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海量遥感数据不断涌现。遥感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平台的出现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彻底改变了传统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使得全球尺度的快速分析和应用成为可能。作为国内首次对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和实践进行详细介绍的专著,本书重点以当前方兴未艾的谷歌云计算平台为例,为遥感云计算的应用提供指南和应用案例。 本书聚焦遥感云计算的科学和技术前沿,从理论与基础、实践与简明教程、经典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遥感大数据和遥感云计算的背景、基本概念与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遥感云计算平台的应用编程实践,然后列举了遥感云计算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及生态学应用的最新研究案例,最后介绍了当前可用的国内外主要卫星数
本书主要介绍四元数基本理论及其在摄影测量定位中的应用技术与方法。内容包括与平移和旋转密切相关的若干数学预备知识、四元数代数基本理论、基于四元数的经典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体系、空间后方交会抗差估计理论和方法、四元数外方位元素建模、基于四元数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成像几何模型及其求解、星历姿态数据支持的四元数集成传感器定向、基于四元数的遥感影像立体定位和多传感器卫星影像四元数区域网平差。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本书以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平面、柱面、球面等规则几何面为基准面生成不规则则三角网,深度图像来存储表达点云数据的整体解决思路。针对点云数据的邻域搜索,提出了一种新的MutiGrid-Kd树高效索引。重点研究了如何自动分割散乱点云数据,提取平面、柱面等基准面,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高斯映射,曲率映射,聚类分析,预定义模型等分割的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克服古建筑点云数据数据量大,噪声多等问题,并且在分割的同时能够提取出点云特征,一体化完成点云的分割及拟合。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根据黄土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黄土覆盖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法等论述遥感、地球物理、钻探等手段在黄土覆盖区填图过程中的应用,探讨针对覆盖层、基岩地质、地层、地貌、构造等地质调查内容的技术方法组合。第二部分基于甘肃1∶50000大平等四幅黄土区填图试点项目实践,阐述相关技术方法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应用及效果,包括黄土覆盖区填图单位划分、地层系统的建立、技术路线、方法选择、构造地貌分析等地质调查相关内容,探索黄土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本书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论文集,连续9年出版。本书为近一年国内关于卫星导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尤其是北斗芯片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反映了本年度会议主题 星参北斗 位联世界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位置服务、北斗产业化、CORS建设与高精度应用、移动互联、导航运营商、智能车联、金融投资、行业应用等,介绍了大量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系统等。 本书作为卫星导航年会资料的一部分,测绘人员可以作为资料书,同时适合各行与导航有关的研究人员参阅。
本书是根据作者近五年来的科研工作与经验总结的一本教材,主要面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及科研工作者,讲授如何通过C 底层程序设计实现一套完整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分析与计算、可视化展现等。本书中的全部内容均为底层开发,不依赖于任何商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组件或模块,并进行了较好的模块化设计,算法及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均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较好地展现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全书分为四篇共30章,作者尽量从读者的角度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的深入浅出的介绍,适合广大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学爱好者及专业研发人员。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示理论及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着眼于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涉及国家两洋战略,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觉,就国家战略地理空间,阐述了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地理载体的多源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为实现海峡智能化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先行的基础。以四个区段由西向东,进行了海峡目标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后针对海峡通道的战略区位,表述了海峡专题基础信息与技术。
本书针对复杂地形区地表地形特征、太阳辐射过程以及遥感影像的特点,从遥感影像地形校正的理论基础、地形校正模型方法及地形校正方法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分析。分析地表特征与数字地形、辐射传输过程、遥感影像的地形效应,开展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方法总结与述评,构建考虑散射辐射和临近地表反射辐射的地形校正物理模型以及简单高效的经验模型,分析不同精度DEM对遥感影像地形校正效果的影响,并从土地遥感分类、植被参数遥感提取、地表反照率遥感反演、地表温度遥感反演、蒸散发遥感反演等方面探讨地形校正方法的应用。 本书可供遥感、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流域水文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有兴趣的应用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由海峡两岸测绘学界专家会审的海峡两岸测绘学名词对照本,是在海峡两岸各自公布名词的基础上加以增补修订而成。内容包括总类、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测绘仪器等,共收词7061条。本书供海峡两岸测绘学界和相关领域的人士使用。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总结,主要探讨全球空间信息组织中的基础问题。全书共分10章,系统阐述了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的架构体系、基本原理、数据模型及应用方法等,主要包括全球空间信息剖分组织中的框架、标识、存储、索引、表达、计算、空间关系及应用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国内部全面论述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与方法的专著,对地球剖分理论在地理信息科学、遥感与测绘科学及计算机等相关学科中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内容涵盖了作者对该领域的前瞻性思考及*研究成果,并吸收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导论》脉络清晰、结构完整、内容深入浅出,可供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农、林、土地、气象、城市管理、社会经济统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而以卫星导航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渗透应用到精准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本书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案例,以及著者的*实践,论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GNSS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GNSS应用基础设施、农机管理调度技术与应用、变量作业控制技术与应用、农业高精度作业技术与应用和海洋渔业监控管理应用。本书突出典型性、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除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外,其大部分内容均为著者的亲身实践和首次发表。
本书是“卫星测绘系列专著”的*册,书中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测绘技术总体设计问题,在介绍国内外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1∶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的需求,研究卫星立体测图的误差来源,阐述轨道、姿态、传感器畸变、影像压缩等因素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构建了立体影像仿真方法,提出满足测绘精度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和总体指标实现情况。
随着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积累了海量的时空序列数据(如气象数据、交通流数据,环境监测等)。如何有效地分析和建模时空序列数据,构建时空一体化的时空预测模型,对于研究地理时空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已逐渐成为时空数据分析的重要领域之一。本书借鉴时空统计、神经网络、支持向量回归等方法应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数据分析中的思想,从寻找易用的、准确的、可靠的、实用性强的时空序列建模方法的角度出发,在对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模型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种新的时空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进而将时空序列模型应用于气象、交通、环境监测等部门,并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