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中药学方面的大型工具书。版《中药大辞典》出版后,蜚声海内外,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医药及相关领域工作人员重要的参考书目之一,曾被数百种图书及学术论文所引用,并被翻译成香港繁体字版、台湾繁体字版、日文版、韩文版在海外发行。被誉为当代中医药学术经典之作,1978年被评为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辞书类一等奖。《中药大辞典》第二版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全共收载中药6008种,按照正名、异名、来源、原植(动、矿)物、栽培(养殖)、采收加工、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宜忌、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参考文献各项,逐一进行介绍。与版相比,删减了一些不常用、名实不符的药物,新增了新开发的药物;删去了报道失误和重复的内容,新增了自1979年以来在化学成分研究
电热针是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针灸 焠刺 (火针)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而改进的一种针刺方法,对经络学说的探讨、针麻原理的研究、针刺手法的改进、临床疗效的提高、扩大针灸的治疗病种都有一定的价值,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深受患者的欢迎。 为了临床、教学及科研的需要,《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作者将多年的临床、教学、科研经验总结出来,编著成《电热针临床应用指南(汉英对照)》,以便电热针疗法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2016》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具体组织编写的资料性工具书。全书分为 专论 校院长论坛 学术进展 记事 索引 等几个部分,全面反映了2015年度全国中医药发展的学术动态、业界大事及新理论、临床研究成果,是中医药专业学习者、从业者重要的参考书。附光盘一张,包含 2015年新订中医药规范、原则、标准 2015年度中国中医药新闻人物 2015年中医药科研获奖项目 等内容。
本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编写的民族文献整理的实用性工具类图书之一。全书共收录了有关现代各少数民族医药图书,并已公开出版者180部,近30多年来有关少数民族期刊文献1118篇。本书内容特色之处是:①首次公布4年来文献研究、整理分析的结果,确认当前全国少数民族使用药物总数为7736种,其中植物药7022种,动物药 551种,矿物药163种。涉及使用的有53个少数民族(附录一);②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相关民族、药用品种和效用三者间的比较;③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用矿物药的种类,并与汉族所用相类似者做了比较(附录三);④全面介绍了各少数民族所需进口药物(药材)的种类和在有关民族中使用概况(附录四);⑤增加了大量少数民族医常用名词术语注释(正文内)和增补了17个少数民族医常用术语简释约1600余条(附录五);⑥千余篇现代文献的引
对学术进展的选条,密切追踪各学科重大项目的连续性报道。如基础性研究条目突出反映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的各项实验研究,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各科栏目,重点反映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的治疗特色和用药经验。本卷《年鉴》引用公开发表中医药期刊杂志,含国家 97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资助项目的论文6300篇.
本书是《中药大辞典》第二版的缩印本。《中药大辞典》第二版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增加了药物条目,调整了部分药物品种来源,增补了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中药学的研究水平。全书分上、下两册,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本书是《中药大辞典》第二版的缩印本。《中药大辞典》第二版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是增加了药物条目,调整了部分药物品种来源,增补了近30年来有关栽培(饲养)技术、药材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现代临床研究等方面的中药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中药学的研究水平。全书分上、下两册,收载药物6008味,每一味药物下设异名、基原、原植(动、矿)物、栽培(饲养)、采收加工(或制法)、药材、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用主治、用法用量、选方、临床报道、各家论述等内容。
张爱萍等编著的《无菌药品》是《药品GMP指南》丛书之一,为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科学参考。 《无菌药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参考美国、日本、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文件。介绍无菌药品的GMP相关知识,包括背景介绍、法规要求、技术要求、实施指导、实例分析、要点备忘等板块,具体内容包括质量风险管理、生产管理、人员、清洗和准备、药液的配制、灌装、冻干、轧盖、灭菌方法、药品的终处理、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清洁和消毒、环境监控、无菌检查、吹灌封技术、隔离技术及实施案例等。 《无菌药品》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药品生产企业做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可供药品生产企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的《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精)》为《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卷,收编的内容截至2015年年底。 全书分为16个部分,即: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人民健康水平、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食品安全及卫生计生监督、医疗保障、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各章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
张爱萍等编著的《厂房设施与设备》是《药品GMP指南》丛书之一,为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提供全面、深入、实用的科学参 考。 《厂房设施与设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参考美国、日本、欧盟、世 界卫生组织等的相关文件。本书由三部分组成,即厂房、水系统和空调净化系统。 厂房部分具体包括厂房设计、设备;水系统部分具体包括定义、内容和法规要求,制药用水及蒸汽系统技术要求,运行和验证,问题讨论;空调净 化系统部分具体包括原料药及各种制剂的空调系统设计、调试、确认和运行,常见问题讨论等。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药品生产企业及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药用动物原色图典》(上、下卷)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等科研成果编撰而成。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总论”讲述中国药用动物的应用历史与特点、分类分布、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驯养技术以及常见的鉴别名词术语;第二部分“各论”为全书的核心内容,收载常用药用动物567种,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论述,每一个药用动物均有其外观形态的高清彩色照片,还力争提供其药材、饮片图,并附有文字说明,内容包括来源、鉴别特征 、生境分布、采制、分子生药、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能主治、用量用法、评述等,内容详实,重点突出;第三部分“附录”主要收录相关的规范文件,记述主要参考文献、索引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集原动物、动物药
《药品GMP指南:质量控制实验室与物料系统》是《药品GMP指南》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结合GMP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企业具体实践、参考主要国际权威指南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阐述,描述一个全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模型。包括六部分内容:前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产品质量实现的要素、质量保证要素、质量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系统文件。可供药品生产企业及工程设计、设备制造、药品监管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包含医疗卫生机构的合同概论、合同审查与修改、政府采购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融资租赁合同管理、合同审计等主要内容,对每项内容都做了法律精准性、操作规范性和实际针对性的讲解,并辅之以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小贴士提示,具有很强的实操指导作用。本书还针对不同单位的实际要求,专门拟定了8个合同管理制度范本和合同审计制度范本,各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自身管理要求选取相适应的制度范本,参照制定适合自己单位的合同管理办法或合同审计办法。此外,本书还把医疗卫生机构的合同分为采购、服务、建设工程、科研合作、信息开发、战略合作等六类,分别提供了若干合同范本,以供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采用或参照。
《药品GMP指南(原料药)》是《药品GMP指南》分册之一,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编写。紧扣《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其“原料药附录”的要求,参考欧美药监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相关指南、标准和技术文件及其*进展,结合我国原料药企业的现实情况,为原料药企业实施GMP给出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实例,力图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企业GMF.认证提供指导。 本书可供原料药生产企业、药品监督等单位的管理、技术、生产和检查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非处方药物年鉴》自2001年4月份开始编辑,历时两年左右,于2003年4月份出版。《中国非处方药物年鉴》共分十个部分和一个附录。部分是历史沿革,第二部分是推动药品分类管理体制机构的形成与发展,第三部分是药品分类管理的法规建设,第四部分是药品分类管理相关法规及文件,第五部分是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第六部分是药品流通领域推行药品分类管理的进展,第七部分是药品分类管理的宣传推广,第八部分是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活动,第九部分是我国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医药卫生界人士,第十部分是国际交流。
《东医宝鉴(精)》是一部综合性医书,朝鲜·许浚原著,成书于我国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 年)。 全书共5篇,23卷,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 篇、汤液篇和针灸篇5类。是书以《黄庭经》有内景之文,医书亦有内外景象之图,故 先以内景精、气、神、脏腑为内景 4篇;次取外形头、面、手、足、筋、脉、骨为外形4篇;又采五运六气、四象三法、 内伤外感诸病证,列为杂病11篇;后为汤液3篇、 针灸l篇。每篇又分子目,共计 104项。 《东医宝鉴(精)》在朝鲜医家所撰的汉方医著中负盛名,对指导临床和文献研究都颇具参考 价值。
手术操作分类是医院病案信息加工、检索、汇总、统计的主要工具之一。无论是在医疗、研究、教学、管理,还是在医疗付款方面,手术操作分类与疾病分类具有同等重要作用。 ICD-9-CM-3中文编译包括两部分:类目表和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索引。 类目标题大约90%为治疗性手术,10%为检查和治疗性操作。 类目表共分为18章,除第1章、第5章和第18章外,其他章均按解剖系统分类,按编码的大小顺序排列。 由于手术操作发展迅速,新的手术层出不穷,ICD-9-CM-3每年均做及时修订,*的一些操作如介入治疗、内镜检查与治疗均收入其中。 2011版收集了一些*发展的手术操作,将其编入类目17 其他各类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 。为便于读者使用,中文编译本将其扩展为第5章,原版各章序号顺延,共18章,本书的出版,能够反映*的临床检查与治疗性的手术及操作。本次修订不仅对原版(2011版)进行
本书广泛收集和精心编写了大量的新词条,既有医疗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新词汇,也有在国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产生并在医疗领域中经常涉及的新词汇。这本书的多数编撰者工作在临床一线,为确保准确,在编撰过程中,他们不辞辛劳,结合实践,反复校正,并邀请国内有关专家进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