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介绍了高速多媒体无线通信的原理和主要的应用,包括了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内容涵盖了UWB无线通信系统、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书中还讨论了UWB中的重叠(干扰)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给出了不同的无线宽带接入形式,并论证了对于高速的传输OFDM不是的无线接入技术。对于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频MIMO结构,并详细讨论了其他几个主题,如HARQ、高级信道编码和调制以及发送分集等。 《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内容既包含了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也包括了核心应用中的进展。对于电子、通信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在无线通信行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技术管理人员,《高速无线通信:UWB、LTE与4G》具有重要的启发
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经典教材之一,讨论了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讲述了线性系统的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连续与离散信号的傅里叶表示、傅里叶变换以及时域和频域系统的分析方法等内容。本书作者使用了大量在滤波、采样、通信和反馈系统中的实例,并行讨论了连续系统、离散系统、时域系统和频域系统的分析方法,使读者能透彻地理解各种信号系统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其异同。
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HSPA(High-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的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多媒体电话业务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满足性能需求的相关技术。章对IMS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2章详细论述了IMS多媒体业务需求的相关内容;第3章说明了IMS的架构和多媒体业务的实现;第4章论述了会话控制相关的内容;第5章介绍了用户之间的媒体流;第6章概述了IMS中的安全组件和机制,并讨论了接入域和IMS域的安全解决方案;第7章论述了IMS多媒体电话系统的性能;第8章讨论了与IMS多媒体电话相关的业务;第9章为本书内容的总结。 本书可供电信行业相关专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在校师生阅读。
这本《数据通信原理(第3版)》由毛京丽、董跃文、李文海编著,首先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接着分析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几种数据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及通信协议,继而介绍了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和数字数据网(DDN)的基本构成及应用,介绍了计算机通信网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局域网、宽带IP城域网、路由器与Internet的路由选择协议等。 全书共有7章:章概述,第2章数据信号的传输,第3章差错控制,第4章数据交换,第5章通信协议,第6章数据通信网,第7章计算机通信网技术。 为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归纳总结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章都附有本章重点内容小结和复习题。 《数据通信原理
《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程(第2版)》主要介绍数字电路及逻辑设计实验的相关内容。包括数字实验基础知识、数字逻辑器件等,重点介绍数字可编程器件(PLD)、EDA工具、硬件描述语言(VHDL)和数字综合系统设计。《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程(第2版)》还将介绍几种数字实验装置,并配有丰富的实验内容,包括数字电路基本实验、EDA基础实验和数字系统综合实验。《普通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系列教材:现代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教程(第2版)》既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本元件、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又介绍了可编程器件、硬件描述语言(VHDL)及EDA工具和技术,把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引入教学实践环节,体现了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实验内容循序渐进,能引导、启发学生的主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围绕3G时代的移动增值业务,重点介绍了移动增值业务的网络技术、网络规划与设计、业务运营支撑、业务应用、市场及运营价值链,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营销策略和运营模式。 《移动增值业务网络及其运营》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兼备知识性和指导性,适合有一定网络基础,从事电信增值业务或相关行业的技术、管理及业务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通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或自学用书。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发展非常热门的一项技术,目前在多个行业和领域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应用。本书共分3篇计15章,以传感器网络为主题和技术路线,侧重介绍它在军事与安全救灾领域、现代交通领域、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方案、设计研制和实际运行效果。 篇详细地介绍了美军沙地直线无线传感器网络项目、基于微型传感器网络的战场目标探测、战场机动目标分类识别、地面战场目标跟踪、针对反恐应用的枪声定位系统、用于煤矿井下安全救灾的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典型应用实例;第二篇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网络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路况信息监测技术、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车辆管理系统;第三篇叙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设施农业无线传感器网络通用平台、基于ZigBee的智能大田
本书不仅描述了IMS的关键概念、体系结构、主要过程和典型业务,而且针对固定网与移动网融合、IMS中的IPv4和IPv6互连互通、电路交换与IMS业务合并以及IMS安全等问题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剖析。本书内容远远了简单的协议介绍,通过详实而生动的例子深入地揭示了IMS系统设计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本书共分4部分,有26章,详细地分析了IMS相关概念和实体、IMS注册和会话建立过程的例子、IMS中一些先进的业务和呼叫流程以及IMS中使用的各个协议。 本书适于从事通信业务系统研发的系统设计师、研发工程师、运营和维护人员以及高校高年级研究生阅读。
本书共12章,主要内容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组合音响概述、调谐器、双卡录音座、卡拉OK机、激光唱机、电唱机、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扬声器系统、直流电源电路、家庭影院AV系统。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岗前培训和自学用书。 本书还配有电子参考资料包,详见前言。
本书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光纤通信技术及应用的基础任务为载体,强调课程学习与真实工作任务之间的关联,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理念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与实际工作岗位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和基本经验。本书设计的学习情境主要包括光纤光缆认知,光缆线路维护与施工基础,电路调度与光纤连接,小型光端机安装、使用与基本维护,sDH基本原理和设备日常维护五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3-4个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光纤通信技术及应用》不仅可以作为中、高职通信专业的学习教材,也可以作为通信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全书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对称密码部分讨论了对称加密的算法和设计原则;公钥密码部分讨论了公钥密码的算法和设计原则;密码学中的数据完整性算法部分讨论了密码学Hash函数、消息验证码和数字;相互信任部分讨论了密钥管理和认证技术;网络与因特网安分讨论了应用密码算法和安全协议为网络和Inter提供安全;法律与道德问题部分讨论了与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与道德问题。本书的第五版与第四版相比,书中的内容和组织结构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并首次采用了在线内容和使用Sage计算机代数系统。 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从事信息安全、计算机、通信、电子工程等领域的科技人品参考。
本书系“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书系·光网络专辑”丛书。 光突发交换是综合考虑到现有的技术现状和光交换的优势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光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地利用链路带宽和网络资源,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光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书对光突发交换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主要包括光网络的演进与发展,光交换技术基本原理,光突发交换机理,特点与实现技术,光突发交换网络结构与网络模型,光突发交换网络边缘汇聚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控制协议,光突发交换网络竞争解决机制和调度机制,光突发交换网络中的路由技术、网络管理技术、光突发交换实现技术与典型组网示例等。 本注重选材,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对于一些关键技术,采用了关系实际、图文
Ansoft HFSS是基于电磁场有限元方法的分析微波工程问题的三维电磁仿真软件。全书围绕该软件的应用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展开介绍,共分5章。章介绍微波射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2章讲述电磁场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第3章对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第4章详细给出了Ansoft HFSS的计算原理与技术细则;第5章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来帮助读者熟悉Ansoft HFSS软件并掌握其应用方法。在学习完本书内容后,读者即可对于实际工程问题给出正确的仿真解决方案。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系统性强,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公司中从事射频微波工程设计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应用手册,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自然计算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及进展,并叙述了自然计算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本书阐述了自然计算与数字图像处理的关系,深入而系统地讨论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几个重要研究分支:图像增强、平滑与锐化,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图像复原,图像特征与理解,图像空间变换,图像频域变换,形态学图像处理,聚类算法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遗传算法在医学图像配准中的应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的实现,移动机器人地图创建与路径规划等。在此基础上,本书介绍了将自然计算综合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及相应研究成果。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子信息、测控技术与仪表、电气工程、系统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
本书以TI公司的TMS320C55x系列芯片为对象,系统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基础知识和DSP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全书共分9章,首先介绍了C55x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其次介绍了采用汇编语言和C/C 语言进行C55x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包括CCS在内的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典型应用程序的设计,包括数据定标与溢出处理,多字整数、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FIR、IIR滤波器和FFT等;最后介绍了常用C55x片上外设和C55x应用系统的硬件扩展和设计,并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设计实例:数字有源抗噪声耳罩。 本书选材新颖,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及其他相近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DSP课程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DSP应用系统开发的科技工作者或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实时信号处理是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用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它的成功应用不仅需要理解数字信号处理理论,还要全面掌握实时DSP 系统设计和应用技术。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DSP芯片的原理及其在通信和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详细地阐述了信号处理算法的实时DSP实现方法。书中首先介绍了DSP芯片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包括内部结构、汇编指令和集成开发平台(CCS);然后,贯穿设计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讨论了DSP芯片的系统设计方法;最后,结合通信和信号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对信号波形产生、FIR 和IIR滤波、正交变换(FFT、DCT、DHT、Hilbert变换和小波变换)、语音与图像的压缩编码、调制/解调、信道编码、LMS和RLS自适应滤波等算法的实时DSP设计进行深入分析。给读者以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录入大量典型的应用实例,供设计人员在实际系统开发中引用。 本书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音响工程和音响调音中所用的音响设备及其使用,重点介绍了声场设计方法以及抑制啸叫的方法,尤其对的数字调音台、数字音频工作站等数字音响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包括音响调音基础知识、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声学基础知识、音频线缆与接插件、电声器件、声源设备、调音台与信号处理系统以及音响系统、音响工程设计、扩声系统的调节和灯光基础知识。本书内容注重实际使用和实际设计方法,力求能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现代音响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音响调音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您是否正在从事Mesh网的工程实施?史蒂夫·梅思利编写的《无线Mesh网络基础》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供您参考。《无线Mesh网络基础》内容涵盖了无线Mesh网技术介绍、工程实施中潜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建议,并给出了若干实际工程实施示例的评估。《无线Mesh网络基础》还简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书中给出的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无论是对于电子通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还是对于信息科技领域的战略规划者、服务提供商和频谱规划人员,都有宝贵的参考价值。《无线Mesh网络基础》同样适用于无线通信专业的研究生。
本书全面、系统地讨论了UMTS无线网络3个方面的问题:建模、规划和优化。全书分为4个部分,共17章内容,主要包括UMTS无线网络特征建模、地理数据建模、无线信道传播建模,业务规划、覆盖/容量估算、利用计算机辅助设汁的网络规划,网络设施共享、网络自动优化的难点和目标、成本函数的恰当选择以及各种优化算法、RRM参数的自动优化调整、UTRAN传输网络规划和优化等。 本书主要面向包括网络规划和优化人员、系统营销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在内的无线网络运营人员,以及电信设备提供商、电信网络和无线网络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在校学生。
本书从业务、应用、传输和运营支撑4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下一代网络融合。本书深入论述了分组多媒体、企业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OSA/Parlay以及固定网络的发展历程;通过通用下一代网络(NGN)框架,给出了多种信息和通信系统及技术的一致完整的观点;深入研究了先进网络中支撑服务和应用的协议、API和软件过程;讨论了支持IT的电信和由通信能力增强的IT这两方面的各种应用;跟踪运营支撑系统标准中的发展,并将这些与下一代网络产生有机联系。本书的一大特色是包括丰富的范例、用例、表格和图解,可帮助学生和实践人员增强对材料的理解。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通信、信息技术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科技人员和研究人员,对于为电信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工作的专业人员、电信执法人员和工程师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WCDMA关键技术详解(第二版)》全面、深入地介绍了WCDMA系统核心技术的各个方面。本书所涉及的技术细节包括:系统结构与网络结构、传输技术、空中接口、物理层、网络选择/小区选择、接入过程、同步技术、功率控制、切换和测量、系统安全、呼叫信令流程、分组域过程、SIP、IMS技术等。本书力图以移动终端与网络的交互过程为主线,生动形象地介绍所涉及的WCDMA关键技术。《WCDMA关键技术详解(第二版)》侧重点在于WCDMA,而WCDMA与TD-SCDMA的共通部分,如呼叫信令流程、系统结构、IMS、系统安全等部分,也可供TD-SCDMA学习者参考。 《WCDMA关键技术详解(第二版)》适合移动通信行业的从业技术人员,如通信运营商或者设备厂商的技术部门和研发机构的从业人员阅读。同时,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WCDMA通信系统有全面感性的认识。
本书是一本介绍无线通信的通俗书,首先介绍了有线通信向无线通信的演进、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无线通信的空中接口技术,然后以GSM系统为范例详细介绍了一个无线通信系统的组成、空中接口物理层、Um接口的第三层协议、七号信令和通信的信令流程。 本书来源于通信人家园(bbs.c114.)非常热门的技术帖“无线通信原理通俗解读”。全书采用了独特的行文风格,大量采用“水煮”的方式来帮助读者快速而轻松地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本书在写法上没有采取先摆结论后进行解说的方式,而是先提出问题,再逐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读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向读者揭示无线通信的奥秘。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方式尤其有效。 本书可供无线通信技术的初学者和自学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无线通信从业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