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植物志》收录维管植物87科,357属,788种,2个亚种和28个变种。考证了每个物种名,按植物志要求引证了原始文献,记述了形态特征、在贺兰山及国内外的分布、区系地理成分、生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经济用途,并附图版。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的文献引证在给出物种最早的文献后,主要引用《中国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和《宁夏植物志》第二版。
《小五台山昆虫》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小五台山生物考察简况、小五台山动物区系起源与演化、考察技术与方法、区系成分与组成特点、多样性与分布特征、资源与保护利用物等;各论部分按分类系统编排,包括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六足动物和蛛形动物5纲29目320科1769属3082种(亚种),其中六足动物4纲25目253科1597属2768种(亚种),蛛形动物1纲4目67科172属314种(亚种),列出各分类单元的物种目录、检视标本和分布地,列出部分物种的寄主或宿主或捕食对象。文后考察地图、生态照片、曲线图等56幅,以及中名和学名索引。
以研究脑功能为目标的神经信息处理研究,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之一。在这一领域中,神经科学和数理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融合和交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的两位作者是从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转入神经科学领域并在其中工作了多年的,对于如何把这两种不同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有着切身的体会。他们深知以数理和信息科学为背景转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对于这一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并总结在本书中。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对神经科学有兴趣的数理科学和信息工程的研究者及学生。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学习或从事有关神经信息处理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神经生理学知识;运用数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的范例;探讨当前有关神经信息处理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
内蒙古包头观鸟协会会长聂延秋先生的著作《内蒙古野生鸟类》收录了内蒙古野生鸟类466种,与以往对该地区的鸟类记述相比,增加了23种新的鸟种记录,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鸟类资源的研究成果。聂延秋先生是一位富有成就的医院院长,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在工作之余到野外去观鸟和拍鸟,在近六年的时间里,在内蒙古境内行程40余万千米,拍摄了50余万幅野生鸟类图片,收集了大量手的鸟类资料,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本专著共分五章内容。靠前章为几何形态测量学简介,重点分析了传统测量的缺陷、几何形态理论、地标点和形态参数的分析方法,以及几何测量分析的基本步骤。第二章为几何形态测量在水生生物的应用,主要介绍几何形态测量简史、几何形态测量方法,以及、几何形态测量法在水生动物中的应用现状。第三章为几何形态测量法应用软件,主要介绍了目前靠前上常用的TPS系列(TPSseriesofsoftware)、SHAPE、MorphJ、R语言程序相关加载包、PAST等5种方法。第四章为鱼类耳石的研究应用,以鱼类耳石为例,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对耳石形态学的生长研究,以及种类判别。第五章为头足类耳石的研究应用,以头足类的耳石为案例,基于外形轮廓法和地标点法的柔鱼类的种群进行判别。第六章为头足类角质颚的研究应用,以角质颚为材料,对柔鱼类、枪乌贼类的种类及其种群进行
《彝族颂毕祖经》属毕摩文献中的谱牒类,该书流传于云南小凉山地区,是一部叙述毕摩源流,颂扬毕摩先祖辉煌业绩的优秀文化典籍。《彝族颂毕祖经》又称《毕补毕茨》,简称“毕补”,系彝语音译.“毕”有“毕摩”、“诵经”、“祭祀”之意;“补”有“歌颂”、“赞扬”、“祭颂”等含义;“茨”即“代”、“史”或“谱系”、“谱牒”。“毕补毕茨”直译就是“颂毕史”,即叙述和颂扬彝族毕摩作毕(祭祀)的光辉历史。《彝族颂毕祖经》流传的手抄本既无作者姓名,也没有注明写作年代。但根据《彝族颂毕祖经》内容的详略、顺序的先后和篇幅的长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