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介绍了仪表维修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自动化装置故障诊断方法、压力测量仪表、物位测量仪表、流量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在线分析仪表、调节阀、安全栅等辅助单元仪表、控制系统、DCS、PLC与ESD、旋转机械状态监测系统等的维护、常见故障与处理及故障实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仪表维修人员的参考用书,也适合职业院校自动化仪表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参考。
在钟表技术领域,从古代的日晷到现代的石英钟表,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岁月。然而日新月异的钟表技术成就,应当首推目前在商业橱窗中展示的各种精密机械钟表和轻巧新颖的石英电子钟表。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这两大类钟表的基本原理和装配、维修技术。 本书主要用于钟表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此,在编写时,特别注意基本原理与实践技术并重;机械技术与石英电子技术共容;时钟机构与手表机构齐备以适应各个方面、各个系统的教育和培训的需要。 本书除部分结构设计、齿轮参数计算、尺寸链计算及振动公式推导属高职或高级工培训教育层次外,其他内容均适用于中专、职校和技校的技术教育或初、中级工技术培训。
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实例分析的形式剖析蒸汽、气体、液体、批量控制以及其系统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对系统诊断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流量测量系统出现问题,绝大多数不是流量计本身存在问题,而是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等环节中存在问题,本书有事实、有分析,深入浅出地解答了存在的问题,所涉及的经验和教训容易记取。每一节都自成段落,读者可以从任何一节开始阅读。本书适合从事流量测量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的技术人员、中高级仪表工和计量、能源管理人员阅读,并非常适合作为培训教材。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全面系统地介绍在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工作中各种常用检测仪器仪表的基本结构、适用场合、功能特点以及基本操作使用方法。重点介绍了万用表、电压表、频率计数器、钳形表、示波器、兆欧表、信号发生器、场强仪的种类特点与其典型仪器的按钮功能,以及在调试、维修和测量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全书重点在于技能操作的展现,突出技能传授的特点。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与维护》适合作为职业技术院校电类专业“仪器仪表使用与维修”课程的教材,也适合电子产品生产、调试与维修的技术人员、售后服务和维修人员以及业余爱好者阅读。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进行合并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仪表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及保管、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备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电气防爆和接地、防护、仪表试验、工程交接验收等。
本手册以我国的轴承国家标准及轴承产品样本为基础,参照国外主要轴承公司(厂)近年来的轴承产品样本,按照轴承结构和类型尺寸系列编制而成。本《手册》包括外轴承代号对照、外轴承公司(厂)补充代号说明、外轴承公差等级、游隙代号对照、外主要轴承公司(厂)名录等。手册采用国家标准,内容实用,编排合理,查询方便。可供轴承生产、经营部门广大技术人员、计划生产管理人员、机械维修人员、仓库管理人员、供销和外贸工作人员查阅使用,是一本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量具量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3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上海上机精密量仪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量具刃具厂、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原工学院、广州威而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恒、唐禹民、周国明、罗英俊、赵则祥、戴桂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是机械类、机电类和仪器仪表类等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和其他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纽带与桥梁。 本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互换性相关知识、测量技术基础、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螺纹配合的互换性与检测、滚动轴承的互换性、圆锥配合的互换性与检测、键和花键连接的互换性与检测、圆柱齿轮的互换性与检测等。 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图示丰富、语言简洁,与应用密切结合,书中所涉及标准均采用*国家标准,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机电类和仪器仪表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数字电压表是数字仪表的基础与核心。本书从实用角度出发,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由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各种新型单片数字电压表的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 全书共6章。第1章为新型数字电压表概述。第2章第第3章分别介绍2位、3 1/2、3 3/4、4 1/2、5 1/2单片A/D转换器的原理与应用,以及数字电压表和智能数字电压表的电路设计要点。第4章第5章分别阐述真有效值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平表及多重显示仪表的原理与应用。第6章专门介绍数字电压表的使用技巧。这是一本专门介绍新型数字电压表电路设计原理与应用的科技专著。本书为“数字仪表精品丛书”的第1本,该丛书还包括《新型数字万用表原理与应用》、《新型专用数字仪表原理与应用》和《数字仪表新颖电路原理与应用》。 本书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融科学性、先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标度的基本要求 3.1 标度方向 3.2 零标度线 3.3 标度线 3.4 标度单位 4 标度的分划 表1 标度线宽度 表2 外壳公称直径φ40mm、φ60mm,精确度等级为2.5级、4.0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表3 外壳公称直径φ100mm,精确度等级为1.6级、2.5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表4 外壳公称直径φ100mm,精确度等级为1.0级: 外壳公称直径φ150mm、φ200mm、φ250mm,精确度等级为1.0级、1.6级、2.5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表5 外壳公称直径φ150mm、φ200mm、φ250mm,精确度等级为0.4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表6 外壳公称直径φ150mm、φ200mm、φ250mm,精确度等级为0.25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表7 外壳公称直径φ250mm,精确度等级为0.1级、0.16级的仪表标度示意
本书将经典的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理论与前沿的嵌入式系统应用结合起来,依托美国Microchip公司生产的PIC系列微处理器的应用实例,使读者通过本书和实验,深刻领会智能仪器仪表在设计中涉及的各种技术和理论,并能结合相关知识,初步学会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 本书主要介绍了智能仪器仪表的基本概念、PIC6F877单片机的原理及软硬件编程知识、智能装置设计中涉及的接口技术、系统的定时中断技术、信号采集转换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为主、抗干扰及降耗技术等方面内容。后以设计实例的方式系统地展示了仪器仪表的设计过程。 本书主要面向工科高等学校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仪器仪表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参考和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与培训。
本标准代替GB/T 11168—198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本标准与GB/T 11168—1989的主要差异为: ——规范了GB/T 11168—1989第2章中的引用标准; ——将GB/T 11168—1989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6章归入同一章,标题改为“像质测试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03)归口。
本教材是为适应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按照*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环保与气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核心课程及教学大纲组织编写,由资深教师在总结多年的教改和教学经验以及当今仪器分析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编写而成。 本教材共分10章,重点介绍了当今仪器分析中常用的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离子色谱分析法、电位及电导分析法以及电解及库仑分析法,并扩展介绍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以及仪器联用方法等。内容全面,可供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 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高等专科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以作为从事分析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代替GB/T 16491—1996《电子式*试验机》。 本标准与GB/T 16491—1996《电子式*试验机》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范围,将“电子式拉力试验机”和“电子式压力试验机”也纳入到本标准中(1996年版的第1章;本版的第1章); ——删除了一条术语(1996年版的3.1); ——修改了“表1符号”的部分内容(1996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修改了主参数系列部分内容(1996年版的第4章;本版的第4章); ——取消了试验机分级中2级和3级两个级别(1996年版的5.2;本版的5.2); ——修改了*容量不大于5 kN试验机同轴度的要求(1996年版的5.3.2.1;本版的5.3.2.1); ——增加了弯曲压头和其两支承硬度的要求(1996年版的5.3.4.1;本版的5.3.4.1); ——取消了允许移动横梁分级调速及相应分级数系的规定(1996年版的5.3.5.2;本版的5.3.5.2);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汇集了《中国计量》杂志几年来刊登的有关计量器具使用与调修经验的文章,特别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重点管理的6项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及企业、常用的计量器具的使用与调修经验进行了重点收录。 本书内容是广大计量检定人员、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人员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对于快速处理计量器具使用、检定、修理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主要讲述仪表的安装与维修。第1章~第7章具体介绍自动化装置一次元件与取源部件的安装,仪表及其辅助设备、管路、附件的安装与制作,导线电缆的敷设,仪表防护与工艺配合以及常用安装材料、常用加工件等。第8章、第9章主要介绍了自动化装置的故障分析诊断方法,并用典型案例剖析了仪表故障实例,举一反三,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简易仪表工手册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安装基础知识,仪表工程图例符号与控制室平面布置图的识读,仪表施工基本图的识读,传感器及取源部件的识读与安装,常用仪表安装工程设施和施工材料,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管路的安装,自动化仪表盘的安装及配线,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的安装,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安全防护,仪表辅助设备的制作、安装与工程验收以及仪表安装综合实训等内容。
这本《民用水表计量常识》由李晨和王轶巍主编,以问答的形式,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民用水表的基本常识、实用技巧和普法监管等。解答了如何鉴别水表质量的好坏、怎样知道水表的准确度等级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民用水表计量常识》主要为广大百姓正确安全使用水表和节约用水及防止计量作弊提供科普指导,也可作为相关企业的员工科普培训读本及各地“计量惠民”和“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宣传活动推荐用书。
本书总结了作者近些年在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和混沌系统同步及保密通信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在未知输入匹配条件不满足情形下,不确定控制系统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控制系统具有建模不确定性或外部干扰,同时具有执行器故障和传感器故障两类不同故障的故障检测、隔离和重构问题;以及驱动-响应框架下的混沌系统同步及基于混沌系统的保密通信机制。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工程、系统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者的高校教师、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