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部記錄粵語的方言詞典,自1981年版出版以來,即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特別是語言學界的重視。 專收和普通話說法不同的廣州方言詞語9000多條,按方言音序排列在一起,分義項加以解釋。此次增修,擴大了詞語收錄的範圍,新增加了2500條詞語,增補丁一些方言詞匯,收錄了一些現在通行的詞語。 附有廣州話音系說明、廣州話普通話字音對照表,以及廣州话特殊字表。
一、本書以說明規律為主,不涉及理論方面。著者另撰中國語法理論一書,和本書相輔而行。本書可以做中學教本,中國語法理論可以做大學教本,或中學語法教員的參考書。 二、本書以不自造例子為原則,因為自造的往往不自然,有時候甚至乖曲事實,造出些不常見的例子。又以專找一部書的例子為原則;因為恐怕語言夾雜,南腔北調,成為一部四不像的語法。我們儘先在紅樓夢裹搜尋,因為紅樓夢是著名的文學作品。又是用北京話寫的,合於國語的條件。但是,紅樓夢敍述事情的部份也和口語相差頗遠,甚至誨文的會話(像賈政對賓客的會話》也不算真正的口語,所以我們又儘先在家常的談話裹找。有時候,紅樓夢找不着適當的例子,没辦法,只好暫時自造,或在兒女英雄傳找些來充數。 三、例子的次序, 一律以羅馬字母標出。例子底下的數目字係
《國音粵音索音字彙》(全新修訂版) 详细资料 作者 張勵妍 出版社 中華書局(教育) 出版日期 2016/02/01 ISBN 9789888340606 語言 中文(繁) 頁數 312頁 尺寸 特16開 版次 1 此書根據1985年出版的《國音粵音索音字彙》修訂編寫。「新編字彙」收錄漢字常用字約4700個(原冊為4100字,「新編字彙」增加約600字),按不同檢索法分三表列出: (1)筆畫序字表 (2)粵音序字表 (3)漢語拼音序字表 「字表」的主題內容說明如下: ? 收字根據:《常用字字形表》4762字(二零零七年重排本)見2007香港教育局《香港小學生學習字詞表》附錄 ? 讀音參考《香港小學生學習字詞表》及《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 每個漢字包含的信息: (一)、讀音標注(普通話、粵音); (二)、多音、異讀標注(並列舉例詞); (三)、異體字標注; (四)、簡體字對照。
廖鳳舒先生所著的《新粵謳解心》於一九二四年出版,當年流傳甚廣,後來漸漸湮沒。七十年代,本港曾有影印版本,惜亦少為人知。 八十年代初,梁羽生先生曾在香港《商報》上撰文介紹。本公司今重印此書,同時亦刊出梁羽生於二零零六年在澳洲悉尼所作的序言,有助讀者了解其來龍去脈和特色。 廖鳳舒的《新粵謳解心》是仿照嘉慶年間招子庸的《粵謳》的。《粵謳》是師娘的唱曲,內容多寫妓女的離恨之怨,男女的相悅之情。廖鳳舒承繼了招子庸的形式,而內容更多樣化,不單只說風月,題材更為廣泛,寓意亦相當深遠。 本書配有插圖,由本港著名畫家高寶女士執筆,圖文並茂,相映成趣,閱讀此書,相信會喚起眾多粵語讀者的懷舊之情,對於年輕一代,這也是一本極富特色的地方文化的集體記憶之書。
其實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像漢字一樣,從本身的外在形式、音韻格律,象形會意內涵意義到演變傳承,都具有極大的魅力,進而對民族文化產生重大影響並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漢字不僅僅是人們語言溝通的載體,也不僅僅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漢字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 可以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品。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對漢字的瞭解和認識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日常語言交流的功能上,不應該輕視對漢字的深入學習。漢字不僅字形固定,語法嚴謹,辭彙豐富,表意準確,更有著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社會以及民族內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我們的根。真正瞭解而後認識漢字,無疑是我們學習和瞭解我們悠久而燦爛歷史文明的必經之路。
本書收集作者環繞著「漢字的起源與演變」這一主題,所寫的系列論文。現行的楷書,較之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除了字形的外表和書法,有了不少變化外,至於形體的基本結構,歷經不同時代的金文、小篆、和隸書,卻都毫無二致,這大大裨益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保存,本書系統扼要探討其演變過程。另外並引用*出土資料,肯定新石器時代的古陶文是我國文字的雛形,據以推測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本教程主要是為以普通話作母語的人士而編寫。 內容分3個單元,共30課;包括課文、普通話對譯、重點詞彙、字例、語音及語法講解、傳意項目介紹、練習、粵字辨認、短文朗讀等環節。 這套教材有五大特點: 一.融匯結構、情景、功能項目為一體; 二.體現聽、說為主的教學原則; 三.學習語言興瞭解本地文化、民生相結合; 四.課文用語力求兼顧生活化和規範化; 五.課文設計循序漸進,說明和練習材料豐富多樣。 本教程的初期設計,曾在香港中國語文學會開設的粵語課程試用過,效果很好。本書正是在原基礎上加以修改、補充而成。本教程配備音帶3盒,由專業人士根據課文朗讀,有助用者學習及掌握教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