疗师提供有益参考。
书中对正常步态和病理步态的发生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详细分析,覆盖骨科(成人、儿童)、运动医学、神内、神外、儿科、康复科、推拿科、针灸科等所有与步态异常疾病相关的学科,主要针对小儿脑瘫、神经损伤、运动损伤、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对人体主要结构的功能解剖进行详细描写。第二部分主要聚焦人体正常步态,包括术语,运动学、动力学、肌肉活动等生物力学特点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对病理步态的常见原因和表现进行临床解读。第四部分对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的组成、应用、数据分析等进行细致分析和解读。适合医生、治疗师、矫形师,义肢矫形师,工程师等在临床诊断,康复及手术方案制定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临床和科学研究时应用。
《运动损伤学:预防、治疗和康复(第4版)》共25章,包括运动医学的社会背景,运动的危险因素,预防损伤,运动装备,运动护具,主要运动(跑跳、投掷、网球、滑雪、足球、冰球)损伤的预防,损伤管理,治疗原则,康复原则,各部位损伤(肩关节损伤,上臂损伤,肘关节损伤,前臂、腕和手的损伤,头和脸部损伤,胸腹损伤,背、脊柱损伤,),生长发育期运动员损伤,户外运动和极 限环境运动,残疾运动员损伤。内容全面,四色印刷,有彩图650幅,图文并茂。
这本经典著作历经50年,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覆盖全部肌肉测试的方法。本书重点阐述如何对肌肉进行测试评估,以诊断存在的肌肉问题,为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书中探讨不良姿势,以及引发的疼痛的原因。为了记录和评估方便,书中包含了大量图表、绘图和照片。
本书共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对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的发展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对近几十年来医学史研究领域重要理论、概念和方法学的若干次转向进行梳理。探索健康、疾病、体验和医术的历史和语境,并总结和反思过去和当下影响深远的不同编史学纲领。本书旨在梳理医学和医学编史学的发展,从而使读者能够系统地把握医学史研究的前沿,同时厘清医学史的历史脉络。第二,在回顾医学史研究的编年、地理和主题,前人的医学史研究成果的同时,手册的第三部分还描绘了未来医学史研究发展的方向,以及医学史学家将面临的主要挑战,特别是日后将主导学科发展的研究主题、资料和方法,为研究者们搭建一个实证研究和理论思辨的平台。《牛津医学史手册》作为向医学史及其他学科研究者提供理论、方法和资料支持的工具书,是首次从
神经活检是诊断周围神经疾病的金标准,对于某些病因引起或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从病理学的角度提供疾病严重程度的信息,以及诊断或鉴别诊断的依据,并且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本书收集临床及相关文献综述中报道的大量神经活检病例,对周围神经疾病的解剖和神经活检技术,以及各种病因引发的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比较,为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清晰、权威的指导,对于神经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突出的参考价值。
在ACCP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五年欧美系列血栓防治指南的推荐意见,对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中国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制订了本指南。本指南的制订遵循WTO及中华医学会关于制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方法及程序,旨在对已发生过血栓事件或具有血栓风险的患者提供的诊治策略。指南专家委员会由临床专家、信息学专家、决策科学家和系统综述与指南方法学专家共同组成,使指南推荐意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威胁公众健康甚至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无论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动脉系统血栓,还是由以大手术作为常见诱因的静脉系统血栓,其发生率、致死率、致残率不断曾加,是各临床学科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共同面原的艰巨挑战。同时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需要临床各相关学科的紧密配合,目前我国各地区、
纸质书以疾病为单元,围绕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理诊断要点、病理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要点。病例集以病例为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基本信息、电子切片、病理诊断结果、需要鉴别的疾病、病理诊断思维提示等。
医学原理章节,包括生化、免疫、微生物、病理、药理和公共卫生,内容特点为基础医学知识点与临床疾病密切结合。器官系统章节,是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包括循环、内分泌、消化、血液、骨骼肌肉、神经、精神、泌尿、生殖和呼吸,每个器官系统按照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重要疾病和重点药物的顺序进行组织。对于每个知识点,通常由三栏呈现:栏是知识点的名称,第二栏是知识点简明扼要的讲解,第三栏是示意图或记忆法。
本书引进自世界Z名的 Elsevier 出版集团,由多位国际Z名的内分泌专家共同编写,是一部经历了 40 余年学术辉煌的国际经典权威内分泌学著作。 全新第 7 版,分上、下两卷,共十六篇 154 章,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内分泌在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新进展。与前一版相比,对原有章节进行了大量更新,新增了代谢手术、内分泌环境干扰物、兴奋剂等内容,充分体现了内分泌学及相关学科近几年来的理念更新及技术进步。 参与本书的翻译人员均为内分泌学界的Z名专家学者,他们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力求贴近国内语言表述习惯和实际诊疗情境,旨在服务广大涉足内分泌学科的医务工作者,为内分泌学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护理人员及研究人员了解本学科Z新发展、解决疑难诊治问题提供参考。
这本简明易懂的全彩图谱适合毒理学家和相关研究人员使用,可以了解在安全性研究中应用的实验动物的基本病理信息。内容包括常用实验动物的背景性病变,大鼠、小鼠、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小型猪、兔子和比格犬的靶器官损伤,以及有关一般病理学、宏观靶器官损伤、辅助病理技术、血液学、生物化学的信息,有以下特点。 彩色图表说明损伤的原因; 探索实验动物的解剖变异和背景病变; 有关组织采样、尸检、辅助病理技术和数据记录的详细介绍; 关于实验动物血液学和生物化学的综合阐述; 常见实验动物的全彩宏观病变图片; 完整的专业词汇表。
本书除了收录傅山医学著作——《大小诸证方论》《傅山医学手稿》《傅山验方秘方辑》《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还收载了傅山悉心传授,陈士铎以“托名仙授”抢救整理的傅山医著——《外经微言》《石室秘录》《本草新编》《辨证奇闻》《辨证录》《洞天奥旨》。
本书是TAYLOR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的图书,原书名《 Botulinum Toxins In Clinical Aesthetic 》,分为上下两册。重点介绍了解剖学知识和肉毒素的配比、注射和注意事项,包括肉毒素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肉毒素:药理学、免疫学以及发展现状、非复合肉毒素的药理学和免疫学、局部应用肉毒素、不同的肉毒素及其在西方的临床应用、可供临床使用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肉毒素、肉毒素结合其他注射剂和仪器用于美容、超越平庸:肉毒素用于美容优化、肉毒素治疗局灶性多汗症、A 型肉毒素在抑郁症、雷诺现象和其它新型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用肉毒素注射进行美容治疗的医学法律思考、不同西方国家肉毒素给药不同共识报告的比较、面部功能解剖学、美容比例和神经调节、A 型肉毒素在上面部美容中的应用、A 型肉毒素在中面部美容中的应用、A 型肉毒素在下面部、颈部
这是一本淋巴学的著名经典教材,总结了淋巴学的各个方面:淋巴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所有淋巴疾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及进展;复杂的物理减充血疗法(PDT)的方法和疗效。淋巴系统是人体相对独立的第二套循环系统,具有维持组织液平衡、免疫防御、脂质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当淋巴管系统发育异常或受损,则导致部分组织液回流受阻后滞留在组织内,造成局部组织器官发生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全球范围内淋巴水肿的患病人数约为1.7亿,在*常见的慢性疾病中,淋巴水肿排在第11位(世界卫生组织,WHO)。
自唐始,诠释和研究《素问》《灵枢》《难经》此三本经典著作者与日俱增,基本可分为诠释、研究、辞书及类编四类,但都基本未对其传本 篇目重迭,前后不论,文义悬隔 之类的纰漏予以纠正和研究,以及类别细分。 本书重新创建按中医学分科为经纬,对《素问》《灵枢》《难经》中所涉及的中医学术语为分类提纲,将以上经典条文共分为332个大项;再对每项中的相关条文进一步细分,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症候、病机、治则、治法等内容,可谓涵盖中医学的各个方面。 本书以利于专家和读者系统学习研究经典为要,旨在开创新的中医学研究途径和方法,以翼做经典古籍研读应用的里程碑之举。
《中国药用动物DNA条形码研究》即作为国内系统梳理、总结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药用动物暨动物药材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其立足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的研究成果,由黄璐琦院士与李军德研究员领衔主编而成。全书主要分为总论、各论两大部分,总论系统介绍了DNA条形码概论、DNA条形码技术操作流程、动物药材分子鉴定、药用动物DNA条形码技术的缺陷及争议等内容;各论详细阐述了蛇类、蛤蚧类、哈蟆油类、龟甲类、水蛭类、海马类、 鲌属类、虻虫类、桑螵蛸类、斑蝥类、鹿茸类、羚羊角类共12大类代表性药用动物的正品及其伪混品的DNA条形码研究成果,涉及药用动物79种,实验样品2401份(号),彩色附图200余幅;获得药用动物暨动物药材 DNA 条形码序列145条;同时,每一大类动物药材均制定了规范统一且操作性较强的DN
晚清宫廷医案分为两个部分,官方医药档案和散见宫廷医案。散见宫廷医案大部分是当时朝廷重臣的私人记录、参与宫廷医疗医生的私人记录以及报纸上刊登的消息,也有极少部分遗留在故宫各药房的档案。晚清留存的散见宫廷医案数量较大,内容丰富,能够为研究清代宫廷医案开辟新的角度、提供新的资料,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现存的散见宫廷医案即记录了很多现有官方医药档案所不存的内容,使得我们能够在官方医药档案之外,打开另一扇研究宫廷医疗的大门。 本书将目前从未整理出版但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宫廷医案汇编成册,这些医案主要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原存于御药房及寿药房的用药底薄,一部分是原存于内务府的《奉宸苑值宿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