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川崎RS10N工业机器人和天津龙洲RB0105实训台为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典型工业机器人和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编程和调试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全书共分7个模块,43个任务。 本书除了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外,还特别注重工程应用,力图把企业项目融入教学之中,突出体现高端职业技能、新兴职业技能、长周期职业技能、前瞻性职业技能的开发。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和数控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全书内容共六章,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表、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路线图、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明细、广东省高端装备制造业预立项标准修订建议表。本书适合装备制造有关专业师生使用,以及有兴趣于装备制造业的人员作参考书使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知识、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等。全书内容精炼、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并根据易教易学的原则编写。本书适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械类专业和近机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焊接检验(第2版)》系国家规划教材。主要讲述焊接生产检验过程及各种无损探伤方法的基本原理、探伤过程及应用。全书共分五章,章主要讲述焊接缺陷的特征与危害,焊前、焊接过程及焊后质量检验的内容及检验的方法;第二、三、四、五章分别介绍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及渗透探伤的基本原理、探伤过程及应用。本书内容旨在淡化理论,突出应用,书中许多图表直接引自*国家标准,可供实际生产中选用。本书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供复习选用。 《焊接检验(第2版)》为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材,亦可供从事焊接检验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围绕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个主题,介绍了先进制造工艺与材料、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和先进制造模式四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先进制造技术,也包含了目前新兴的一些先进制造方法。作为一本双语教材,本书在编排上力争突出自己的特色。对于正文中出现的英语生词都进行了汉语标注,插图和图表文字均为中英对照,以保证学生可以流畅地阅读本书。同时把每一章所涉及的本领域专业英语词汇列在章节的后面,便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专业词汇。
为推动铸造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在铸造工从业人员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完成《国家职业标准 铸造工》(以下简称《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参加《标准》编写和审定的专家及其他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铸造工》(以下简称《教程》)。 《教程》紧贴《标准》,内容上,力求体现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 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教程》是针对铸造工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5个级别进行编写的。《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覆盖《标准》的 基本要求 ;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 职业功能 ,节对应于《标准》的 工作内容 ,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 技能要求
本书从对机械制造过程了解入手,以工件表面成形理论和金属切削理论基础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应用及其相关的工艺装备的选择与使用;以零件机械加工的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综合应用,构成完整的机械加工工艺的方法,阐明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原则。在内容上涉及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和机床夹具设计等内容,并根据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趋势,更新有关教学内容,增加了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数控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在编写时,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精简理论叙述,注重方法的介绍,注重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加强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第2版)》除绪论外,分为总论、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工艺三篇,共计十五章。总论部分包括机械制造过程概述、机械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工程训练·实习报告》是根据*高等学校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现状调查分析报告暨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突出培养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合工程训练教学改革经验和实际而编写的。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工程训练·实习报告》与《工程训练——基础篇》、《工程训练——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篇》教材配套使用,包括常规机械制造装备与加工技术和先进制造装备与加工技术、电工技术基础及综合分析与训练等内容。适合在高等工科院校工程训练教学实践中使用,便于学生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对实习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和归纳提高,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工程素质及创新实践能力。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部分介绍了计算机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并对因特网的诞生、历史沿革和结构作了初步介绍;第二部分主要介绍CAD/CAM,数控加工、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第三部分是全书重点,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敏捷制造,快速原型制造,绿色制造,纳米技术和微纳制造以及生物制造等。为便于读者学习,在本书每章的难句都有中文注释,后附有总词汇表。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2917:2004《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极限偏差和圆跳动公差》(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22917:2004重新起草。 由于我国发展要求和工业的特殊需要,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他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标准与ISO 22917:2004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一些特殊用途砂轮的极限偏差、圆跳动要求; ——调整了砂轮要求做圆跳动的小直径。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增加国家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基层管理者训练课程丛书。 《制造业:班组长训练课程》一书立足于制造行业,揉合21世纪的管理理念,充分阐述了班组长的班组建设中的作用、工作内容及自我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本书遵循着易学实用的原则,并以大量案例引导出主题内容,使班组长有一种亲自参与、亲自体验的感觉,回到工作现场,立即能用,从而达到快速提升企业执行能力的目的。
本部分为GB/T 24736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技术产品文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6)提出归口。
本书是根据*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经结构优化、整合而成的一本强调应用基础知识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材,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特点,着重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全书共分5篇20章,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材料、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切削加工等,每章后面都附有复习思考题,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本书是以“基础-方法-结构”为课程主线,系统而简明地阐述了热处理的原理和方法、工程材料的种类及其选择、毛坯成形方法和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艺。 本书适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各专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通用教材,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实用车工计算手册(第3版)》是根据车工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计算问题和必须掌握的知识编写的。内容包括车床及其传动系统的计算、金属切削过程的计算、车削轴类和套类零件时的计算、车削圆锥表面时的计算、车削齿轮坯时的计算、车削螺纹时的计算、特殊形状零件加工时的计算,以及常用资料八个部分。
本书内容分为锻造和冲压两大部分:部分为前8章,分别是锻造成形概述、锻前准备、锻造成形前加热、自由锻、模锻工艺、特种锻造、常用锻压设备、锻造过程信息化;第二部分为后5章,分别是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冲裁工艺及模具设计、弯曲工艺及模具设计、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其他成形工艺及模具。 本书内容侧重于实用性,加入必要的理论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实例,适用性强。本书可供从事机械加工、锻压行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的教材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取材于机械工程类本科专业师生的教学实践,从完成16个典型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需要出发,从实用的角度提供了课程设计的题目、条件、内容、设计方法、设计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概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机械加工工序设计、夹具设计、课程设计常用标准和规范、课程设计案例。配套出版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MCAI课件》,以大量的三维位图和动画来展示16个题目的设计范例,提供参考性工艺方案,收录了课程设计所需的一些源素材和标准查询、来源网站。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此教材是根据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结合这几年高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写的。 这是一本以机械制造工艺和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并将与之有关的机床、刀具、夹具等有关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组建的技术基础教材。 全书分七章,内容包括切削过程及其控制、加工方法及装备、机械加工质量及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新发展等等。 为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本教材配有相应的CAI课件。 本书供高等工业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等专业师生作教材,也可供工厂企业、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工作的工作程技术人员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可作为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和技术工人培训的教材,并可供机械制造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或作为自学用书。
本书以机械制造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金属切削理论、机械制造工艺理论、机械传动及结构和夹具设计等有关知识,同时注意吸收新技术,反映机械制造领域的*进展。每章末附有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教材使用,经过删减也可供机械其他专业使用。
本书配合《机械制造工程学》精品课的建设,配合“国家特色专业”专业改革,内容共分七章,包括金属切削过程及其控制、金属切削机床简介、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及实例、机械制造精度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机械产品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本书以金属切削和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并将与之有关的机床、刀具、夹具、工艺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融合,把机床、刀具、夹具、切削原理、加工工艺等用“机械制造工艺系统”串起来,形成知识的关联化、系统化。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基 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机械工程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机械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