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辞典》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主编、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治良,以及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郝兴昌主编。杨治良教授是中国实验心理学家,是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心理学专业领域的一流学者,主编过多部心理学工具书,工具书编纂经验丰富;哈尔滨师范大学郝兴昌教授是心理学界新生代学者,研究的专业领域广泛,并且能较快吸收并反映学科的新兴发展状况和趋势。《心理学辞典》是两代专业学者优势互补,与辞书专业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心理学专业精品工具书。是在《大辞海 心理学卷》的基础上修
本手册是一本简明通俗的精神健康服务手册。区别于一般的精神医学教材,本手册在编写上力求平白易懂,除了介绍有关精神健康问题评估与处理的核心内容之外,还列举了许多常见的精神健康临床问题,从问题出发,配以案例和图片,详细讲解了每种临床问题的评估与处理方法。此外,本手册还介绍了在不同场所(如社区、学校、妇科)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注意事项,以及读者所在地区使用本手册的具体方法,便于读者在日常工作中随时查阅。
本书系统阐述了精神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突出湘雅精神医学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内容涉及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心理过程的正常变化及其相互关联、人格的正常变化、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的症状学、诊断分类与标准,精神障碍检查与精神科诊断思维,心理测验、药物与其他躯体治疗,以及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最后,分章阐述了公共精神卫生、精神医学与伦理法律问题,以及湘雅心理治疗等。
力和流畅度,使得读者能够高效且愉悦地学习知识。 《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全面介绍了精神科医生所需的所有临床主题、亚专业和主要精神障碍内容。自始至终,作者强调全面评估和理解患者所需的基本临床技能。精神障碍的治疗不仅要考虑科学证据,还要考虑患者在家庭和社会背景下需要应对的实际问题。 《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导论章节集中介绍精神障碍的症状与体征、分类和诊断以及精神障碍的评估和病因。后面的章节涉及所有主要的精神障碍,并提供了药理学和心理治疗的详细阐释。 《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同样突出了ICD-10和DSM-5分类,使之与世界各地的精神病学实践相关。 《牛津精神病学(第7版)》以更多地使用摘要、表格和专栏为亮点。全面的参考文献已经更新,每章都有针对性的扩展阅读清单。 《牛津精
本书是伯特·海灵格先生晚年对其理论的精选文章,从其115种出版图书中筛选的15篇,是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关键问题和理论本质的甄选。它们汇集了伯特所有书籍中很本质的洞见,阐述了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所必须的很基本的态度。每本书附赠一个视频,是海灵格先生带领的读书视频,所以是“书 视频”的形式。
心理治疗师是一个特殊的部落,他们穿梭在人类心灵的丛林间;他们是灵魂的伏藏师,挖掘人性中潜藏的宝藏。作为部落领路人的心理学大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靠前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巧用心思梳理了囊括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霍妮、温尼科特、萨提亚在内的34位心理学家的重要经历、人生故事。这绝非“野史”,是徐钧多年钻研梳理出的撼动大师人生方向的“转折点”。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了解殿堂级心理学家的人生轶事,更能感受他们的成就、智慧、经历、瑕疵和教训,进而更鲜活地掌握整个心理治疗发展史的脉络。对心理学从业人员和爱好者,这都是的趣味佳作。
卷IVA、IVB的目的旨在讨论目前的基础神经科学研究与本文所提供的3400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观察、处理策略、显微外科手术方法以及手术结果的可靠性。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治疗的决策过程涉及到相关专业的知识的应用。正确的诊断、定位、选择治疗决策以及判断每一一病变的预后需要渊博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理学、神经系统检查以及临床学知识。治疗中枢系统肿瘤的医务人员必须熟悉每一个领域在治疗决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我们必须知道这些领域中的进展。 理学家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类似的技术已经使肿瘤的分类越来越。但我们对肿瘤基础生物学的理解仍很模糊,而且我们仍然不能用一个比较准确的方法来预测肿瘤的生长、生长方式、播散、转移以及浸润,这些因素对我们决定手术的可能性以及治疗的强度方面很有帮助。另一方面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系统阐述了睡眠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分类、定义、临床诊断标准、基本临床特征、病理生理亚型、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特点以及客观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要点,并对疾病认识与理解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给予了科学的提示。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可作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阶段睡眠医学教学参考书,也是从事临床睡眠医师、睡眠技术人员和从事基础睡眠医学研究者的书。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预防在于防患于未然,情绪问题与儿童体验到的压力、生活事件不无关系,孩子的家长、老师、家庭其他成员能够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对于预防情绪障碍的发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不少情绪障碍患儿的家长都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古板、谨小慎微的性格缺陷,要培养儿童随和、豁达的个性,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要求不要过分严格、刻板,给儿童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有助于预防情绪障碍的发生。
编者从提高临床神经病理诊断技术水平出发,广泛收集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研究资料、结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分20章详细介绍了脑和脊髓的剖检技术、神经病理学常用组织病理学技术、神经系统组织学和神经病理基础以及颅脑损伤,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和围生期脑损伤,脑血管病,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细菌、真菌、寄生虫、病毒等感染,可传递性脑病,脱髓鞘疾病,痴呆,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神经元迁移障碍,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癫痫,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线粒体疾病,中毒及营养障碍性疾病,周围神经病,骨骼肌肌肉病等疾病的发病特点、分类或分型、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并配有大量精美的神经病理组织学彩色插图。本书内容新颖、翔实,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适于神经病学相关研究人员、临床病理工作者、研究生及
本书涵盖自闭症各个领域包括遗传、基因组分析和表观遗传贡献的研究创新和综合的方法,包括非编码RNAs、DNA甲基化、选择性剪接、RNA编辑作用,在基因表达与调控的错误翻译,代谢和免疫功能障碍,疾病,以及激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加房间隔缺损风险。在每一章中,专家们回顾前沿的研究,以及提供他们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看法,包括所涉及的挑站,并对于临床的转化医学价值,和对于家长的启发和指导。
缺血性心脏病的复杂神经心理过程 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临床特点和心血管危害 心理应激、炎症、免疫、凝血等与缺血性心脏病的相互关系 心理神经系统(包括睡眠和梦境、性别角色等)与缺血性心脏病生物学过程的相互关系 心理测试(如六图测试)的原理、方法和适用人群 心理干预方法,包括精神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身训练和短期心理治疗等 心理治疗环境中的医患沟通方法 提供了真实的住院和门诊治疗病例的宝贵经验
本书是以临床实用为导向的。总论部分围绕与当下精神疾病病因机制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测定评估的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阐述,特别是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引人入胜;各论中对不同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娓娓道来,深入全面,专门章节详尽阐述各种治疗方法。与目前国内大多数教科书不同的是,除了药物治疗,紧贴临床实用性细述了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无疑对临床医生的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操作指导作用。该书第五篇着重描述对不同人群(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性取向不同者)的精神障碍特点,与通篇呼应错落有致。后,特别阐述了与精神科临床相关的文化、法律、伦理、自杀等问题,彰显了精神医学与社会文化的密切相关性。
《DeJong神经系统检查》的英文原版自1950年首次出版至今,一直是业内公认的百科全书式教材。本书面向临床,将解剖、生理和征候学相结合,图文并茂。内容既丰富系统,又简明实用,编排有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目前其英文版已经出版至第六版。本书适合从事神经病学及相关专业的住院医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高年资神经科医生在临床或教学中参考。
神经病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医学领域。分子生物、神经免疫、神经谱系病等方面涌现的新技术、新理论,推动了临床实践不断进步。为了反映我国在神经病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取得的进展,为临床提供科学、实用、前沿、 的指导, 神经病学专家吕传真教授、周良辅院士组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 人民医院的近百位专家共同编写了这本大型神经病学 临床参考书。 本书分四个部分:总论,症状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神经肌肉疾病及其他,详细阐述了神经系统疾病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症状、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等内容。本书具有以下特点:①利用内外科整合视角,将神经系统疾病作为整体,由神经内外科医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