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本套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九轮规划教材,是我国医学教育领域起步*早、历史*悠久、修订版次*多的权威、规范、科学、经典的*规划教材。第八轮教材自2013年秋季出版至今,已经4年时间,修订再版是学科知识及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本次修订将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课程体系的优化改革和教材体系建设的创新,并继续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的教材编写原则,更新内容,体现继承与发展。
本书以化学史上的著名人物为主线,根据其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历史贡献等进行归类,阐述了化学的发展历史,突出小国化学的过去与现在。《BR》本书共分为十二讲(不含绪论):中国古代化学、怀疑派化学家、化学革命、原子分子沦、触电的感觉、大师代代传、化学建筑师、化学地图师、女中豪杰、中国近现代化学、日本现当代化学和化学如诗,涉及理论化学、应用化学、绿色化学、化学教育、化学工业等多个学科,以及文化、社会、哲学等多个领域。书后有主要参考文献、附录和索引。
本书1981年初版,1992年第2版,1997年第2版修订出版,2007年第3版,2008年重印出版。这是第3版,较第2版的*不同是,取消了原来第17章中第6节量子主方程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量子波动的介绍;除此之外,本书做了不少修订。并且也增加了许多近发展成果。目次:*变量;*事件;*过程;马尔科夫过程;主方程;一步过程;化学反应;Fokker-Planck过程;Langevin方法;主方程的展开;扩散型;不稳定系统;连续系统中的波动;*微分方程;量子系统的*行为。 读者对象:数学专业、统计物理专业以及理论物理化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和科研人员。
《化学电源(第二版)》共13章,包括电化学理论基础、化学电源概论、锌锰电池、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金属氰化物镍电池、锌氧化银电池、锂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化学电容器以及电极材料与电池性能测试技术。《化学电源(第二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适合高等学校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部分,以及习题和附录。其中,无机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溶液和胶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等。有机化学主要内容包括:开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等。实验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相关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材料、化学、化工、医学、环境等相关专业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科研、生产部门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根据编者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按照新形势下教学与教材改革的精神编写而成的。本书首先介绍了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特征、发展阶段及发展前景,然后分章介绍了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皮革化学品、食品添加剂、染料化学晶、香料香精、胶黏剂、涂料,信息化学晶、石油用化学品十一大类精细化学晶的主要内容。主要从各种精细化学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每类还介绍了当前情况和今后发展的前景。 本书内容丰富,选材新颖,资料翔实,并对新领域的精细化学晶进行了着重介绍。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化学、化工、轻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化学、化工、轻化,特别是精细化工的科研、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了辐射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全书共11章。第1章概述辐射化学研究内容和学科的发展以及应用简介。第2章介绍辐射化学研究与辐射加工中常用的辐射源与辐照装置。第3章讲述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重点介绍荷电粒子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4章介绍辐射剂量学(包括辐射剂量的测定)以及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第5章讲述辐射化学中瞬态产物(包括激发分子、离子、电子和自由基)的生成、性质和反应。第6章介绍脉冲辐解技术以及辐解动力学研究。第7章讲述液态水和稀水溶液的辐射化学。第8章讨论有机物的辐射化学研究进展。第9章讲述高分子辐射化学,包括辐射聚合和辐射接枝共聚、辐射交联、辐射降解。第10章介绍气体和固态无机物的辐射化学。第11章介绍辐射加工在材料改性、灭菌和保鲜以及纳米粒子合成等方面的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最早引人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分离过程的平衡理论、迁移与扩散理论、浸取与溶解、萃取分离、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分离、吸附分离、色谱分离技术和分离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着重论述了新型化学分离过程中的化学分离理论、分离方法、特点以及*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金属冶金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亦可作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大学化学》根据*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关于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大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大学化学》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原则,注重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并注意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侧重学科特色的同时,紧密结合生产实践、生活实例,联系社会发展前沿和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上,除增加现代化学相关的新成果外,注重提升育人功能。概念阐述准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推理逻辑清晰,知识脉络通顺。既展现化学学科魅力,又展示我国化学相关领域的重大突破,使大学化学教学紧跟科技发展步伐。 《大学化学》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力求精炼
由中国化学会编著,介绍了化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简称结一活关系)历来是有机化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因为在有机合成实践中几乎每个项目甚至每一天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合成路线是高选择性、高收率、低成本的?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哪些主、副产物?什么样的反应条件会减少副产物、提高选择性? 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正是揭示这些问题的。 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经典的物理学、化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参阅了若干有机合成文献,从大量具体的实例中总结概括出一些结一活关系的新规律以与读者共享。 希望本书对从事有机合成产品的相关研究开发人员、高校师生认识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的关系起到启迪作用。读者阅读后,对本书中的新观点将不断地产生认同和共鸣,且将加深理解有机反应的内在规律,达到提高有机合成研究开发水平之目的。
《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大学化学实验学习指导》的合并修订版。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删减了版两册中重复或相近的内容;补充或更新了化学实验科学发展的部分内容;学习指导融入每一章节中。内容共九章: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规范,基本化学原理和无机物的制备,定量分析化学实验,有机物的制备,基本物理量及有关参数的测定,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注意加强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科学的主题及交叉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独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学实验》(第二版)面向普通高等院校近化学类专业如材料化学、材料物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资源循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