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气象卫星红外资料进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所涉及的资料质量控制、同化及正则化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篇,介绍了卫星红外资料广义质量控制,包括亮温重构、通道选择、异常值剔除、偏差订正、云检测等。卫星红外资料非高斯广义变分同化理论探索及应用。第二篇,介绍了基于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的卫星红外资料反演降水、资料不连续融合、台风主导云系识别与追踪及未来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卫星遥感相关专业辅助读本,对于从事卫星红外资料定量化遥感应用及服务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人员也是较好的参考书。
《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教程》旨在对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思路进行介绍。全书共分四章,首先对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介绍了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雷暴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和短时预报思路和方法,引入了强对流天气的个例分析。此外,每章依据重点和难点,设置了相应的实习和练习。 《临近和短时天气预报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基层气象台站从事预报、预测人员的参考书。
1000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至为关键、祸福相随的升温期。长达500年的温暖气候,让人类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让欧洲步入兴盛期、复活节岛立起巨石像,却也让中国北方发生大饥荒、吴哥窟加速覆灭、玛雅文明土崩瓦解。作者运用考古学知识,从北极区零星散布的古斯堪的纳维亚人铁钉、吴哥城淤积的灌溉沟渠中,交叉比对各种替代性气候资料,重现中世纪的大暖化现场!
本书地介绍了天气雷达探测原理、探测方法、回波的识别与分析、资料的处理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全面,资料丰富,尽可能地采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探测资料,并注重天气雷达探测理论与天气预报保障应用的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气象雷达工程等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天气、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的科技人员参考。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日历(公历2017年)(精)》主要选取已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的365个地理标志产品代表,结合2017年日历信息,以日历书的形式展现地理标志产品的精美设计和整体特色。本书内容每月份开篇用一张精美的地理标志产品特写图片跨页设计,每月设置一个月份节气对应主题,每天日期页面偶数页用地理标。本书由本书编委会编。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在蒙古冷高压的控制下,盛行偏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低温少雨季节,寒潮、大雪、大风、严重冰冻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复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带来很充沛的水汽,空气湿润,是高温强光照季节,初夏冷暖空气常在境内上空交汇,是梅雨季节,暴雨、洪涝灾害时有出现,盛夏属高温、干旱期,干旱、台风是主要灾害性天气;春秋两李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春季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丰富,冷暖变化较人,俗有“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之说,低温连阴雨、冰雹、暴雨是主要灾害性天气;秋季般气候温和少雨,有“秋高气爽”之说,干旱、台风、秋季低温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由于季风的小稳定性,冬复季风的强弱变化和进退的迟早,每年有所不同,带来反常的
《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宁夏卷》所技术的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原因直接引发或间接影响发生的灾害,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有:旱灾、暴雨、连阴雨、大风、沙尘暴、干热风、冰雹、霜冻、低温、其他;非常规气象灾害种类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森林火灾、各类虫害、动植物病害、疾病以及原因不明的饥荒等。
《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14)》共分为六章,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13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二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三、四章分别从月和省(区、市)的角度概述气象灾害的发生情况;第五章分析2013年全球气候特征、重大气象灾害及其成因;第六章介绍2013年中国气象局防灾减灾重大事例。本年鉴附录给出气象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和月、季、年气候特征分布图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部分气象灾情。本书比较全面地总结分析了2013年我国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影响,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文、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保险、人文、经济、社
本书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新方法、新技术。其中包括气候变化趋势和突变检测、气候周期识别、分离气候变化时空结构、诊断两变量场耦合特征以及气候预测等方面的技术。还介绍了作者发展的气候预测新方法。本书不仅给出方法的原理和数学公式,还给出了计算步骤、计算结果分析要点及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气象科研、业务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特别适合具有气象统计基础知识的人员使用,亦可供海洋、地震、水文、环保、生态等相关行业的人员参考。
《雪域风云路:西藏气象事业发展回忆文集》是一本关于西藏气象事业发展的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四次进藏见证西藏气象事业巨变、西藏气象机构的建立与领导关系、1959年气象处参加拉萨平叛、在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等。
干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属于天文、历法、年代学范畴,最早应用于历法,接着应用于年代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绵延至今3000多年,是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本书介绍了天干地支的由来及其在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中医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应用,附有2016—2050年通用干支历,历表项目包括公历、农历、星期、干支、日建、星宿、五行、八卦、五气、五脏、五汁、时辰、节气、生肖等,有助于人们了解干支文化的源流与应用等知识。
本书围绕着天气和气候何以会永不重复地发展变化,呈现化出剧烈的突变与相对的静止的问题,阐述人们对大气中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和现有成就。本书共分六章。介绍了大气科学中四种研究方法:观测研究,动力学理论研究,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由来和发展,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彼此如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的情况。深入阐述了“混沌”意味着什么,它是怎样被义识的。从哲学的视角上讨论了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报和不可预报问题。还论述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成就和面临的若干问题。在论述中重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 本书可供对大气科学感兴趣的大专院校师生、科技人员和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也是一本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大气环境监测》根据大气污染监测技术进展,较全面地介绍了大气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绪论、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空气污染监测、采样方法与采样仪器、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的监测、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降水监测、空气污染源监测、空气中放射性污染监测、自动监测技术,并附有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八个实验。在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一章中除了介绍自然降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等颗粒物浓度、水溶性离子、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外,还叙述了有机碳、元素碳、烷烃、多环芳烃、酞酸酯、二英、多氯联苯等项目的监测方法。《大气环境监测》在介绍大气常规监测技术的同时,注重反映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研究成果。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是“杭州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之一。内容是依托杭州古代历史创作的八个气象故事:气象与良渚的衰亡;水旱之灾和白居易成就秀美西湖;南宋立国初期天气的影响;陆游牧严州期间与天象斗争;南宋太史局气象官员们的故事;天气的“蝴蝶效应”对一个南宋临安市民的影响;明代的隐者从杭州的四季里解读生活;康熙帝从《晴雨录》中洞悉政事。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系统地介绍了新的现代大气探测设备(天气雷达,气象卫星,风廓线雷达,闪电定位仪)及其所获取资料运用于天气预报的原理和方法;总结了现代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新技术,新进展。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共十章,分别为:雷达图像和资料在天气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风廓线雷达的应用;闪电定位仪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物理量诊断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中尺度天气系统及分析;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方法;临近和短时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产品释用。 《现代天气预报技术和方法》深入浅出,实用性较强,并附有许多彩图,可作为广大气象预报人员、科研人员、有关院校师生的参考书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