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风学学科史》以历史为主线,包括古代史料中的麻风资料、近代麻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现代麻风血的相关学科确立、学科建设、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进步等,涉及到众多的本学科相关的医家、学者、科研人员,同时研究本学科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现代学科制度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等。本书是该类图书中尚属少见,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同时为本学科的发展和本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本书为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编著。
本书通过聚焦中国社会、传统医疗与科技,探讨1931至1937年间近代中医如何在战时面对挑战并逐步转型,反映了中医药由传统向现代的过渡;介绍抗战时期 援华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尤其是国际援华医疗机构如美国医药助华会(ABMAC)和援华联合会(UCR)对中国抗战期间军事医疗的支持与影响;考察中国军队医疗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展现这一体系在抗战时期逐步发展完备的过程。本书既梳理战时政府高层的医疗政策,也关注大后方和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呈现医疗卫生视角下的抗战史新面貌。
STATA软件是当前最为的Meta分析软件之一,《应用STATA做Meta分析》专门介绍了如何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内容全面细致、实践性强、浅显易懂。 《应用STATA做Meta分析》以实用为宗旨,以Meta分析类型为主线,用简洁方式与通俗语言展示实例,逻辑清晰且便于理解,能为读者提供各种类型Meta分析在STATA中实现的范本。
《北京卫生年鉴》是一部逐年记载北京卫生工作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综合反映北京卫生工作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展和成就。自1991年起每年编辑出版一部。 《2014北京卫生年鉴》共分14个部类:1.概况;2.特载;3.重要会议报告;4.文件和法规;5.工作进展;6.军队卫生工作;7.区县卫生工作;8.三级医院工作;9.医学科研与教育机构工作;10.公共卫生及其他卫生机构工作;11.医学学术团体和群众团体工作;12.卫生工作纪事;13.卫生统计;14.附录。
《中毒防治大全》分20章,在介绍中毒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食物中毒、药物类中毒、农药类中毒、化学性中毒、家用化工品及金属类中毒等的中毒机制、中毒表现、中毒救治和中毒预防,可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临床中毒抢救应对用书等,可供卫生监督、药品监督、安全监督人员使用,更是家庭医疗卫生保健的参考书。
教材内容坚持以理论为基础,注重精准全面得讲述伤口护理专业中的理论关键、治疗难点、护理重点,同时特别是描述病案分析、产品使用、护理操作技术等时,始终保证内容科学,步骤精炼,过程完整,以循证依据为基础,充分体现教材的科学性。教材内容遵照循证医学,在浓缩经典文献典著的同时,积极得吸取新科研成果,并注重运用评判性思维选用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既遵循高品质原则,保证每节内容的全面整体性,又体现各章各节的独特性和适用性
在本书中,作者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微生物体对人类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1.微生物体的作用和人类免疫系统的因应;2.历史上霍乱、鼠疫、天花等烈性传染病;3.从历史的眼光重新人类与微生物体的关系。通观全书,其核心观点认为,人类与微生物体是相伴相生的关系,当我们越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灭它们时,它们往往能够产生耐药性和变异,愈演愈烈,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消灭它们,而是要学会互相适应彼此的存在。 克劳福德对人类历史和微生物史的独特视角,非常值得广大医史学和医学史爱好者学习,这对于思考历史学的人文性、可读性和公共性不无裨益,因此向学界译介本书具有必要性。
纳米技术如今的发展突飞猛进,发展前景广阔,但其技术仍未成熟。此外在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的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找到其研究与社会效益之间的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读者来说,也亦需要一本实用易懂的关于纳米技术及其发展的基本信息的一本书。《医学纳米技术与纳米医学》通过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纳米医学及其不断发展的基本信息框架,正好满足了这些方面的需求。 本书探讨了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的影响,以及更广泛的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抛开技术的细节不谈,本书的目的着重于提高读者在医疗应用中商业、监管、行政等各方面的认识。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严谨、平衡且真实的当代纳米医疗的世界中。此外,本书还描绘出了纳米医疗未来的美好前景,这将有助于读者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
结核病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历史最为悠久,后果也最为严重。直到今天,全球结核病仍呈持续蔓延之势。由高文等主编的《临床结核病学》以结核病临床诊断学为开篇,以结核病临床治疗学为中篇,以临床结核病各论为下篇,全书36章,共100余万字,篇篇相连,章章相扣。在详尽阐述了结核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同时,临床典型病例介绍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图片丰富,生动实用,能帮助读者提高对各种临床病症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