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方法、循证内容对于研究生教学、研究团体和公共卫生政策实践者及制定决策者很有帮助。本书介绍了公共及环境卫生项目及政策、流行病学、统计学、行为科学、评估及卫生经济学知识和方法。为读者提供了实践指导并辅以例子说明如何提高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效用,防治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并降低患病率和病死率。本书带有精致的图表,运用新颖的讲解方式,很适合运用于课堂教学和研究生的专业训练,也适用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相关公卫组织的培训。
《中国麻风学学科史》以历史为主线,包括古代史料中的麻风资料、近代麻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现代麻风血的相关学科确立、学科建设、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进步等,涉及到众多的本学科相关的医家、学者、科研人员,同时研究本学科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现代学科制度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等。本书是该类图书中尚属少见,具有极强的学术性和史料性,同时为本学科的发展和本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借鉴。本书为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编著。
本书主要介绍当今我国流行的主要毒品成瘾的流行病学、药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进展,也介绍了毒品、吸毒、戒毒的一般知识,反映了我国戒毒医学的现状。
通信、航空、雷达、舰艇、电子对抗等工作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重要行业,因其作业环境中常存在电磁辐射,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不良影响。本书从相关作业人员、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等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全面系统的阐述电磁辐射的致病原理,包括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以及五官等,着重讨论其损伤机制,生物学效应、量效关系及防护措施,可供临床医师、从事电磁波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各级工业卫生防护监测人员、职业病防治及其他卫生工作者参考。
凌莉、(英)萨拉、张术芳、陈雯编*的《中国人 口流动与健康》为中山大学流动人口卫生政策研究中 心(中国广州)与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瑞士日内瓦) 合作开展的 迁移与健康 项目的成果,该项目由美 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资助号:10-009)。项目揭示 了过去三十年间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带来的巨大健康 挑战,以农业转移人口为主的流动人口目前已达2. 45亿,他们暂时或**性地向城市流动以寻求*好的 就业与生活环境,这一人口迁移运动对中国的人口健 康现状、疾病传播模式以及医疗保健制度和相关政策 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这些问题在过去很大程度上被 学界忽视,并且没有得到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的充分 重视。因此, 迁移与健康 项目为填补上述领域的 研究与政策空白进行了初步探索。
《卫生服务导论》第6版是许多美国知名的专家通力合作完成的,它作为一本经典的书籍,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这一*版本涉及到生物医学研究、政府方针、信息技术以及医疗卫生成本控制等领域的巨大变化和*进展,讨论了医疗卫生财务、获取医疗服务的途径,可控卫生保健、医疗保险和家庭护理等领域深层次的问题。贯穿全书的研究和统计数据使得本书成为了解卫生服务概貌的*。 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及其管理方式的滞后与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状总值,促使人们开始探讨该如何进行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本书描述的是美国在过去的20年里卫生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在这种形势下引进本书,无疑会阔人们的视野,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模式。 本书适用于那些正在或将来想从事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病人临床护理、医疗卫生制度
本书系根据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进步与提高,以及作者在科研、教学和实际应用的积累,由姜志宽、郑智民、王忠灿、吴光华教授等多位我国知名学者首次系统阐明“卫生害虫管理学”的新概念及其研究之目的、范围与任务,促使人们从生态安全出发思考和审视卫生害虫管理及发展的现实与前景,进而编撰成《卫生害虫管理学》。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基础篇)分为三章:即导论(卫生害虫定义与研究范围、卫生害虫与人类关系、卫生害虫的生态功能及资源潜质与利用、卫生害虫管理学的研究目的、任务),卫生害虫形态与结构概论,重要卫生害虫生物学各论(蚊类、蝇类、蜚蠊、白蛉、蠓类、蚋类、虻类、虱类、蚤类、蚂蚁、白蚁、臭虫、蜱类、螨类、其他害虫);中篇(管理篇)分为十章:即卫生害虫综合管理概
本书从什么是发育迟缓、怎么知道得了发育迟缓、发育迟缓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如何进行居家康复等四个方面系统介绍儿童发育迟缓居家康复指导的相关内容。可帮助读者迅速学习和掌握九种发育迟缓相关疾病的居家康复。
本书是上海市卫生监督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旨在对卫生监督工作的依据、要求、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等进行指导和管理。全书分行政许可篇、监督检查篇、行政处罚篇,共25章。行政许可篇共有12章,重点阐述卫生许可工作程序、文书制作要求以及公共卫生、医疗执业等各类许可项目的要求。 监督检查篇共有10章,第十三、十四章总体阐述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程序和文书制作要求,第十五至二十二章分别对公共卫生、医疗执业的监督检查依据、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方法以及违法事实的调查取证和处理等进行了阐述。卫生行政处罚篇共有3章,第二十三章对卫生行政处罚基本概念和要求、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听证程序以及卫生行政处罚送达、执行、复议和诉讼进行了阐述,第二十四章对执法文书编号、盖章及制作基本要求等进行阐述,第二十五章分别对公
我国西北地区病媒生物物种较多,但至今尚未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北地区病媒生物物种的书籍,为了掌握西北地区病媒生物的物种与分布,并为防治病媒生物与虫媒病提供科学依据,兰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兰州军区虫媒病与媒介生物防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增加研究员利用多年来研究积累的宝贵资料,参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主编完成了《中国西北地区病媒生物物种名录》一书。本书共记载西北地区病媒生物3纲10目57科370属2114种,其中昆虫纲5目24科228属1575种,蛛形纲3目21科80属407种,哺乳纲2目12科62属132种。此外,还列出了物种的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命名人姓氏、命名年代和地理分布。因病媒生物物种有的在疾病传播中发挥媒介作用,有的可以携带病原进行机械传播,还有的起着病原的保菌宿主作用,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故《中国西北地区病媒生物
随着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化学品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健康、公众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化学恐怖日 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公众安全的现实威胁。 面对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频发的现状,急需有一本实用的、权威的、综合性的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技术指南,以指导各级、各类人员讯速、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过程中,广泛收集国际*资料,迅速组织专家翻译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指南》。 本书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制定,是为迅速确认事故的危害性质与程度、应采取的技术处理措施以及应急处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和公众保护提供技术指导。指南将数千种危险化学品按照危险特性分类,并制作了62个
本书旨在系统地介绍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设定和方法运用,重点在于通过SAS统计软件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 深入浅出地描述生存分析的各类模型。书中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Kaplan-Meirer估算法、各类参数回归模型、Cox等比发生率模型、多向发生率模型和重复发生率模型、结构性风险率模型以及一些生存分析方面的专题研究方法。本书着重于各类生存分析模型的实际运用,而不拘泥于模型的纯理论推导,从而使对生存分析有兴趣的科研人员以及大学生、研究生从中受益。关键词:事件回顾,失效时间数据,风险率模型,生存分析作者简介刘宪,1991年5月获密歇根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防医科大学 (Uniforme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the Health Sciences) 精神病学系高级研究员、副教授及美国沃德-里特国家军事医学中心(Walter Reed Army MedicalCenter)研究员、高级统计师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为根本依据,从职业病预防控制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 (2004年版)编制了54种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实用指南(包括高毒物品信息卡、高毒物品告知卡、高毒物品应急救援卡)。全面介绍了高毒物品的理化特性、接触机会、侵入途径、健康影响、职业防护、健康监护和应急处理与治疗等知识。 本书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可供从事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北京市人民政府编著的《北京市2011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内容包括北京市人口基本情况、慢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传染病发病情况残疾与精神疾患状况、儿童青少年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情况等。本书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即是基于上述这样一些意图而编写的。书中主要内容包括:基于风险管理科学理论,对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体系的进一步研究分析,进而形成系统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体系;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案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及应用。 为了强化安全科学和风险管理科学的相互借鉴和发展,以及表述这种风险管理科学在职业健康安全专业领域分支学科概念的形成,本书将系统安全管理这个安全科学和风险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领域,称作职健康安全风险管理。 本书融入了作者多年来对系统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科学原理研究和应用的成果。书中完整地阐述了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原理和相关技术。
本书为澳大利亚出版的《职业卫生导则》的中文译本。全书共分14章,系统地讲述了有害工作环境:卫生学挑战、职业健康、基础毒理学和流行病学、接触标准的概念、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控制、工作场所的气溶胶、金属毒物、有毒气体和蒸气、生物监测和生物效应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噪声和振动、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其他物理因素、生物危害、信息资源等内容。全书内容翔实、丰富,致力于总结人类在职业病防治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深入浅出地阐明职业卫生的基本原理,并为职业卫生工作者的实践提供大量实用的方法学资料和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 本书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生产人员阅读、学习。三级分类:医药卫生理论
本书是全国职业病医师培训考核指定教材。 本书系统地阐述各器官系统中毒性损害的临床规律和其诊断与治疗的理论基础,全面地述及各种职业中毒性疾病的病因、致病化学物质的接触机会,扼要地介绍其相关的毒理和中毒机制,详细叙述各诊断标准所依据的中毒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讨论其鉴别诊断、治疗与处理原则,以及正确应用诊断标准的要点。书中充分汇集了职业医学、临床医学、急诊医学等专业在诊断和治疗职业中毒性疾病的临床经验。 本书可作为全国培训和考核从事职业中毒诊断与处理的职业医学执业医师的培训教材,也为我国广大的内科、急诊科、神经科和其他临床医师以及职业卫生、毒理学基础研究者、法医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杜新忠主编的《实用戒毒医学(第2版)(精)》分三篇共十一章。靠前篇主要介绍了毒品的概念、特征与分类,毒品使用的靠前外形势,并对吸毒的概念与分类,吸毒的原因、危害、预防及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也对我国戒毒的现状与对策、戒毒立法情况、成毒模式、戒毒社会工作进行了介绍,读者通过阅读这一篇可以掌握毒品、吸毒、戒毒的较为全面的知识;第二篇系统介绍了、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成瘾,其重点为流行简史、药理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本篇所涉及的毒品种类均为我国现阶段很常被使用的,读者通过阅读本篇可以对我国常见毒品的历史、诊断与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三篇主要介绍了药物依赖的诊断程序、三大诊断标准、常用评定量表以及戒毒治疗的方法、分类,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戒毒药品也进行了详尽的
卫生标准是保障健康的基准,它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的产物。卫生标准与卫生政策、卫生法规共同构成卫生行政管理和卫生行政执法的基础,是各类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执业,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技术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已发布实施了1800余项卫生标准。为推动卫生标准全面、正确实施,满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业务管理、执法监督的需要,我司将于每年上半年出版卫生标准汇编,汇集上一年度颁布的卫生标准。为方便读者查询,汇编的标准将分为下列十九个专业: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防护、学校卫生、化妆品、消毒卫生、职业病诊断、放射性疾病诊断、传染病、临床检验、血液、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卫生信息、病媒生物控制、寄生虫病、地方病、营养。 本书汇编了2011年颁布的所有卫生标准,分为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