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电力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传统电力系统向新型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趋势。第2章研究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 双碳 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辩证关系,分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第3章结合我国电能替代和清洁替代的现状和潜力,研究电源、电网、负荷的转型路径,展望未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总体格局。第4至6章分别结合电力系统规划构建、运行控制、仿真分析的总体工作流程,分析演变趋势、研究应对措施、提出关键技术需求。
本书系统讲述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工作原理、主电路参数选择与损耗计算,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网的控制和故障保护策略,单向点对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交流线路改造成直流线路的拓扑结构及特性研究,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海上风电场接入电网,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方法和机电暂态仿真方法,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MMC阀的设计等。本书适合于从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和电力系统科研、规划、设计、运行的工程师,以及高等学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阅读。
本书是在《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的基础上,依据国际、国内近期新标准、规范,跟踪当前电气技术及电工产品的发展,总结多年的实用经验,进行大幅更新和扩充,并更名《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 本书设置17章,分别为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供配电系统,变(配)电站(附柴油发电机房),短路电流计算,高压电器及开关设备的选择,电能质量,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变电站二次回路,导体选择,线路敷设,低压配电线路保护和低压电器选择,常用用电设备配电,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建筑物防雷,接地,电气安全,节能和常用资料。同时,本书还设置了14个附录,供大家学习使用。
对输电线路进行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是提高其安全可靠运行的有效方法,它也是状态检测、状态巡检、状态检修的基础和前提之一。黄新波等编著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第2版)》详细分析各种当前主流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原理、进展状况、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并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在线监测、现场污秽度在线监测、氧化锌避雷器在线监测、导线温度在线监测及动态增容技术、图像/视频监控、输电线路覆冰雪在线监测、输电导线舞动在线监测、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在线监测、输电线路风偏在线监测、输电线路杆塔倾斜在线监测、输电导线弧垂在线监测、输电线路雷电定位等关键技术及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工程应用的实例。 本书是推行和实施状态监测、状态检修的应用型参考书,可作为从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设计、制造、
《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力通信(上下册)》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的要求,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简称《培训规范》),结合生产实际编写而成。 本套教材作为《培训规范》的配套教材,共72册。本册为专用教材部分的《电力通信》,《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专用教材:电力通信(上下册)》共22个部分83章277个模块,主要内容包括通信原理,光纤通信,SDH原理,交换原理,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安全管理及设备,光缆基础,设备安装,通信机房安全与防护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通信电源及其维护,仪表工具的使用,通信线缆制作及布线,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网络运行与维护,SDH调试与维护,PCM调试与维护,光缆施工、维护及故障处理,程
本系列图集是为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 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5]1899 号)和国家能源局《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 2020年)》(国能电力[2015]290号)的贯彻落实,满足 **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急需而编写的。系列图集共分 四套,每套分上、下册。系列图集分别为:《架空线 路与电缆线路工程通用标准图集)(上、下册)(附CAD 光盘)(设计.加工安装.设备材料),《变电配电工 程通用标准图集》(上、下册)(附CAD光盘)(设计.加 工安装。设备材料),《电气二次回路工程通用标准 图集》(上、下册)(附CAD光盘)(设计.加工安装。设 备材料),《现代建筑电气工程通用标准图集》(上、 下册)(附CAD光盘)(设计。施工安装。设备材料)。本 系列图集所有图都刻录在CDROM多媒体光盘中,因而 可操作性强,不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具有实际使用 价值。本系列图集可供
为了帮助和满足电气技术人员和电气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尽快适应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技术要求,使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效率。作者根据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跟随我国现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电气系统工程常用的技术及数据精编成册,以飼读者。 《配电设计手册》包括以下内容: 上篇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内容包括 第1章重点阐述常用电工电气理论基础知识,第2章阐述了电子元器件基础理论知识,第3章常用图形符号和文字代号,第4章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换算,第5章常用物理基础知识及计算,第6章PLC控制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第7章电工电气工程常用计算公式及快速计算方法,第8章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及校验,第9章电能计量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下篇 技术应用与设备选型 内容包括第10章变配电系统供电方式及开关类型,第11章
由刘振亚主编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220kV输电线路金具分册2011年版》共两篇,分别为总论和金具串标准化设计。总论包括概述、设计说明、金具技术要求;金具串标准化设计包括使用说明、220kV输电线路导线标准化金具串图、地线标准化金具串图。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220kV输电线路金具分册2011年版》可供电力系统各设计单位,以及从事电力工程规划、管理、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等专业人员使用,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性地介绍主动配电网的多相建模、网络分析、运行优化与恢复控制决策和分布式自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BR》本书共7章。第1~3章分别介绍分布式电源、配变电设备的三相稳态建模,适用于配电网的潮流计算方法以及不同量测冗余度条件下的状态估计。第4、5章介绍主动配电网的无功电压优化和网络重构技术,特别是在状态感知精度不足条件下的鲁棒控制决策问题。第6、7章介绍面向大规模分布式资源并网的主动配电网与微网分布式自律控制技术。
本图集是为配合新一轮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满足*线工程技术人员的急需而编写的。本图集从工程实际出发,综合地吸取了全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实践经验,系统地归纳了中压电网(10kV、6kV、3kV)和低压电网(380/220V)的变配电工程的设计范例,设计、加工安装与设备材料三大环节紧密相联,为方便设计人员出图,配备了与本图集配套的CAD光盘。本图集必将为新一轮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图集所有图样均采用新国标图形符号绘制,并遵守计算机辅助绘图规定,选用模数M为2.5mm的网络系统。本图集所有图都刻录在CDROM多媒体光盘中,因而可操作性强,不仅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
本书详细全面地对Hilbert-Huang变换理论及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Hilbert-Huang变换理论;经验模态分解存在的问题;该变换理论在设备故障检测与故障诊断、电能质量检测、电力负荷预测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与其人工智能方法的结合等。本书可供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阅读,还可为从事电力系统信号处理、故障诊断和识别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借鉴交流电网故障分析及继电保护方面成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将直流系统故障分析和继电保护技术纳入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的统一大框架中,从直流故障过程、故障分析方法、故障动态对保护动态行为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各保护之间及保护与直流控制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系统的论述和研究,填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是国家电网公司三抓一创"重点工作之一;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书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年增补版)500kV输电线路分册,共有两篇,分别为总论和具体设计。总论包括输电线路典型设计目的、意义、总体原则、设计依据、工作方式及过程、调研及其意见的处理、模块划分及分工、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法、杆塔结构优化、主要技术特点、经济技术比较分析、使用总体说明。具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说明和7个设计模块,其中每个设计模块包括模块概述、杆塔一览图以及杆塔的设计条件
《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手册》共十二章,主要阐述电力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电力电容器、高压开关设备、高压电动机、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事故原因,并指出处理方法。手册中还介绍了接地网的安全运行以及架空线路绝缘和变电所外绝缘的事故原因及防止措施,二次回路及其故障处理方法,电力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等。为了满足广大电气运行及检修等方面的技术人员的工作需要,附录中还收录了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相关规程和标准的摘要。 《电力设备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手册》在阐述中列举了较多的实例,异常现象和事故原因及处理方法表格化,内容丰富,突出物理概念,理论联系实际。本手册可供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检修、安装、试验及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制造部门、电
本书以我国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经验为基础,以《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规定的试验项目为依据,并结合现场试验工作的需要进行选题,全书分十一章,主要回答电气绝缘理论基础,预防性实验总论测量绝缘电阻,测量泄漏电流与直流耐压试验,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ang,交流耐压试验,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接地电阻及其测量,特高压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其他相关试验等十一个方面问题。同时还结合实例对有关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介绍综合分析判断方法,密切联系试验实际。
电力系统扰动分析是监测电力保护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功能。这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特性相关的宝贵信息,还能够简化理解电力系统现象,以及增强安全运行限值和常规继电保护。本书给出了作者在电力系统扰动分析领域40多年的工作经验。首先简要介绍了中继应用的理论和基本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扰动相关的大量实际案例。通过对实际的数字故障记录仪录波、示波图和数值继电器故障录波进行分析来阐述如何推断故障事件的发生顺序。本书中涵盖了扰动分析所需信息、故障入射角以及电力系统现象及其对中继系统性能影响等主题,同时还描述了系统扰动分析所得出的电力系统现象。另外,还包括了涉及发电机、变压器、架空输电线、馈线电缆和断路器失灵的保护系统的实际系统扰动的案例分析。书中的几个章节专门介绍了将系统
为推进临沂地区新建住宅小区配电标准化的建设,强化配电工程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配电工程建设质量、提高配电供电可靠性,编写了《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工程典型设计》一书。 本书由王勇主编,分为总论、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两篇。其中第1篇为总论,包括概述、典型设计依据、典型设计方案总说明;第2篇为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包括I型别墅(无公共地下车库)住宅小区方案、Ⅱ型别墅(含公共地下车库)住宅小区方案、Ⅲ型普通多层(无电梯)住宅小区方案、Ⅳ型普通多层(含电梯)住宅小区方案、V型小高层(无公共地下车库)住宅小区方案、Ⅵ型小高层(含公共地下车库)住宅小区方案、Ⅶ型高层住宅小区方案,共7个类型的新建住宅小区配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 本书适用于临沂地区从事供配电设计、施工、运行、检修等相关专
《35kV输电线路环形混凝土电杆标准化设计图集 普通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杆型图(上、下册)》为35kV输电线路杆塔标准化设计成果,是贯彻落实国家电网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合理控制造价,提高工程设计、物资招标、施工运维综合集约化水平,深化输变电工程标准化设计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35kV输电线路环形混凝土电杆标准化设计图集》(普通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杆型图)全书共8个杆塔模块、96个杆塔子模块,各子模块均包括主要技术条件表、子模块说明及杆型一览图。
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特征值计算,是揭示广域通信时滞对广域阻尼控制的影响机理,进而优化设计广域阻尼控制器的重要手段。本书针对广域阻尼控制中的通信时滞问题,总结基于谱离散化特征值计算的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面的理论研究结果,反映目前考虑通信时滞影响的电力系统特征值计算的**进展。全书共12章,分为基础篇、方法篇和测试篇。基础篇包括第1章~第3章,建立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模型,介绍谱离散化中的三种数值方法,是方法篇的理论基础。方法篇包括第4章第10章,建立基于谐离散化的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特征值计算框架。基于该框架,本书提出高效地计算大规模时滞电力系统部分关键特征值的七种数值方法。测试篇包括第11单和第12章,从两个方面分别测试和验证基于谐离散化特征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高效性和对大规模电力系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迥异、地形复杂,长距离输电线路受不同区域的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雷害、污闪、覆冰和舞动时常发生,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满足特殊环境下输电线路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总结国内外的科研、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的经验,结合国内外的*动态及特殊环境灾害防治工程实例,我们组织国内相关专业的专家编写了《特殊环境条件下输电线路实用技术》丛书,共分为四册,分别以雷害、污闪、覆冰和舞动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和介绍。 本册为《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主要包括雷电与雷电参数、输电线路雷电闪络与耐雷性能分析、国内外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技术、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措施、输电线路防雷实用技术案例。 本书可为输电线路科研、设计、运行维护提供技术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人员技术培训教材
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是国家电网公司实施集约化管理,统一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管理、合理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本书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kV输电线路分册(2011年版)》,共有三篇,分别为总论、110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和66kV输电线路通用设计。全书共计19个模块100个子模块,各个子模块均包括主要技术条件表、各子模块说明及杆塔一览图。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各设计单位,以及从事电力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安装、生产运行、设备制造及销售等专业人员使用,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电网设备的状态检测包括例行试验、诊断性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是设备状态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手段。本书共分为8章,涵盖了输电线路、变压器设备、开关设备、互感器设备、避雷器设备、电缆设备和开关柜设备等的状态检测典型案例。书中详细阐述了各案例的经过、检测分析方法以及经验体会,是各单位应用状态检测技术的宝贵经验。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大型的、互联的电网可能会完全被扰动中断,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能够提供一种完善的电力设备,从而可以快速、敏捷、正确地对这些扰动做出响应。本书的原著者P.M.Anderson是国际知名的电力系统专家,发表过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方面的技术观点。他指出故障系统的状态能够在损害发生前被监测出来,同时指出有效的继电保护能够限制损害的发生。 本书将在以下方面加深读者关于电力系统保护的理解:①保护装置和控制;②保护的术语;③输电线路保护;④元器件保护;⑤保护系统的特性;⑥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保护》可作为电力系统保护工程师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杆塔基础分册》,共两篇,分别为总论、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杆塔基础通用设计。总论包括通用设计的意义、目的和总体原则,设计依据,工作方式,调研及相关专题研究,模块划分及分工,主要设计原则和方法,材料选择及要求,加工说明,施工说明,综合效益分析,快速抢修杆塔基础通用设计使用总体说明。输电线路快速抢修杆塔基础通用设计包括8个模块。每个模块均包括概述、技术条件、使用说明、基础施工图、基础构件加工图。 本书可供电力系统各设计单位,从事电力工程规划、管理、咨询、施工、安装、生产运行以及设备制造等专业人员使用,并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