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中國木建築(修訂版) 港版 內容簡介 「中國人用木頭造出紙張,用木頭刻字製版,然後在木頭搭建的空間裡,一併寫下整個建築和工藝發展史。 當西方人用石頭寫下他們的建築故事時,中華民族在幾千年裡,卻一直利用遠比石材脆弱得多的木頭來支撐他們的家園。木頭的背後當然是有着另外的故事。」 一本由「木」引伸出來的書,訴說著作者一段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心路歷程。它是一本「中國木建築」,但又「不只」是中國木建築的書。 修訂版新增整理出一個有提綱絜領作用的詞彙表,以方便讀者細味全書。 目錄 序 前言 願托喬木 第一章 起家篇 建立一個家的態度有兩種,其一是將自然拒諸門外,其二是與自然共處一室 中國人將「家」托付喬木。家、庭並非一回事 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氣息,樹
=本書特色= 從文學家到建築家,從文學作品到建築觀念; 文學與建築相問,將激發出如何的跨界火花? 全書新增一倍篇幅──新單元「文學作品V.S.建築觀念」,12篇逾3萬字 王志弘全書重新設計,新版呈現 =內容簡介= 惠特曼,啊!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建築詩人! 不管是建築或文學,皆有其各自的表象與風華,有如武術與技法的不同路數,乍看去風馬牛不相干,但是若認真細究去,其實內蘊不露的本質,可能本來就是渾然同一物。 ──阮慶岳 文學與建築,二個不同的藝術領域,如何可以對照參看? 本書從建築與文學的本質內涵,從建築師與文學家的創作意旨,交互對照,思索創作與生命。 全書共二個單元── 單元「文學家V.S.建築家」,談契可夫、蒙田、王爾德、赫拉巴爾、波特萊爾、惠特曼、
當人們總在宣揚綠建築、綠建材、老屋改造的概念時, 是否曾想過,屋頂依然是被忽略的築地? 本呈現屋頂建築設計新意的書 世界上個向屋頂挑戰,以全新手法進行設計的建築師, 就是柯比意(Le Corbusier)。 現代人要在都市尋找全新生活空間,請再次啟動大師視野, 「往上看」!你會發現新天地。 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綠化屋頂」, 可以減少「都市熱島效應」,延長屋頂壽命, 提供雨水的儲備,創造生態,減少建築的能源消耗, 甚至可以……帶來糧食! 因此,你不需要在鄉郊擁有一塊地,不需要很大面積、花很多錢,
◎Step by step,看圖輕鬆學會艱澀的裝修知識 ◎12大步驟60天搞定裝潢大小事 ◎次裝修就上手,不走冤枉路、不花冤枉錢,精明裝修不吃虧 ◎設計師傳授裝修重點,解決裝修所有煩惱與疑惑,適用於各屋型 即便找了設計師,在裝修新家的過程中,還是難免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煩雜瑣事,如果屋主事前沒有做足功課、具備裝修基本知識,很容易造成時間、金錢上的浪費,在與設計師和工班的溝通上,也很有可能出現雞同鴨講的狀況。 本書以基礎裝修為主題,以圖解的方式呈現,讓裝修新手可以快速入門。您不可不知的裝修重點,配上大量表格、插畫與解釋性照片,淺顯易懂。篇章中並提供設計師TIPS與WARNING兩種BOX,讓您裝修功力快速升級,免花冤枉錢,順利打造出心目中理想的漂亮家居。
自然的建築是連結【場所、素材和地球環境的幸福關係】的建築。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提出他的特殊觀點,透過具體實例探討水、石、竹、木、土、和紙等素材,建造他心目中的幸福建築。 「混凝土」這種素材與「二十世紀」這個時代,因性情相投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一種技術,覆蓋整個世界,把世界變成一體,這就是二十世紀的主題:國際主義與全球化,以此建立國家、都市與文化。在建築的領域內,有可能達到全球化的,恐怕只有混凝土。 那麼何謂自然素材呢?有人認為,混凝土也是自然素材。照邏輯來說,它的主要材料是砂、小石頭、鋼筋、水泥,而水泥則以石灰石為主要原料,所以,組合這些自然素材所造出來的混凝土,當然也是自然素材。是否屬於自然素材,並非問題的所在。事實上,自然與人工的界線頗為模糊。 所謂
退了已預訂的公寓房子,屋主蘇先生決定就睹一下吧,挑一塊地來蓋房子,蓋一棟完全照自己意思的透天房子,作為迎接第2個寶寶到來的見面禮…。 「人生應該住進透天厝才會圓滿。」因為老母親的心願,屋主李先生標下母親住家附近的國有地,邀請建築師及設計師一起規劃,一步步的把母親的夢想實現…。 「蓋房子是理想,也是個夢想!」從事傢具業的屋主夫妻,找到了龍潭的夢想園地,以自己喜愛的美式風格建築,蓋起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以前,住在埔里街上的房子,總是睡得不好。」自從山上的房子蓋好之後,一起在診所工作的牙醫夫妻兩人天天回山上,睡得特別香甜,一覺到光…。 蓋自己的房子,不僅僅是量身訂作完全依自身的需求打造獨一無二的家,更是許多人心目中的夢想,但看似夢想,卻又實際得可以,過程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