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历年为研究生讲授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着重基础,兼及应用。全书16章:总论部分包括水环境、淡水生物种群、淡水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水体生物生产力等5章;各论部分包括水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型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周丛生物和淡水鱼类等7章,着重于生态功能;应用水生生物学部分包括水污染生物学问题、渔业生物学问题、水生生物资源与保护,以及数学在水生生物学中的应用等4章。
《全球生物安全发展报告(2021年度)》系统地阐述了2021年度全球生物安全领域发展态势,包括全球生物安全威胁形势、国外生物安全管理、国外生物安全应对能力建设、国外生物安全技术进展等四部分内容。同时,对美国《国家生物防御战略》《合成生物学时代的生物防御》《生物安保与生物防御政策路线图》及英国《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等重要专题内容进行了深入解析。
本书系《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之一,为达尔文的主要代表作。本书作为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补充,也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文献,至今天仍被广泛引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文笔流畅,图文并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也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读物,对提高青少年和科学工作者的观察思考能力深具启发意义。
蓝田生物群是地球上古老的宏体复杂生物群,距今约6 亿年。 地球上早的生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它们起源于距今38 亿年之前的海洋中。大约在距今25 亿年前后,地球大气圈中出现了氧气,真核生物也随之起源,当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微体单细胞生物。 多细胞宏体生物的出现是生命进化史上极为重要的革新事件。生物多细胞化以后,才有细胞分化、组织分化,从而进一步出现器官的分化,生物也就具有了不同的结构和形态。蓝田生物群正是这一重要生命进化历程的见证。 蓝田生物群产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地区埃迪卡拉系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该地质剖面从下到上包括:休宁组、雷公坞组、蓝田组、皮园村组和荷塘组。其中雷公坞组为冰川沉积,是当时全球性*寒冷事件的体现,常称为 雪球地球 事件。寒冷过后,温暖气候回到了地球,蓝田生物群就生活在这一时
结合 区域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 林业局 启动了 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编制 工作。本书由编制组通过对 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 实地调研,充分收集数据料编制而成。该规划旨在进 一步明确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发展方向,争取加大 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指导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 建设工作。规划重点从防沙治沙、湿地保护、生物多 样性保护、生态扶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生态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 护与建设的措施。
本书在充分阐述现有口腔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口腔生物材料的论述,全书共24章,在必要的基础知识介绍之后,重点论述了口腔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黏结及黏结材料、口腔贵金属合金的过去和现状、铸造和锻制非贵金属合金、钛及钛合金、印模材料、石膏模型材料、全瓷修复材料、口腔修复材料以及口腔预防保健材料。本书内容丰富、知识广泛近当代前沿技术,对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作为《口腔医学精粹》丛书的一个分册,编撰内容力求“精粹”。本书在充分反映当今口腔生物材料学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把材料与人类发展的进程编入口腔材料发展史,进一步阐明了口腔材料口临床医学发展的关系,结合我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我国口腔材料学从无到蓬勃
Odum E.P.是20世纪生态学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生态学基础》在出版后的50年内,始终是*的教学参考书,它影响了全世界几代生态学家。 本版坚持了经典的整体论方法,强调基于等级理论的多层次方法,注重将生态学原理用于解释人类面临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生态系统概念与系统能量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调节因素与过程,种群、群落、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生态系统发育,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思维。本书适合做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是值得专业人员保存的经典论著。
本书在介绍生物节律和睡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解生物钟的调节机制及其对行为、工效的影响与机理。本书由六个部分组成,相互联系,层层推进。部分主要介绍生物钟的基本概念、研究历史、生物钟的调控机制及分子机理第二部分介绍环境对生物钟的影响;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睡眠的基本概念、调节机制、神经回路、睡眠的生理功能及睡眠障碍的治疗;第四部分主要介绍生物钟、睡眠对于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调控作用和重要意义;第五部分介绍节律紊乱及治疗;第六部分则围绕航天应用,主要介绍空间环境里生物钟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航天员健康、行为及作业能力的
“罗马俱乐部”对生态危机的告诫与呼吁已过去差不多有半个世纪了,1575位世界*科学家签署声明警告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威胁也快有20年了。总管整个世界,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在继续、并且在有的地区还变本加厉。那么,为什么人类在消除生态危机方面如此举步维艰、事倍功半?关键在于人们还没有认识清楚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谁是罪魁祸首:追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基于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追寻给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带来如此大威胁的整整的祸首。
本书详细论述了自由基生物学理论与应用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的基础理论;抗氧化酶的结构,性质,生物学作用,物生合成与模拟酶及测定方法;抗氧化剂。
本书由孙鸿烈主编,共分为四篇,主要内容包括:①基础与背景,主要阐明我国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与背景、主要特点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②现状与趋势,分专题详细论述我国土壤侵蚀、土地沙漠化、草地退化和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变化的现状与趋势;③重点地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针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④展望与对策,对我国生态与环境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书旨在揭示我国生态与环境演变的客观历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重大进展,可供从事地理、生态、环境等相关的研究人员参考。
《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评估报告》基本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分析了中国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宏观结构,介绍了在全国首次系统采集的基于县级行政区域的物种分布数据库,详细分析了中国野生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威胁因素,明确了影响野生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识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配有大量物种空间分布图。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供给、支持、调节和文化服务,维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生物多样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反思现代科技带来的环境问题,西方传统人与自然两分的自然观念及其产生的科学技术局限是这一危机的根源,解决这一危机需要转变西方传统观念和科学技术发展范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知识动力 彝族聚居地区有着广泛的环境多样性、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长期依赖于自然的生产生活,形成了彝族特有的自然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指导下,彝族传统农业生产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有效地维护了彝族地区生存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彝族农业生物多样性智慧研究》从彝族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以史诗和文化研究
生物演化是人类关心的永恒主题。古生物学家根据岩石中保存的化石记录和古环境信息,一直致力于真实地恢复这一漫长的历史画卷。 《生物演化与环境》以精美的化石为实证,以重大生物进化事件为主线,讲述地球生命38亿年以来真实发生的进化过程,以及所伴随的环境演变。其中,生物及其类群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大变革事件是重点内容,使读者不但能够了解地球生物演化的复杂过程,也学会 讲古论今 ,对现今的地球环境和人类的未来做出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针对海洋生物的特点,介绍了海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常用技术。除的基因工程基本74操作技术基础外,还重点介绍了分子探针技术、微卫星、蛋白质-核酸、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克隆新基因的技术,如差异显示技术、DNA芯片或cDNA微阵列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以及蛋白质组学方法等新近发展的分离特异表达基因和发现新基因的手段,设有专门章节进行介绍。鉴于海洋微生物在样品采集、基因改造等也做了介绍。还主要介绍了蓝藻和衣藻的遗传转化系统。后一章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常用的软件和生物信息数据库OMIGA和DNAMAN。 本书不仅适合海洋生物技术工作者,对其他生物技术,诸如水产、畜牧等工作者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海洋生物、水产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或工具书。
生物动力系统是生命科学与动力系统结合交叉的学科《生命科学中的动力学模型》主要介绍生命科学理论研究中的动力学模型方法。重点介绍近年来分支理论在生物数学模型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生命能量系统模型、离散血红细胞生存模型、基因表达模型、昼夜节律模型、对称生物模型、集合种群模型及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方法及由此得到的模型的动力学特性。在研究各类生命科学问题的数学模型的同时,《生命科学中的动力学模型》还介绍了诸如扩展的Jury判据、耦合时滞系统的等变分支、全局Hopf分支等相关理论。《生命科学中的动力学模型》旨在引导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快进入本领域的前沿,将为生命动力系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本书介绍了中国西南地区澜沧江流域的地理特征概况,主要阐述其地貌特征、气候状况、水资源特征和水生生物物种资源构成特征。并说明澜沧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及其栖息生境现状调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对本研究中的水生生物调查内容与方法按照不同水生生物类群(鱼类、底栖生物、水生植物)展开了叙述。然后,对澜沧江水生生物物种资源的历史研究概况和本次调查研究的资源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各水生生物类群的组成、多样性、分布格局和群落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结果描述和分析。*后,根据本研究结果,对澜沧江水生生物生存状况进行了评估分析,并为其水生生物物种保护提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