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引言、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答疑与解惑(附答案)。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应用范围、条件选择与优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书中涉及的仪器既有生产实际中的常用仪器,也有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仪器,内容新颖、实用。每种方法均安排有多个典型应用实例,分析项目涉及化学、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生物、环境监测等方面,同时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问答题,并附有答案。本书还编写了不同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书末附录1至附录4可供查阅常用数据,附录5常见分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本书既可满足各行业化验员的学习和提高需求,也可作为职业技
本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教程第5分册,是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和需求编写的。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时频测量仪设计、电气参数测量仪、时域测量仪、元件参数测量仪、频域测量仪、数据域测量仪和其他测量仪的工作原理、设计基础、设计方法及大量设计举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条理清晰、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各类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围绕数字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及经历,论述了数字制造和数字装备的主要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8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数字制造的概述;第2章主要介绍了数字装备及数控加工技术;第3章主要阐述了数字化设计开发及仿真领域的知识;第4章主要阐述了柔性制造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5章主要阐述了虚拟制造与网络化制造的相关技术及应用研究;第6章主要阐述了协同设计与并行工程的背景特点与相关技术;第7章主要阐述了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立在信息和网络技术之上、对产品数据实现全面管理的过程;第8章以制造业的全面数字化管理为题,阐述了企业资源计划在制造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本书可供制造业产业研究、工艺设计及生产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校及
《化学传感器--传感材料基础(第4册多孔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影印版)》(作者科瑞特森科韦)主要内容有:多孔半导体:制备原理与特性、基于多孔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方法和特点、应用于微加工传感器技术中的多孔硅的优点、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孔隙度、合成方法、沸石——特性及应用、沸石作为化学传感器中的辅助相、沸石作为功能相等。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计量器具的选择,生产中常用的量块、角度块、线纹量具、简易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指示表、平面角测量器具、形位误差测量器具、表面质量测量器具以及量规和样板等11类116种量具的结构、技术参数、使用和保养方法,同时还介绍了量值传递和计量器具管理。 本书可供制造业企业生产工人和质量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机械类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九个教学项目:工业仪表基础知识;压力测量仪表操作与维护;流量测量仪表操作与维护;物位测量仪表操作与维护;温度测量仪表操作与维护;显示仪表操作与维护;控制器操作与维护;执行器操作与维护;工艺管道仪表流程与识图等,涵盖了化工仪表维修工主要的岗位能力要求每个教学项目都包括一个或几项工作任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并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较为详细的考核目标,且每个任务包含任务描述、技能要点、任务实施、任务评价、知识链接以及能力拓展六方面的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材,也可供仪表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典型过程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构成原理、结构特点、线路分析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仪表和控制装置的分析能力和构成控制系统的能力。作者在编写中力求深入浅出、注重实效。将电动、气动调节仪表和数字式调节仪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计算机控制装置突出共性问题;内容上尽可能反映自动化仪表的先进水平。
本书是*、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仪器仪表专业师资培训包开发项目(LBZD025)成果之一。本书以现代仪器仪表系统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以知识应用为目标,围绕仪器仪表系统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介绍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和应用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新结构,分析仪器仪表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训练仪器仪表专业技能。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传感器、现场总线仪表、智能仪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FPGA/CPLD、分布式测控系统、无线传感网络、虚拟仪器等。在各章后,还安排了一定篇幅对相关内容
本书为高等工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从总体设计出发,用创新设计思想组织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测控仪器设计内容。 本书首先系统地论述了测控仪器的精度设计、总体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然后分析了在总体设计时如何考虑测控仪器的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然后分析了在总体设计时如何考虑测控仪器的机械系统、电子系统、光电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和方法。 本书内容荟萃了近代仪器设计的有关资料和科研成果,体系新颖,具体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适用于机械与电子类专业师生和从事仪器仪表科研、计量、生产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民航运输飞机电子仪表的功用、原理、组成及使用方法等内容。全书共分6章,分为机载发动机仪表、大气数据仪表、陀螺和姿态系统仪表、航向系统仪表四个模块,涵盖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机载仪表的详细内容。本书力求内容精练、概念清晰,每章均精选了一定量的习题,涵盖核心教学内容,难易适中,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施教。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和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在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编写而成的,以适应更多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需要。全书共18章,重点阐述原子发射、吸收光谱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液相色谱法等等。为方便教学,书后配以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光盘。与该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是《实验化学》(第二版,下册,刘约权、李贵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书可作为农、林、水、轻工食品、生物、资源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和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测试系统分布式发展趋势、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TCP/IP协议的发展、原理、应用,网络TCP/IP协议的测试软件使用、测试流程、数据协议包分析的过程,构建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中关键的网络化测试技术 LXI仪器的特性、功能、软硬件设计规范与设计实现过程,测试技术中触发与同步技术的重要性、网络化设备中IEEE 1588同步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等。第6章阐述了组建网络时,经常用到的VXI-11网络发现协议及其实现。第7章阐述了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及无线网络仪器的开发。
本书是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257-2007《浮子流量计》的统一宣贯教材。全书共分8章,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浮子流量计的结构原理、选型、安装使用方法、检定装置、检定方法以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规程的宣贯培训教材,也可供厂矿企业计量部门从事流量计量检定工作的人员以及使用本流量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为编写指导,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以仪器的实际分析应用为学习情境,通过知识点拨、知识运用和知识拓展等环节全面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练习等。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任务的选择均来自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每个学习项目中均穿插学习评价习题,便于及时检查、总结和提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应用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指导教材,对从事企业生产、分析操作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参照高等学校理科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教材编审小组修订的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20章,68个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研究型实验和开放型实验三个层次。在介绍各种近代仪器分析实验的同时,力图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及应用实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从仪器学的角度介绍并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的结构组成,深入讨论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测试方法。作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全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评价和挑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如何选择*分析测试条件、影响分析测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了仪器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仪器的维护与维修。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通俗易懂,适用性强,特别注重实践,很少有枯燥的纯理论介绍和繁琐的公式推导。《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中从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各类分析仪器设计、制造、维修以及分析测试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阅读。
王中宇、许东、韩邦成、赵建辉编著的这本《精密仪器设计原理》对精密仪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精密仪器设计中的一般问题与典型航空航天仪器系统设计的特色问题,反映了当前精密仪器设计的技术水平和相关成果,体现了该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8章,包括精密仪器设计概论、精密仪器的设计思路、精密仪器的误差分析、精密机械系统设计、精密机械伺服系统设计、精密光学系统设计、精密定位系统设计和航天陀螺系统设计。 《精密仪器设计原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仪器设计”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