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至傑是個平凡男孩。母親彷彿為了彌補父親意外死亡的悲劇,強迫他接受嚴苛的小提琴訓練,生活陷在日復一日的灰暗音階裡。女孩孫以芃奇蹟似地走進他生命,短暫的相處竟成至傑永恆而純淨的愛。剛滿18歲,一場擦槍走火的意外,把蕭至傑送進了監獄,十二年苦牢,歷經許多扭曲的暴力,心性幾乎徹底摧毀。出獄後,他展開一場尋找孫以芃的城市冒險。他一心渴望要回到那個與女孩並肩的美好下午……但,古怪的是,他竟是需要一把槍!
「九七回歸」之後,香港有不少學生北上遊覽首都。在北京旅遊,接觸中國文化,對「京味」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讀老舍(1899-1966)小說,肯定印象深刻。老舍作品多以北京為背景,把這座世界文化名城神秘而複雜的面貌揭示給讀者。他用純正地道北京話寫作,作品被當成學習漢語的範本。本書編者舒乙為老舍之子,1935年生於青島,北京人,滿族。畢業於原蘇聯列寧格勒基洛夫林業技術大學林產化學系。在研究所和工廠當過科研人員和高級工程師,1978年開始從事業餘寫作。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老舍研究專家。也是有名作家。 「新高中會考必讀(文學)」系列是為了配合香港教育統籌局新高中教育改革、針對香港中學生學習和應用現代漢語而編選的。在新高中學制下,對「中國文學」的改革,是將比以往更加注重文學創作,「讓學生享受創作的愉悅,抒發
登高三千公尺,路寒袖的胸懷視野,比天空低一點,比雲層高一些,而他雙腳所站立的位置就在結結實實的土地與多情的人間。從鄉村到城市,再又回歸土地,他凝視的關懷與角度,落在番薯與稻米生長的平疇原野。在共同記憶不斷流失的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上,路寒袖記錄的顯影,不只是他的憂鬱,也是我們的情感所依。 作者簡介 本名王志誠,台中縣大甲人。一九五八年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師、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述委員。現任台灣日報副總編輯兼藝文中心主任、文化總會副祕書長等。 曾獲金曲獎*作詞人獎、金鼎獎*作詞獎、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出版獎、賴和文學獎、中興文藝獎章新詩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散文獎等。 著有詩集《早,寒》、《夢的攝影機》、《春天的花蕊》、《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路寒袖
長期以來,不少中文科老師將「精批細改」的文章批改模式視為圭臬,不敢有所改變或偏離,務必將學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否則,會被質疑沒有盡力改好學生的文章。久而久之,便出現一種「師生相殘」的惡性循環:寫文章的覺得寫作是一件苦事,改文章的也感到身心疲憊。 為了提高老師批改文章的效率、改善學生寫作文章的能力,本書選取了三十八篇學生文章作為批改範例,由十九位中文科老師向大家示範如何以「能力導向」的模式批改文章,希望中文科老師可以認識、以至掌握這種全新的批改模式。我們希望老師與學生都可以在本書中有所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