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第一个远古人类惊异于花的美丽,将它的线条划刻在石头器物上时,人们便建立起与这种自然造物之间的羁绊。 回顾人类文明史,花的身影从未缺席。花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不仅是带有宗教和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诸多建筑、纺织品、绘画和诗歌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和情感载体。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 古迪在这本书中着意解读花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他在跨文化比较时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草木深圳 都市篇》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 160 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鸢尾科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植物园在鸢尾科的引种驯化、迁地保护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原始资料,在鸢尾科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发掘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鸢尾科)》收录了我国主要植物园迁地栽培的鸢尾科植物11属65种6变种2变型。物种拉丁名主要依据《中国植物志》、The Iris Family:Natural History and Classification、Flora of China和AGuide to Species Irises:Their Identication and Cultivation;属名按拉丁名字母排序,种名按分类学与拉丁名字母结合的方式排序。首次使用的中文名后面加注 新拟 二字。每种植物介绍包括中文名、中文别名、拉丁名和异名等分类学信息和自然分布、迁地栽培形态特征、引种信息、物候信息、栽培要点及主要用途,并附彩色照片显示物种生境和形态学特征。其中,引种信息和物候
本书主要内容为:将深圳市的主要公园按六大区域进行梳理和介绍。其中每个区域的重点公园都分几个模块做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包括:手绘导览图页、公园介绍(中英文对照)、重要景点和设施、游玩攻略、自然环境、周边配套。每个区域的*后还有该区域内其他公园的名片集,并对这些公园做了简单介绍。全书*后还附有索引,罗列了近前座深圳市大小公园的名称和地址,便于读者查找。这本书将拉近公园与市民的距离,提升公园的教育功能,让市民更了解身边的公园,让公园更好地服务市民、美化生活,更是对深圳成为 千园之城 的一大美好纪念。
本卷收载广西的蕨类植物83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杂交种),隶属于57科159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属、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药用用途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有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112幅,含232种,占全卷收录种数的27.9%。本卷文字描述简练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科普性较强,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药学、轻工业以及有关植物分支学科的工作者参考应用。
本书收录了我国南北方园林植物600种,彩色图片1600余幅。书中包括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灌木、乔木四个部分,并以科的形式进行编排。每种植物分别介绍了它的别名、学名、识别特征、产地分布及应用与养护。本书文字简练、图片清晰、实用性强,适合园林专业师生、园林工作者和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中国盐碱地植物种类丰富,种数可达500种以上,在盐碱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书作者团队在对中国各地的盐碱地植物资源系统性的野外调查和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终汇编成书。书中收录了中国常见及重要的盐碱地植物200种,尤其是重点收集常见和有重要价值(尤其饲草)的中国盐生植物。书中系统地提供了各种盐碱地植物种类的中文名、学名、科属名称、分布、生境、形态描述、耐盐极值、光合作用途径、经济用途等,力求简明扼要反映盐生植物的相关特性。特别的是,每种植物均配有3~4张高清彩色图片,以直观形象反映生境、植株、花、果、种子方面的重要特征。本书的出版可供从事盐生植物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中国盐生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资料,还可作为盐碱地生态保护人士
四川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及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四川省的宝贵财富,清理好四川省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对全国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贡献,将为研究植物的演化、植物区系、植被、生态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四川植物志》是基础的科学资料,编写《四川植物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川省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而的清理,使其能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四川植物志》作为科学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为世界所重视,而要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必须首先知道物种多样性,《四川植物志》的编写,就是对四川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记载,其科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海南热带植物园建园66年来,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辛苦努力,现已发展成集旅游观光、科研、教学、科普为一体的植物园,荟萃了来自世界50余个 和地区的6000多种热带、亚热带珍贵植物,通过迁地保护和引进收集,保存了 特色的热带果树、热带药用植物、香料植物、热带花卉、热带牧草、珍稀经济林木等热带植物资源4.8万份。此名录共收录海南热带植物园维管植物262科2084属6004种(包括变种、亚种、变型以及部分杂交种和品种)。此名录中植物物种科的排列,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按PPG I系 排,裸子植物按多识裸子植物系 排,被子植物按APG IV系 排,科内属、种的排列则按物种拉丁名字母顺序排列。
杨世民、李瑞香所著的《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 图谱》精选了我国海域23属184种海洋甲藻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照片,对各物种的形态特点、壳面结构及采 样的海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展示了甲藻细胞壳面的 横沟、纵沟、 鞭毛孔、凹陷、孔、边翅、肋刺、脊状条纹、网纹等 细小精美的结构,并对一些物种 按照新的分类学观点进行了更名。书后附有学名索引 和国内外参考文献。 《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图谱》可为海洋甲藻分 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生物 系、水 产系、海洋系、环境生态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作者潘瑞炽)在保持传统的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易于自学、与时俱进等特色外,各篇章安排也有所调整,改写了气孔运动机理、离子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原初反应、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光形态建成等内容:新增了土壤中的水分、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同化物运输中筛分子特征、蛋白质降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抗性生理的分子机理等学科新进展。《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3篇13章,篇水分和矿质营养,讲述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第二篇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和次生代谢物;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容有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抗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