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第6版,上册)的配套教学参考书。全书共11章,编写顺序与主教材一致,对主教材的思考题和习题进行了详细解答,部分章节还增加了一些补充题。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类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的习题集,又可作为高年级学生考研复习阶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供广大教师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定量分析实验仪器和基本操作、酸碱滴定实验、络合滴定实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实验、常用分离方法实验、吸光光度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9部分。本教材注重了将学科的传统内容与现状、发展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更进一步理解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严格的量的概念,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新体系立体化系列教材的部。本书是根据当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实际,为适应化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而编写的实验教材。它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中与后续物理化学实验中重复的热力学、电化学和动力学部分的内容删去,同时将原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作了调整、更新,与之融合为一体。 本书选材较广,注重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三种类型。编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全书共给出了36个总实验题目,包括70余个实验分项目,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分析化学》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际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一章,以化学分析为主,介绍部分光度分析(分光光度法)的内容。按照读者的认知规律,内容安排如下:绪论、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定性分析、误差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滴定分析、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分离与富集方法等。为了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章附有思考题和习题。《分析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药学、医检、食品、生物和冶金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与分析化学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翁德会等编著的《分析化学》的编写内容科学、 先进、循序渐进和深入浅出,使全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尽量减少了与无机化学的重复。根据授课对象 ,对四大平衡反应的基本原理做了相应的补充调整,便于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四大滴定的基本理论。同时在 整体上把握内容的深度,既适用于普通工科的教学,也适用于准备继续深造学生的学习,在编写过程中考 虑到了讲授内容的基础部分和拔高部分。对于必修内容,在每章前面的教学要求中给予明确。为了便于学 生学习和复习,从整体上掌握每章内容,在每章结尾对知识内容进行了小结,全面概述了基本知识点,总 结相关的原理与公式,并结合工科的特色,联系实际,编写了适量的习题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分析化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 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教学,
全书共11章,包括:绪论、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概述、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课后习题的答案附于题后,教材附录有常用的分析化学数据以及常用符号及缩写,便于读者使用和查阅。 本书力求概念准确、叙述严谨,力求对“量”的把握精准到位,在教材中,体现了编者多年从事分析化学教学的一些体会。全书列举了大量应用分析手段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事例,力求提高读者的知识应用能力。 全书列出了约40个微课知识点,基本涵盖了所有章节,同时有“分析化学SPOC课程网上教学系统”与之配套,系统内有知识点的微课视频。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近化类专业的大类核心课程—分析化学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以及分析测试工作者和自学者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 K 0124—2002《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JIS K 0124—2002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JIS K 0124—2002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与JIS K 0124—2002的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了我国国家标准GB/T 9008—2007(本标准第2章); ——删除了GB/T 9008—2007中已有的术语和定义(本标准第3章); ——对试剂和溶剂规格分别进行了规定(本标准的5.2和5.3)。 本标准代替GB/T 16631—1996《柱液相色谱分析法通则》。 本标准与GB/T 1663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1996年版标准的资料性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K、附录M、附录N、附录P; ——增加了第3章“术语和定义”、第5章“水、试剂和溶剂”、第6章“取样及预处理的操作”、
本书是根据*高等学校农林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农林院校非化学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和化学教学基本内容”的指导精神,结合山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农林院校化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而编写的。本书列入化工教育协会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十五章,章为绪论,介绍了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类、发展趋势;第二章至第十五章介绍了定量分析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离方法、电势分析法、吸光光度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现代仪器分析简介以及样品分析的一般过程等内容。本书从目前各非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化学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
本书根据21世纪非化学专业本科生普通化学和分析化学课程基本要求,以重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原则,全面介绍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全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为气体和溶液,化学热力学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定量分析基础,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分析法,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元素及其化合物。每章后附有思考题与习题。部分章节增加了前沿知识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如农学类、生物工程和制药类、食品科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和林学类等专业本科生化学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化学、化工领域从业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仪器分析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作为化学、化工、制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仪器的简单结构;结合学到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选择适宜分析方法解决问题。 《仪器分析实验教程》涵盖了高等学校化学及相关专业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及目前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常用的一些大型分析仪器。《仪器分析实验教程》共13章,收录实验29个,其中光谱分析实验15个、色谱分析实验7个、电化学分析实验3个、其他仪器分析实验4个。每个实验均介绍了基础理论知识、仪器结构及工作原理和具体仪器操作规程。
本书全面介绍了水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各种水质指标的含义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将这些方法分为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两个大类。其中化学方法分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仪器方法则选择吸收光谱和原子吸收等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色谱、电导和电位分析等较为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书后思考题和习题结合基本理论和水质分析实际问题,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增强实际运用能力有促进作用。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适用于给排水和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学生,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适当调整。
为满足我国当前水质监测的需要,参考美国环保局标准分析方法525.2,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发布的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20001.4-21《标准编写规则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范围 术语 方法概述 干扰消除 仪器及材料 试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步骤 结果处理 质量保证 方法的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和检出限
本书是在总结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1999年*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理科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Ⅱ)编写而成的。从加强基础理论出发,重点阐述常用仪器分析诸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其应用。 全书共分22章,内容包括: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光学分析法及复杂体系的综合分析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系仪器分析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及分析工作者参考。
本书针对气相色谱分析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结合农药残留检测、食品、医药、化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精选了103个问题,以问答的形式,采用了大量实际应用的案例,做了较为详细的解答;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新颖实用。主要包括气路与温控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信号记录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中的相关问题。本书不论对刚刚学习气相色谱的人员,还是专门从事气相色谱分析和检测的一线人员,都具有一定的帮助。 本书可供从事色谱分析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有关厂矿色谱分析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报考理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辅导书系列之一。 全书共收集了国内19所高等院校近几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化学》课程的试题共1300余题。按知识结构内容安排编写成12个章节。每章均由“基本内容概述”、“历年考研试题精选”、“本章重点与难点回顾”、“习题”和“习题参考答案”五个部分组成。分别将各章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知识点进行了简述,并归纳了每章主要的计算公式;精选了部分试题,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问答题、是非题、名词解释和解析题等题型排列,每题都有答案和简要的说明;并把每章中主要试题类型及重点和难点作了分析归纳,每部分的内容,都配合一定数量的典型例题,而每题都指出了解题的思路和详细的解答;也收集了一定数量的试题作为练习;并附有参考解答。后又给出了三套模拟综合练习题,以供读者练习用
本书是为了配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程》(倪静安等主编)而编写的配套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版本的“无机及分析化学”类教材或课程的学习指导和参考书。本书各章与主教材相对应,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基本要求与参考书;概念、术语和计算公式;跟我学——重点、难点剖析;帮你学——典型例题与习题参考答案;试试看——补充习题与参考答案;英文阅读材料;继续学一课外拓展与阅读参考文献。 本书适合于化工类、食品类、轻工类、生物类、农林类等相关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使用,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
本书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按照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生物类各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规范要求,结合近年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发展而进行修订的。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部分以及实验部分,共含10章53个实验。此次修订,调整了仪器分析的实验内容,更新了部分实验,更加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书后附常用实验数据表。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各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本书是供高等工科院校用的仪器分析实验教材。全书共分5章,实验内容包括电分析化学法、色谱分离分析法、原子光谱分析法和分子光谱分析法等,共有实验33个,其中基础实验22个,选做实验7个,综合与设计实验4个。可供不同层次和不同条件的使用者选择。同时,为了适应仪器分析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便于读者方便快捷地处理一些复杂的实验结果,书中还加入了计算机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与药物制剂、食品工程、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矿物加工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