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主要介绍四元数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与平移和旋转密切相关的若干数学预备知识、四元数代数基本理论、基于四元数的经典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体系、空间后方交会抗差估计理论和方法、四元数外方位元素建模、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几何模型及其求解、星历姿态数据支持的四元数集成传感器定向、基于四元数的遥感影像立体定位和多传感器卫星影像四元数区域网平差。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本书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论文集,连续9年出版。本书为近一年国内关于卫星导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尤其是北斗芯片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反映了本年度会议主题 星参北斗 位联世界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位置服务、北斗产业化、CORS建设与高精度应用、移动互联、导航运营商、智能车联、金融投资、行业应用等,介绍了大量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系统等。 本书作为卫星导航年会资料的一部分,测绘人员可以作为资料书,同时适合各行与导航有关的研究人员参阅。
《地理时空数据挖掘》主要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时间序列,系统总结主要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及挖掘方法,探索其在抽样调查、自然灾害及系统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及辅助决策功能。《地理时空数据挖掘》将分方法、工具及应用三部分。(1)方法部分探讨采用经典数据挖掘来处理空间数据,在经典数据挖掘方法的基础上融入空间因子;考虑到空间数据具有空间关联性即空间变异性的特点,经典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处理空间数据,本部分也系统总结不同于经典方法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如何在GIS的环境中建立基于时空数据挖掘方法的辅助决策支持模型。(2)工具部分总结了主要的空间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软件,重点探讨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如何实现时空数据挖掘的算法,如何集成多个系统组件形成有机的系统,以达到辅助决策的功能。(3)应用部分则重点
本书是根据作者近五年来的科研工作与经验总结的一本教材,主要面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讲授如何通过C 底层程序设计实现一套完整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分析与计算、可视化展现等。本书中的全部内容均为底层开发,不依赖于任何商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组件或模块,并进行了较好的模块化设计,算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均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全书分为四篇共30章,作者尽量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深入浅出的介绍,适合广大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学爱好者及专业研发人员。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钓鱼岛地名管理、监视监测等工作的相关资料和成果,结合我国政府公布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大比例尺地形图海图、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海监定期巡航成果和其他文献资料等,编制了《中国钓鱼岛地名和监视监测图集》,对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标准名称、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部分地理实体标准名称、岛屿构成与分布、岛屿现状、地形地貌等以图件的形式展现。
本书针对复杂地形区地表地形特征、太阳辐射过程以及遥感影像的特点,从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理论基础、地形校正模型方法及地形校正方法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分析地表特征与数字地形、辐射传输过程、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开展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总结与述评,构建考虑散射辐射和临近地表反射辐射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以及简单高效的经验模型,分析不同精度DEM对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并从土地遥感分类、植被参数遥感提取、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蒸散发遥感反演等方面探讨地形校正方法的应用。 本书可供遥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流域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有兴趣的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旨在提高测绘书籍的编辑出版质量,充分发挥测绘的学术交流平台作用,促进测绘科技进步,鼓励测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书分为两部分“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和“重庆市测绘学会2005—2006年学术论文集”两部分,全面论述了城乡建设中的现代测绘高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全书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内容丰富。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四川省测绘工程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四川省同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成都地图出版社天津海事局,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衍伟,谭明建,唐翼德,何文林,谭理,李何超,兰启贵,刘政,张铁军,曹銮,谢晓辉,陈勇,邓国庆,余银普,李东辉,雷凌,陈华。
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是近年来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工作,结合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点方法,如稀疏表示、多核学习、模糊聚类、多目标优化等,着重从高空间分辨率SAR遥感影像相干斑抑制、SAR地物目标分类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维数约简、地物目标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本书侧重于新算法的描述与实例的分析,反映近年来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的**发展概况,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面向大数据,本书提出数据场、云模型、地学粗空间和空间数据挖掘视角,构建空间数据挖掘金字塔,给出挖掘机理,介绍概念格,总结空间数据源,导出清理空间观测数据的选权迭代法。面向GIS数据研究空间的关联规则、分布规则、概化规则和聚类规则的挖掘,从图像数据中发现指导图像分类、特征提取、表情识别的空间知识。这些理论,在滑坡监测、车轮形变、银行选址、土地利用、人脸识别等实际领域,获得了有价值的应用成果,自主研制了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GISDBMiner和RSImageMiner。
随着测绘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术语,其中包括大量的英文缩略语。为了满足测绘科技工作者查阅英文资料和科技交流的需要,我们经过几年搜集和翻译整理,编写了这本《英汉测绘缩略语词典》,收集缩略语词21000条,共约80万字。 测绘缩略语收词范围,参照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测绘学总类、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测绘仪器等。为使本书更具有信息化测绘的新技术特征,增强实用性和知识性,特别注意选取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航天遥感、卫星定位技术、航天测绘和军事测绘等方面的词条;也选取了一些测绘业务常用的邻近学科的缩略语,例如计算机、导航、气象和海洋调查技术等。 词条主要选自国外公布的缩略语词表,以及
杨艳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测绘院院长,是继国测一大队、刘先林院士之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涌现出的又一位过的硬的先进典型,是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测绘职工的杰出代表。她的先进事迹折射出了一名测绘人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情怀,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也为反对“四风”做出了表率。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活跃的照片客观真实地展示了杨艳萍工作、生活的点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关于向新时期测绘好干部——杨艳萍同志学习的决定》的体现。
本书为昆明理工大学百门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是笔者在总结测绘地理信息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及国内外测绘地理信息理论与技术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全书共10章,主要包括:绪论;地面测量技术;空间测量技术;地下测量技术;地球局部形状的确定;变形监测与变形分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数字地球(智慧地球)的关键技术;地理国情监测。
本书是“卫星测绘系列专著”的*册,书中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测绘技术总体设计问题,在介绍国内外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1∶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的需求,研究卫星立体测图的误差来源,阐述轨道、姿态、传感器畸变、影像压缩等因素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构建了立体影像仿真方法,提出满足测绘精度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和总体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