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STS×社會理論,迸出哪些新滋味? 眾多技術物案例,捕捉社會與「非人類」的交引纏繞 人類世時代必讀的科際研究入門書 「人性始於物。」──賽荷(Michel Serres) 「若是物質性、人造的世界不存在……我們這些解剖學意義的現代人類,幾乎不可能慮及社會。」──拉圖(Bruno Latour) 何謂技術?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什麼?是新技術的出現,無情地推動社會變革,抑或,技術僅僅是社會的工具,受到人類意圖的擺佈,正所謂: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上述兩種想法分別反映出技術決定論及社會決定論的觀點。前者對科技抱持「反人文主義」(anti-humanism)的立場,認為技術具有絕對的自主性,位於社會關係之外,技術帶給文化的後果則是線性的,像是「網路必能摧毀極權政府」之宣稱即屬
美國亞馬遜5顆星好評推薦! 用觀念學數學,十堂課讓你練出數學競爭力! 誰說社會組就一定學不好數學? 其實,擅長文字思考的人就該用自己的強項學數學! 《社會組也學得好的數學十堂課》幫你全面破解數學語言,從零開始掌握重要觀念,具備出色的數學力! 想把數學學好,卻始終不得要領?有四十五年教學經驗的杰瑞.金教授告訴你:別把數學想複雜了,所有的數學都來自基本原理!數學不是一大套複雜的法則,也不是死背硬記公式的學問。只要切實通曉重要概念,就能深入你想學的、或必須了解的任何數學領域! 作者也指出,我們也常以「數學」做為區隔的概念,將人分成不懂數學的人與懂得若干數學的人--就如同我們高中會區分社會組與自然組。這本書要解決的,就是盡量消除兩者的鴻溝,讓想學數學的文科學生,可以用他
《如何捷進寫作詞彙:人物篇》打造生活化的分类架构,从「人物」的四大面向:样貌、情感、个性、际遇出发,分为十大类,包括外在样貌(如身材、仪态……)、脸色与表情(笑、哭泣……)、动作与姿态(头部、身体……)、身体状况(睡眠、健康与衰弱……);感官与欲望(感觉、意愿……)、情感与情绪(热情与冷淡、爱、厌……);个性与品格(性格、品德、操守……)、待人处事(正直、真诚、作假……);才能与际遇(才智、才华、际遇)、地位与身分(名声、地位……)。 在单元词语的汇整上,并非静态的同义词归类,而是强调状态的发展、层次的递进、情境的变化顺序,事态的相互关联性等,以便于联想,左右逢源。在词性方面尤其专攻动词、形容词与副词,让你的词汇功力,秒杀升级与跳级。还有生动活泼的架构图(拉页)、详
作者提出中國古代三原色的概念,包括文化的多元特色、社會的農業經濟特色、舆國家型態的特色,這三者是中國舆世界其他文明的異趣所在;另外評斷李約瑟巨著〔中國科技文明史的〕理念,概論東西方科技發展的分歧。本書反映作者近二三年來對中國歷史的一番省思,希望將中國歷史引入現代史學的主流,使中國歷史可作為解釋世界歷史意義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