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显微图解》是与《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显微技术》配套使用的参考教材和工具书。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被子植物,第二篇孢子植物,第三篇裸子植物。书中选用显微图片来诠释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展示了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特征与结构原貌。全书共有彩色显微图片700余幅,包括主要农作物、油料作物、观赏植物、果蔬林木等植物学实验教学常用植物。所有图片经过精心挑选,代表性强,显微结构特征明显,并附有相应的文字图注,图文并茂,一目了然。书前列出详尽的图片名录,使每一张图片均可直接从图片名录上快速查找;书后附有英汉名词对照表,便于读者查阅。
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当第一个远古人类惊异于花的美丽,将它的线条划刻在石头器物上时,人们便建立起与这种自然造物之间的羁绊。 回顾人类文明史,花的身影从未缺席。花的用途极为广泛,它不仅是带有宗教和社会象征意义的符号,也是诸多建筑、纺织品、绘画和诗歌中的永恒主题,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学元素和情感载体。 著名人类学家杰克 古迪在这本书中着意解读花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角色,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古迪以鲜花为棱镜,探讨花和花卉在数千年人类文化发展中的符号象征意义和价值,充分体现了他在跨文化比较时所展现的历史意识和闲情逸致。
1 本书是一本专业的水草图鉴,书中共收录了500种不同类型的水草,囊括了市面上常见的经典品种和新品种,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附着性水草,其他水草等进行讲解。 2 书中以精美的案例形式讲解了前景草,中后景草,后景草等各类水草在草缸中的应用技巧,通过这些精美的案例,读者能直观地学习到不同水草的应用方法,提高水草造景的审美。 3 书中以图鉴的形式逐个讲解每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和生长所需的光照、CO2、底床材料、pH值、换水频率、温度等条件,所有的水草的相关养护知识都根据作者30多年的亲身养殖经验总结,实用性强,讲解详细,通俗易懂,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
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综合性学问,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中多方面的智慧。本书基于新的知识观、历史观和生态观,依据博物学、科学史、文化史、环境史、思想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方面的大量文献,较系统地探讨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具体研究了塞奥弗拉斯特、约翰 雷、林奈、布丰、格雷、班克斯、伍德、埃莉斯、梭罗、缪尔、利奥波德、卡森、谭卫道等十多位有典型意义的西方博物学家及相关的博物学文化,首次勾勒出西方博物学文化的概貌,也涉及环境史、环境伦理、科技史、认知与性别、生态文明等问题。本书包含相当丰富的信息量,可供哲学、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科学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者参考。 本书试图揭示这样一种理念:博物学始终平行于自然科学存在和演化,博物学与自然科学有交集但并非其真子集。在
《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清代吴其浚著,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繁殖方式等,叙述颇详,尤其着重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及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考订。每种植物都配以图版,刻绘均极精审。本书是我国19世纪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植物学专书。 孔子云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草木虫鱼,诗家自为一学,本书历来为博物多识之士所推重,对研究文史、阅读古书助益甚大。 本书是全式标点的深度整理本,书后附有植物名称、人名、地名、引书四个主题索引,极便研究参考检索。
本卷收载广西的蕨类植物83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杂交种),隶属于57科159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属、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药用用途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有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112幅,含232种,占全卷收录种数的27.9%。本卷文字描述简练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科普性较强,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药学、轻工业以及有关植物分支学科的工作者参考应用。
《大米生物指纹图谱溯源技术研究》主要介绍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技术、电子鼻指纹分析技术、矿物元素指纹分析技术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对黑龙江省大米的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溯源和品种保护研究等一系列成果。《大米生物指纹图谱溯源技术研究》共分六篇,**篇综述了指纹图谱产地溯源技术建立的背景、意义、技术原理和研究进展;第二篇至第六篇为利用近红外产地溯源、电子鼻产地溯源、矿物元素产地溯源和DNA指纹图谱技术对大米产地溯源、品种保护的分析结果、讨论及相关结论,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本手册汇集了884条中国常见灌木物种的生物量估算模型,其中480条为著者通过 中国灌丛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变化和机制 课题所构建,另外404条为著者收集、评估、筛选到的源于我国1989年以来文献中的灌木生物量模型。基于本书收集的884条中国主要灌木物种生物量模型,读者可以直接根据灌木的生长参数,如基径、株高、冠幅、冠幅投影面积、冠幅投影体积等,方便、快速地估算灌木生物量。本书是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研究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参考手册。
《南方滨海沙生植物资源及沙地植被修复》是国内*部关于滨海沙地修复技术和沙生植物资源图谱的专著,在介绍我国南方海岸沙地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海岸沙地植被修复的理论、技术和实际案例进行总结,试图向读者介绍一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性较强的滨海沙地植物资源保护与植被修复技术,以提高我国南方海岸沙地保护、管理、利用与修复技术水平。
《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针对武汉南湖之滨的药用植物进行普查,编写成册。全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简要介绍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实习的前期准备;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植物种类识别与鉴定技巧以及野外实习中需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保障。第二部分收载武汉南湖周边高等植物284种,简明介绍植物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隶属的科属、形态与分布、药用价值(个别植物未列出),并附有彩色图片。本书中所包含的284种高等植物,隶属于224属,95科;优势科为菊科(23属26种)、蔷薇科(14属23种)、豆科(13属17种)、百合科(9属9种)、木犀科(5属8种)等。《武汉南湖药用植物图鉴》可作为植物知识及其药用价值的科普书籍,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生用书。此外,本书可为华中地区有意进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植物区系地理的专著。这部著作介绍了植物区系背景和区系分区概况。专著中强调了“属”这个分类单位,以作者独创的研究方法,结合前人的研究结论,着重着墨于属的分布区类型特征、组成和区系分析。作者研究认为中国植物区系分为4个区、7个亚区、24个地区和49个亚地区。作者意在以本书与其他专著融会贯通、衔接呼应,共同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的理论。专著中还详细绘制了重点类群分布区图。
杨世民、李瑞香所著的《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 图谱》精选了我国海域23属184种海洋甲藻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照片,对各物种的形态特点、壳面结构及采 样的海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展示了甲藻细胞壳面的 横沟、纵沟、 鞭毛孔、凹陷、孔、边翅、肋刺、脊状条纹、网纹等 细小精美的结构,并对一些物种 按照新的分类学观点进行了更名。书后附有学名索引 和国内外参考文献。 《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图谱》可为海洋甲藻分 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生物 系、水 产系、海洋系、环境生态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此书为珍藏礼品版,大开本210*270,彩印,精装。该书选取北大校内150-200种植物,。按照月份时令逐一介绍。此书的创意来源于北大目前是北京市区内植物多样性*好的区域之一,尤其是未名湖区周围的原生林带是北京市区内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北大的花草树木和别具匠心的北大园林相结合,同时渗透着从明代以来几百年人文历史积淀,值得北大的学生、来北大参观访学者细心观察。此书对每种植物的介绍分四个部分:其一是200字以内的植物形态学和生态学描述;其二是200字左右该物种在北大校园内的分布、特点;其三是100-200字,该物种的人文、文学和校园掌故方面的记述;其四是一幅彩色大图,1-2幅彩色小图。该书得到北大前校长许智宏的大力支持,并承诺募集部分出版补贴。一部分用于零售,一部分用于北大对外合作部和生命科学院的礼品。
植物工厂是人工光植物工厂研发与应用的方向,建立基于植物种类高效生产的光配方、营养液配方及环控配方是LED智能植物工厂植物生理学研究的核心目标。植物工厂领域光配方是指基于植物种类或品种及其生育期的很好的光环境配置数据库,实现节能条件下光环境的智能控制和植物的优质高产的目标。因此,光配方的构建需要先确立植物种类和品种,确定通过植物工厂条件下的生育期阶段划分的数量及其时长,根据生产评价指标,多波次研究确定各生育期的很优光质、光强和光周期及其变化模式,从数量和质量双重角度定义光环境匹配的整体方案。本书以近期新的科技成果和优选端的学术研究结论提出了我国植物工厂发展的趋势。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郊野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野生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最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书分属于泌盐植物、真盐植物、拒盐植物和耐中、轻盐碱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共108余种,分属于42科,88属。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耐盐性能、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作了详细论述。
杨世民、李瑞香所著的《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图谱》精选了我国海域23属184种海洋甲藻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对各物种的形态特点、壳面结构及采样的海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展示了甲藻细胞壳面的横沟、纵沟、鞭毛孔、凹陷、孔、边翅、肋刺、脊状条纹、网纹等细小精美的结构,并对一些物种按照新的分类学观点进行了更名。书后附有学名索引和国内外参考文献。 《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图谱》可为海洋甲藻分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生物系、水产系、海洋系、环境生态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雷杜德手绘花卉图谱》名家名作,名师导读;绝美手绘,超值珍藏。 雷杜德所描绘的植物,有些在全球化工业化的今天已经绝迹,还有很多物种频临灭绝的境地。对于这些生物资源进行梳理、翻译和研究,对于我们提倡生态文明的今天无疑有着显著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方便快捷的相机拍摄技术正逐步替代繁琐低效率的手绘插画。然而即便这样,手绘插画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科学绘画的是对生物的再认识过程,传递更多的科学信息。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野菜博录》,明鲍山编。 本书有明天启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三种。明本凡三卷,其中上卷、中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其著录草木435种;“四库”本多出3种,为438种。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参照“四库”本及朱(木肃)《救荒本草》标点校勘。 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考定名物之作,明人尤注重植物图谱的编著。通行的此类专书计有四种,即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谱》、周履靖的《茹草编》,以及鲍山的《野菜博录》。其中《野菜博录》最为晚出而能后来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此书对于前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实是因为本书作者鲍山曾多年归隐民间,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