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概念、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算法及MATLAB实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DFT与FFT、数字滤波器的结构及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突出基本概念和原理,注重各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各种信号变换处理之间的关系和应用。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每一章都结合主要内容,通过典型例题,说明用MATLAB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MATLAB程序。读者可以运行这些MATLAB程序,得到数据和图表,形象直观地认识所讨论的主要内容。各章均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和MATLAB上机实验,便于读者更进一步地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所学概念。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通信、电子信息、计算机、信息工程、自动控制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指导丛书:音响调音员(初级)》由“国家题库简介与复习要求”、“理论知识考试重点”、“理论知识考试复习指导”、“试题精选”和“试卷样例”等五个部分组成。书中介绍了国家题库的命题依据、试卷结构和题型题量,公布了近几年职业技能鉴定的重点内容,讲解了理论知识复习重点或难点,同时直接从国家题库中抽取部分理论知识试题和试卷样例供考生参考、练习。因此,该书对广大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考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理论知识考前复习用书。
《手绘揭秘通信电路和传感器电路》以工程师手绘笔记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电子技术世界,书中先对通信电路进行了介绍,之后带领读者学习了重要的传感器,诸如太阳电池、光敏电阻、热敏电阻、霍尔效应器件和磁控开关等,之后用传感器搭建了电路,实现了工程应用。这些电路和工程能够对热、压力、光、触碰、水、拉力、闪电和磁体做出响应。
本书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数字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移动通信、三网融合。每章讨论一个课题,并以典型案例为载体阐述各种通信系统的应用。《通信技术基础(第3版)》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特点,从物理概念和实际出发,以通信工程中典型案例为载体,结合现网实际,用通俗语言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时,还考虑了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形象地阐述了3G、软交换及三网融合的概念,并从工程的角度介绍了通信工程规范和技能,激发学生兴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缩略语,基本规定,会议讨论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表决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显示系统,会议摄像系统,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集中控制系统,会场出入口签到管理系统,会议室、控制室要求,线路要求等。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程控交换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有程控交换的基本知识、数字交换网络、接口、信令系统、控制系统、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程序的执行管理与实时操作系统、程控交换机的软件、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综合业务数字网、ADsI。宽带接入技术、计算机电话集成CTI、通信网、程控交换机的管理与维护、程控交换系统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除了介绍了程控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本书对组成交换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以及这功能模块的软、硬件实现方法也做了较详尽的讲解,对主要模块给出r硬件电路与软件源代码,并做了较详细的介绍与注释,供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以作为高职院校通信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程控交换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中的LED、投影型和电视型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性能的测量。2010-12-01实施。
本书是“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学习辅导教材。全书包括信号与系统、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等章节的知识点、重要公式、例题分析、测试题及其参考答案,并附有3份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本书內容按照先连续后离散、先时域后变换的体系结构进行编写。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辅导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参考用书。
《天街有网亦比邻: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应用》部分讲述了移动通信的前世今生,描述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现象,分析了移动通信技术。第三部分探讨时下热门的移动互联网,给读者呈现各种精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第四部分介绍移动通信技术的传统应用和新兴应用。第五部分,展望未来,以笔者浅薄之见,介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并结合实践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城市遥感数据处理及成果制作;5.城市遥感信息应用基本要求;6.城市遥感信息管理与服务。
本书是录音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中的一本,适用于对录音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录音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的职业资格培训,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也是录音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录音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LTE移动通信技术、LTE设备和开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全书共有六个模块,系统地论述了LTE基本概念、OFDM基本原理、LTE协议及移动性管理、MIMO基本原理、LTE基站设备、LTE基站开通与维护,并且还安排了LTE基站开通的实训部分。为了让读者能够及时地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每模块后面都附有丰富的习题。本书编写过程中,为了使本书更贴近企业、更符合岗位需求,由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直接参与编写与审核,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通信类专业LTE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通信企业培训或技术人员自学的参考资料。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字通信技术(第2版)(通信技术专业)》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同时参考了有关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及中级技术工人等级考核标准,在保留200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字通信技术》编写风格的基础上,根据近几年中职生源的变化情况,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修订而成。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字通信技术(第2版)(通信技术专业)》共分为10章,主要包括了数字通信基本原理(1-5章)和数字通信技术应用(6~10章)两大部分。主要内容有:数字通信概述、数字终端技术、差错控制编码、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
本书对通信电源中的主要产品及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典型基本电路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内容包括高频开关整流器、DC/DC二次模块电源基本电路的分析,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制造工艺、使用维护,交流不间断电源(UPS)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使用维护。 修订后主要增加了对新型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通信电源系统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UPS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的定义和分析计算方法、谐波电流产生原因与抑制方法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通信电源设计与制造的初学者及运营维护人员参考学习,也可作为电源专业培训的教学参考书,同时对从事电源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超宽带信号常常被隐蔽在环境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中,难以检测,是一种很有军事应用前景的低截获、低检测概率信号。王明阳、王军良、张静编写的这本《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检测技术》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的基本概念,研究了在负信噪比且没有先验信息或仅有部分先验信息条件下的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检测技术,提出了若干种检测原理及方法,同时提供了相应的仿真验证结论。 《超宽带冲激无线电信号检测技术》内容专业性强、理论推导严谨、仿真验证充分,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也可作为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主要介绍了华为公司软交换设备数据配置和维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首先从NGN网络的整体出发,介绍了NGN网络的协议、业务、设备和组网方案。接下来聚焦NGN网络的核心——软交换设备,重点介绍了华为公司软交换设备的构架和应用、硬件和软件、各种业务配置、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本书后对中兴软交换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做了介绍,旨在丰富读者对现网软交换设备的认知。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内容翔实,工程性强,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编写理念,以满足软交换系统工程师岗位需求为目标。书中章节均取材于企业工程师的工作项目,包含必需的理论和实训内容,内容难度以满足软交换系统工程师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
供电企业项目作业指导书是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SHMS)的指导原则,依据电力企业相关的生产技术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结合供电企业生产实际编写的一套生产作业项目作业指导书。该系列丛书涉及供电企业中的输电、变电、配电等十二个专业三百五十余项作业,结构清晰、内容可靠、语言精练,对各类现场作业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分册为《远动及通信》,包含各类远动装置检验、通信设备的现场检验和安装作业等内容。从规范远动及通信专业通用的现场作业项目入手,收录了远动及通信专业作业项目的标准化现场管理内容,依据准确、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本书不仅可作为供电企业远动、通信专业实施标准化作业管理的指导用书,也可作为班组职工的安全和技术培训教材,并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着重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内容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校正、采样控制系统(含Z变换)、非线性控制系统、状态空间分析。为了方便使用,还介绍了拉普拉斯变换以及MATLAB软件在系统分析和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本书适合应用型本科电力系统及自动化、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1994年编写的《数字信号处理》(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属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和分析的基础书,系电子信息类部级重点规划教材。 全书共10章,章:时域离散信号和时域离散系统;第二章:时域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包括傅里对变换和Z变换;第三、四章:离散傅里叶交换、快速傅里叶交换;第五章:时域离散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与状态变量分析法;第六、七章:无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有限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第八章:其它类型的数字滤波器,包括全通滤波器、梳状滤波器、格型滤波器以及抽取与插值滤波等;第九章:数字信号处理的实现,包括实现中的量化误差分析、软件实现和硬件实现;第十章:上机实验,包括四个试验的实验指导。每章后有习题。 本书可作为无线电技术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教材
本书以典型的数字卫星接收系统为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卫星接收站各种部件的连接方法及整个系统的安装、架设和调试过程。重点在于操作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演练。同时还对有关卫星广播的基础知识和相关产品的实用技术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并以图解的方式将小型数字卫星接收站的安装、架设、寻星、调试的实际操作过程演示出来。此外,还介绍了数字卫星接收系统在数字有线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和典型实例。全书涵盖了有关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的内容,适用于“双证书”教学与实践。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卫星接收机安装、架设、调试与维修的技术人员和业余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信号分析与信道;第3章模拟通信系统;第4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系统;第5章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第6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第7章通信系统中的同步;第8章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第9章利用SystemView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在编写上力求通俗易懂、简化数学推导过程,适当增加例题和习题练习,适当淡化理论公式推导,强调应用。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通信原理在编码、传输、调制及信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学好通信及相关专业课程打好理论基础。 本书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内容编排连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减少不必要的数学推导和计算,各章均有小结及习题。 本书可以作
本书主要介绍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基本内容,其特点是简明扼要,可读性强,既具有较严谨的数学描述与推导,又注意到信息论的实用背景,其中许多典型问题已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 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的度量、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定理、编码理论中用到的基本抽象代数知识、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线性码、Hamming码、循环码、BCH码、Reed-Solomon码、Golay码、Reed-Muller码、平方剩余码、Goppa码以及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应用。本书每章末均附有习题,其中部分习题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科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专业、通信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教学与科研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CMOS无线通信集成电路:CMOS集成锁相环电路设计》以CMOS锁相环及其在射频频率合成器和时钟恢复中的应用为主题,详细讨论了相关基础原理、系统考量和晶体管级实用电路设计。 全书共14章。第1~4章介绍了频率合成器应用和性能指标,锁相环的基本结构原理,子模块电路设计和噪声;第5~7章讨论了差分积分调制分数线锁相环设计;第8~9章讲述全数字锁相环设计和相位调制。第10~11章介绍振荡器设计、相位噪声和抖动;第12章讲述了延迟锁定环;第13章讨论了实用锁相环设计;第14章讲述了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设计。 《CMOS无线通信集成电路:CMOS集成锁相环电路设计》系统介绍了CMOS集成锁相环设计的各个方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工科微纳电子、集成电路设计、通信与电子系统等专业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教材,同时可作为模拟混合电路设计、射频通
本书是作者根据近几年的媒体信号编码教学实践及音视频等媒体信号的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编写而成的,试图系统地介绍媒体信号编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标准。 本书共9章,分三大部分:媒体信号编码的基本理论、媒体信号常用编码方法和媒体信号国际编解码标准。部分包括前3章内容,主要介绍媒体信号数字化方法、媒体编码系统的评价方法、媒体信源编码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包括中间3章内容,主要介绍媒体信号的熵编码、预测编码和变换编码方法。第三部分包括后3章内容,主要介绍语音、音频、图像和视频的编码理论和典型编解码标准。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如数字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等)的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适合于从事多媒体通信、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媒体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