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开关电源的基础知识、典型开关电源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开关电源的控制电路及各种保护电路的作用、开关电源的设计流程、开关电源的调试与测试方法等,并给出了几种开关电源的设计实例分析。与本书相关的技术丛书还包括《开关电源设计提高》和《开关电源设计实例详解》。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与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电子和电气工程技术人员,仪器仪表及家电维修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电子爱好者阅读。
本书以问答形式,介绍了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并结合生产运行和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排除设备隐患、稳定机组运行的技术性、管理性措施。机组的检修内容、施工程序和方法以及检修质量的控制标准,也作了全面的介绍。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搞好机组的安全运行、日常维护和科学检修等工作均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设置管理、检修和生产维护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阅读。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根据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手册共四篇。篇介绍与紧固件知识有关的基本资料;第二篇介绍与紧固件基础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内容;第三篇按国家标准,分别介绍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紧固件一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12类标准紧固件的具体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另外,又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新品种(其他紧固件)的规格、尺寸、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第四篇为附录,是本书引用的紧固件国家(行业)标准的索引,以及每个紧固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ISO)程度。《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可供广大从事与紧固件有关的采购、经销、设计、生产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需要了解、学习紧固件知识的
本书遵循 行动导向 教学理念,以零件加工为主体,共分11个情境,内容包括:加工中心操作入门、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加工中心编程入门、平面铣削编程与加工、圆弧加工程序编制与加工、工件轮廓铣削编制与加工、模具型腔零件程序编制与加工、槽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孔类零件编程与加工、变量编程、计算机辅助制造。 本书可以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也供相近专业的师生和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用书。
《看图学液压维修技能》(第二版)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以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来阐述液压维修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液压元件的外观、工作原理和内容结构等基本知识,各种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拆装方法、修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本书详细描述了多种硅微机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传感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经过电学、机械工程、物理和化学培训的工程师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并胜任此项工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本书从有关硅微机械传感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开始,论述了包括物理定律的按比例缩小、梁和膜变形的力学、传感原理、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等众多技术环节。此外还向读者介绍了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和传感器封装的基本知识,并用压力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和流体传感器的众多例子说明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有关问题。
本书包括工件外圆和长度测量、内孔和中心高测量、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角度和锥度测量、螺纹误差测量、齿轮误差测量、三坐标测量、三维影像测量、零件综合测量 10 个项目内容,每个项目均 附有训练题、各项目的测量方法与步骤。 本书概括了公差、配合与零件测量的主要内容,采用我国公差与配合的新标准,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的理念,突出技术应用性,注重实训和新技术在长度测量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和机电类专业教材,并可供机械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检验人员参考。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院校机械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以液压技术原理与基本结构为主,共分11个学习领域。内容包括:学习领域一——液压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学习领域二——液压油;学习领域三——流体力学基本知识;学习领域四——液压泵;学习领域五——液压马达与液压缸;学习领域六——液压控制阀;学习领域七——液压辅助元件;学习领域八——液压基本回路;学习领域九——液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学习领域十——液压伺服系统;学习领域十一——液压新技术简介。
本标准是对JBFI、2781——199l《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 278 l——199l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滚动轴承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 ——增加了轴承装配质量要求条款(见4.8); ——增加了轴承振动技术条件(见4.7); ——增加了凸缘外圈和仪器精密轴承的规定(见4.9.3、4.9.4): ——完善了轴承灵活性的检验规则(1991年版和本版的5.5): ——增加了轴承密封性能检验标准(见5.8.2); ——增加了对轴承材料的要求(见4.1); ——删除了轴承含污量的规定(1991年版的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书为《实用液压技术300题》的第3版,从液压技术基础知识、液压油、液压元件、液压系统应用及维护保养、伺服系统、静压支承、新型液压元件和计算机技术在液压技术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以问题解答、计算题求解的方式,对液压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全书353题。 本书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适用高校本科、高职和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机械类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液压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参考。
《气动与液压技术基本功》主要介绍了流体传动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气压、液压能源,执行及控制元件的结构、功能;气压、液压传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书中图文并茂,内容通俗易懂。此外,《气动与液压技术基本功》还结合生产实际的应用对气压、液压控制回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试验操作分析和介绍。 《气动与液压技术基本功》既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机电类专业作为教材使用,又适合作为数控、机电类岗位准入培训用书,还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工人的自学教材。
本书内容是从国内外有关机械工程杂志及作者经历的诸多应用实例中遴选出来的,包括外圆、内孔、半圆、缺圆、弧面、曲面、球面的检测;长度尺寸、相关尺寸的检测;锥度、角度、沉槽、键槽的检测;形位公差、齿轮;螺纹的检测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等实例。本书适用于众多中、小型企业的检测人员、专用工装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阅读,也可用作职业技术院校机械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为机械类本科学生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编写的。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第2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第3章介绍了液压缸的设计;第4章介绍了液压泵站的设计;第5章介绍了液压油路的集成化设计;第6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两个实例和三个题目。从而保证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圆满完成,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说明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机械工程类:应用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机械类学生的理想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是新世纪高校机械工程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十二章。章、第二章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以及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液压元件的结构、原理、性能、选用,第七章、第八章介绍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第九章介绍了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与实例,第十章介绍液压伺服元件与系统,第十一章在兼顾液压传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气压传动特有的元件以及回路设计方法与实例,第十二章介绍了液压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与维护方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贯彻少而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成果,突出了如工程机械、橡塑机械、塑窗机械、中空玻璃机械、造纸机械等产品的液压气动回路以及
本书从数学建模和试验测试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工件装夹误差的产生机理、分析方法和工件装夹方案的优化设计技术,包括定位正确性、准确性,工件稳定性,夹紧合理性,夹紧顺序合理性模型及其算法等分析方法,以及定位方案优化设计、夹紧方案优化设计、夹紧顺序方案优化设计模型及其算法等设计方法。 本书精心选择了典型的实用案例,详细地说明了机床夹具的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既可供夹具和工艺设计人员学习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课教材,以及供其他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是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学体系改革的需要,以“工学结合、过程导向、‘教学做思’一体化”为原则编写的,经过企业调研,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以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工艺、工装的设计能力为目标,依据机械加工工艺员、车(铣、镗、磨)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所需的理论与实践的考核大纲要求进行内容设计。本书分为6章,以阶梯轴、燕尾导轨、传动轴、轴类零件、套筒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等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这些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零件,经过教学化处理,都较好地体现了学习内容的工学结合特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提高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文件制定与加工的能力,较好地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高校机械、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代替JB/T1460—1992《高碳铬不锈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1460—1992相比主要对原标准中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修订(1992年版的3.2.2.1,本版的3.2.2.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9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巧玲、雷建中、仇亚军、高元安、叶健熠、梁华、卢淑君。 本标准于1974年首次发布,1984年次修订,1992年第二次修订。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液气压传动(第2版)》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对机械加工和修理类各工种的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关于液气压传动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编写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液气压传动(第2版)》的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原理与液压元件,液压传动系统常用回路及其应用,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液压传动技能训练,气压传动基础知识,气压传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气压传动技能训练,气、液压传动系统的电气控制,气、液压传动系统电气控制技能训练。本书末附有试题库和答案,以便于企业培训、考核和读者自查自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液气压传动(第2版)》既可作为企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教材,又可作为技工学校、职业院校及各种短训班的教学用书,
全书共分15章:第1章~第2章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理论,第3章~第6章介绍液压元件的作用原理、性能和用途,第7章~第9章介绍典型回路、典型系统和一般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方法,第10章~第14章介绍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性能、用途以及其典型回路、典型传动系统和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第15章介绍了典型液压与气动实验。 基于本课程在高职高专机类专业知识、能力构成中的位置及本门技术的特点,本教材充分体现了理论内容以“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类学校以及民办高校机类及机电类模具(数控)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