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自動人形外傳-寄葉:空降珍珠港作戰記錄(02)
陶淵明一生品格立腳點,大略近於孟子所說「有所不為」「不屑不潔」的狷者,到後來操養純熱,便從這裡頭發現山人生真趣味來。其〈自祭文〉云:「勤靡餘勞,心有常閒。樂天委分,以至百年。」實為淵明先生人格的總贊。 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曾祖陶侃,為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曾任彭澤令,因不能「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以詩酒自娛。世稱「靖節先生」。作品恬淡真醇,其詩描寫山川田園之秀美,自然樸素,而嫉世激昂之情,亦時有之。無論歌詠田園或抒寫情志,時時透露其對生命之體認,境界高遠,耐人尋味。 本書就其時代背景及身世經歷,介紹其作品特性及思想淵源。並附「陶淵明年譜」及「陶集考證」二篇。以供學者參考。
有人將中國社會譬喻為五色雜陳的萬花筒,其實萬花筒也不足以比擬它的光怪陸離。本集分為 檮杌諸色 、 世相陸離 、 悠然古風 、 市井風習 、 天災人禍 等欄,大多以歷史見證人的身分,抉取中國社會的若干塊面進行了真切生動的寫照。 凡屬只求滿足一已私慾而橫恣,其至岡顧家國、踐蹴黎庶的權貴乃至至尊,諸如陰毒奸詐的慈禧,草菅人命的旺王,竊國大盜袁世凱,貪官污史等,都不無譴責與鞭苔。 囿於愚昧的可笑行為,像白字連篇的將軍,鎖神祈雨的畸行,都有調侃與嘲諷。 現實世界中的真善美,也如同不為塵唉所掩的真金一樣熠熠發光;兩袖清風的總督,博聞強記的通儒,古道俠腸的船家,智救民女的遊俠 ,無不令人感佩。 還有多姿多彩的市井風習,有裨於窺測往昔生活中色調斑斕的一面。
近代中國藝術史之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本集分 紅氈遺韻 、 劇種淵源 、 丹表絮語 、 銀海浪花 、 民間藝文 等欄,力圖捕捉與再現中國藝壇各界人物開闢草萊的艱辛,拓展新域的困頓。戲曲舞台名角輩出,梅蘭芳、蓋叫天、馬連良、常香玉、陳素真、劉寶全、白雲鵬、花筱寶等天才藝人的風貌,在這裏有傳的剪影。有關畫壇的篇什內容繁富,從辛亥志士潘達微,乃至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黃賓虹、浦心畬、王一亭、劉海栗、豐子愷、張書旂等大師級丹青妙手,都有鮮活的描摹。水銀燈下的影壇愈加繽紛,中國影業邁步伊始的艱辛步履,如張石川、鄭正秋、黎民偉等先行者的創業劬勞,以及中國第一代影星胡蝶、毛劍佩、阮玲玉等的獻身精神,都有如實的狀繪。
中國古典詩文浩如繁星,該由何處下手?作品中想表達的寓意、所隱含的情感變化,該如何去欣賞?這些詩文有獨特的形式嗎?是如何呈現的?如此講究又有什麼樣的目的?這些如亂絲般糾結的問題,將由本書整理出一個頭緒,與您一同跨過閱覽詩文的第一道門檻。 本書作者將多篇具代表性的作品信手拈來,以親切的口吻、流暢的文字為您介紹作家與文體,並以淺顯的方式解釋理論與名稱。此外,更兼從創作的角度來賞析所舉詩文的形式與內容。希望在親近優美的文學之餘,能引發對文學的興趣,並成為您提升寫作能力的幫手。
近代中國從中世紀的繭縳中掙脫而出,新式學堂的創辦於此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化的過程中,文化教育是一個重要的側面。 本集析為 學堂沿革 、 人傑樹人 、 學界漫錄 、 科場舊事 ,品目繁多,內容豐實,大多從某一角度反映了中國近代文化教育事業的吉光片羽。另附 書報瑣記 、 郵苑珍聞 等欄,以其有關國人之身心教育,故一併收入。
明日同學的水手服(11) 基本信息 作者:博 出版社:青文 语言:繁体中文 出版地:中 国台湾 页面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以实物为准 内容简介 这份“心意”将永不褪“色”。 明日小路是就读乡下名门女子中学. 私立蜡梅学园一年级的水手服少女。 秋意渐浓的月见会, 在听了户鹿野舞衣的真情告白之后, 明日小路会如何面对她呢…? 随著秋分之日的到来, 将过去与现在, 借由悼念的心紧紧交织在一起── 想将心意传达给你的第11集?? 本书特色 1.乡下×国中生×水手服 2.作者?博献上美少女青春观察日记。 3.温馨的学园物语即将开始啰! 4.TV动画也超推荐! 作者简介 博 日本漫画家、插画家。 代表作品:《明日同学的水手
本書收錄自周秦至民國古今明人讀書法共863則。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必然是因為它內涵豐富或經典教育均須有好的進階導引,方能使讀者品味其中宮廟之美、百官之富。在一個經典價值重新被體認、地位重新恢復的時代,我們比以往更需要經典,因此也更迫切地需要一些指引。朱自清這本《經典常談》無疑是一本頗為實用的地圖或導覽。--龔鵬程(佛光大學校長)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成為自小熟習的老話,本集卻紛繁而細緻地展示了中華大地的瑰麗與豐饒。共分 山川攬勝 、 南北佳景 、 古剎名陵 、 城廓風貌 、 園林剪影 、 神州特產 、 巷陌風情 等欄,既抒寫了湖光山色的自然景觀,也描摹了城廓寺觀等文化景觀。 在山川勝景方面,沒有重復因襲眾所周知的名山大川,而是遊人極少寓目的地方,如香?繚繞的妙峰山,道家勝地龍虎山等,給人以新鮮感;另外,西南邊陲的奇麗景色也繪寫得不少,靄靄蒼山,清清洱海,綠雪奇峰,安順龍宮 都使人神往不已。
明永樂十一年,歲次癸巳,太宗皇帝?命太監鄭和統領船隊前往西洋賞賜諸邦,其間鯨波浩渺,不知幾千萬里;為驗證《島夷誌》所言不差,將各國人物之醜美,壤俗之異同,土產之別,疆域之制,編次成帙,取名《瀛涯勝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