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气象、天气和气候三篇,内容包括大气结构、辐射、大气运动、大气降水、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气候形成因子、气候分类与区划、气候变化以及5个实习。本书结合国内外现代大气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采用了较多的图表、公式和权威数据来详细阐明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略去了繁琐的公式推导,突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描述了当前最引人注目的天气、气候现象。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我们生活在一个对气候变化充满恐惧的时代。孩子们排着队上街抗议,成年人则在反思生养后代是否合乎道德。环保活动家警告我们,地球正在面临 “屠杀、死亡和饥饿”,媒体则反复告诫读者,对于人类的未来“要担忧,要 担忧”。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像过去数十年间媒体、政客和气候活动家所极力告知我们的那样,是世界末日般的威胁。在人为煽动的巨大恐慌中,人们背离了科学的立场,在错误的应对之路上盲目前行。普通人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各国 则承诺实施耗资巨大的减排政策,但这些政策不仅无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还挤占了从温饱、医疗到教育等其他方面的紧迫投资,压缩了后发 以廉价化石能源实现经济繁荣的发展空间,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公。我们当然需要解决 变暖,但气候变化并非事关人类未来的 议题。营养、健康
唐 伊德是一位美国技术哲学家。他继承并反思 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开辟的先验现象学方法,开 创了后现象学的反思路径,这一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赞誉。后现象学已然成为应用现象学领域中的黑 马。杨庆峰编的这本《翱翔的信天翁--唐 伊德技术 现象学研究》以美国式的比喻 信天翁 为起点,来 展开他的研究理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的内 在逻辑,并从图像体验、物的意向性等角度反思其理 论的内在缺陷,试图从技术体验角度克服上述缺陷。
《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科学专业系列教材)》编著者陈星、马开玉、黄樱。 本教材共分九章,包括章绪论、第二章气候系统理论概述、第三章气候监测和全球气候、第四章气候诊断分析、第五章气候系统中的平衡与循环过程、第六章气候变化、第七章气候模拟与预测、第八章季风气候概述和第九章气候资源。其中第四章中有关诊断的统计方法和第九章气候资源可根据需要作为选讲内容。各章节编写的具体分工是:、第二、第四章由陈星和马开玉撰写,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章由陈星撰写,第九章由黄樱撰写,全书由陈星统稿。
吉祥图在中国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实用美学价值。本书针对中华传统吉祥图案的生存特点、思想内容和构成法则进行了精辟的概括,收录了386个主题的吉祥图案,按汉语拼音排序,每个条目下平均3-5幅图片,并对该主题进行了诠释。作者引经据典,每个解说均有来源出处,全书共撰写图解说明20余万字,是目前国内吉祥图案资料数量优选,内容最翔实、准确、正规的大型图案资料工具书,亦是研究中国吉祥图案最可靠的参考用书。同时,本书还可以为中华民俗爱好者,工艺美术、绘画及其爱好者,建筑、广告等装饰行业提供大量既可欣赏又可借鉴的参考资料。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共分4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述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学科发展概况,探讨气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基础知识及其应用部分共五章,系统介绍了地球大气概况和辐射、温度、大气水分、气压、风等大气基本要素的概念、物理学基础、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部分共五章,全面阐述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气象灾害、气候、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现代气象学基本理论,并简要分析这些理论在农业上的相关应用;应用气象部分共三章,主要针对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专业设置,紧密结合与社会、经济、生活等有关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论述资源气象、环境气象、生物气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简要介绍其应用。 本教材不仅适用于全国高等
本书是《中国学会史丛书》之一。 本书是一部记述中国气象学会建立与发展历程的专著。书中不但重点对学会的初创情况、发展过程、组织建设、学术交流、分支机构等专门介绍,还特别收录了记述学会重大活动情况的大事记、名人与学会发展的丰富资料和一些极有史料价值的历史照片。旨在反映学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概况及其在中国气象学界发挥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中国气象学会是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著名的学术团体之一,仅以此书的编著出版,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和中国气象学会成立84周年。本书可供气象学和科技界有关部门及工作者、各学会相关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作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参考资料。
介绍了湖南省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发生在湖南省的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给出了大量强对流天气实例分析报告,及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模型。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引论,湖南超级单体风暴特征,三体散射回波与强冰雹,旁瓣回波与强冰雹。冰雹、龙卷、大风天气个例分析,对流性暴雨个例分析,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模型。 本书图文并茂,阅读性强。可作为广大气象预报业务人员、科研人员、有关院校师生及水文、水利、国土行业从事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构建了洪灾综合风险分析的系统化研究体系,在洪灾综合风险分析和对策研究中运用了多种新理论方法:如小波分析、R/S分析、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方法、混沌动力学理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博奕论等。并率先在洞庭湖区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将丰富和发展水文学、水力学、灾害学、风险管理等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复杂河网地区洪灾综合风险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其防洪减灾实践,对维系洞庭湖区和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洞庭湖区乃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学、水资源学、环境学、地理学、资源科学、灾害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有关专业的师生、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参考教材。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意在介绍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的气象学边界层条件,为这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规划和运营提供可靠的气象学信息,包括风法则的推导和对风轮廓线的描述等;同时论述了复杂地形和海上风场的风况研究,以及夜晚低空急流;还有一章专门讲述了大型风电场和效率及其尾流问题。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的理论性很强,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总结性,参考价值很高。《《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风能气象学》》适合对风资源评估的气象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是风资源评估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其时间跨度漫长,从几亿年前的古气候到现代百年的气候,包含了许多尺度的不同变率。在空间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分布,也包括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对地球系统气候演变的科学认识方面,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加深,尤其是对人类活动在近代和将来气候变化中关键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全球采取一致的气候治理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气候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不少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新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虽然有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甚至疑义需要阐明和解释。《气候变化科学问答》旨在为此作一些微薄的
本书以相关k-分布方法为基础,首先研制了5种用于不同需要的谱带划分方案和新的k-分布间隔点选取方法;并把优化的气体吸收重叠带处理方法用于BCC_RAD。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与气体吸收谱带相匹配的硫酸盐和硝酸盐、黑碳和碳、沙尘、海盐气溶胶的光学参数化方案,黑碳气溶胶与其他气溶胶内混合的光学参数化方案,研制了包含6种冰晶形状的新的冰云光学参数化方案和非球形状沙尘气溶胶的光学参数化方案。对于大气辐射传输方法,该书介绍了作者新近发展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BCC_RAD的特色。
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报告基础四国专家组著内容提要公平原则是构建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基石,只有公平的国际气候制度才能得到各国的接受和执行。“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EASD)”是对公平原则的一种阐释。本书收集了基础四国(BASIC)专家对于“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及其具体执行机制构想的论述,既可为各缔约方制定相关谈判策略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Equity principle is the key footstone to construct futureinternational climate regime. Only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regimeperceived to be equitable can be accepted and implemented by allParties. Equity principle can be further expressed as “EquitableAcces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SD)”. This volume collects theperspectives from BASIC experts on the basic ideas andimplementation frameworks of EASD. Negotiators from differentParties can refer it to make th
卫星遥感被动探测地球高层大气风场,是基于大气自然辐射(如气辉)的光源与探测器之间有相对运动而产生微小多普勒频移来测量大气运动速度和大气温度。《卫星遥感被动探测高层大气风场》共分9章,以国际上成功实施遥感探测的WINDII和HRDI为基础,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卫星遥感探测高层大气风场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原理方法,涉及地球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动力学规律、探测光源的辐射特征、遥感观察的时空坐标系统及其变换、仪器的实验室定标和飞行定标、仪器的正演算法、探测数据的反演处理等内容。本书是作者唐远河等及主审者多年科研的结晶,也是国际专家和国内作者合作研究的产物。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除了卫星遥感探测高层大气风场的相关专业外,《卫星遥感被动探测高层大气风场》还可供卫星运行轨道、航天遥感探
大气辐射 含典型案例的入门教程
郝时远主编的这本《特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应对机制——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与启示》以2008年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调研对象,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民族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多学科角度,反思了应对这场灾害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大自然灾害引发的社会危机的应对机制,包括自然灾害型公共危机管理、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社会支持模式、自然灾害危机应对机制的法制建设、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与舆情等问题。《特大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应对机制——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与启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和机制的完善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目前气候的变化与林业的碳汇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林业发展取 得巨大成就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本书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说明林业碳汇的新形势和新问 题。本书内容包括:林业碳汇概述、林业碳汇研究的理论基础、气候变化对我国林业发 展的影响与适应对策、林业碳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林业碳汇的国际发展进程 及我国森林碳汇计量方式等。 本书可供全球气候变化科技人员和林业、气象、环境保护以及有关人员参阅,也可 供本科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