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生产基本知识、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与安全守则、事故预防与处置、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典型事故分析。本书紧扣当前企业生产的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从业人员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本书适用于企业新工人安全教育使用,也可作为从事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本书由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工程系杨吉明主编。章由王卫国编写,第二章由张晓成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杨吉明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王松林编写,安全教育试题由李娟编写,刘玲同志参与了编写工作。 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浏阳市安全监督管理
本教材根据火工、烟火器件易燃、易爆特点,概述火工、烟火器件在各种能源作用下的引燃,起爆过程,分析造成燃烧、爆炸事故的内因及外因;重点介绍危险特征的实验测定法;阐述外有关防火、防爆、防毒的技术;系统安全分析及评估方法等。突出预防和预测的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书是高等院校火工与烟火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必修教材,也可作为硕士生、相近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火工安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从事火工、烟火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有关花炮生产知识读物屈指可数,而花炮行业中真正认真读过这些书籍的人也不太多,究其原因,作者认为还在于花炮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甚至在民间工艺的地位中还远不及刺绣、竹编等行业,投身于花炮行业的科技人员也是寥寥无几。现在,花炮行业就产值而言虽已居世界,但至今仍未建立该行业全国性的协会。地位的低下,行业的危险性等种种原因造成本行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不是花炮行业人员不了解花炮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而在于对他们的关心不够,在高危特种行业人员中,他们是被忽略的一群。他们没有行业人员等级规定。该行业生产到l989年才开始实行国家标准,对行业的管理至今还严重滞后。编写此书,奉献给花炮行业人员,希望能对花炮生产行业及管理人员有所裨益。 花炮生产,其安全、质量至关重要,因而出版一本面向企业管理人员和
本书为配合国务院令第466号《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的学习、贯彻和实施而编写。内容系统地介绍了民用爆炸物品的主要性能、品种,爆炸特性及其破坏作用,以及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可供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张国顺,1943年11月23日生于陕西省汉中市,1966年8月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特种化工专业,1978年-1980年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兵器工业部、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集团公司的质量安全部门工作至退休。从1990年起连续三届(每届5年)被聘任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先后担任火炸药组、爆炸组组长、综合组组长。2007年2月又被聘任为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 三十多年来,个人编著或与人
本册是《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系列丛书》的一个分册,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大纲(试行)》要求编制,其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经营安全基本知识、燃放安全基本知识、职业危害与职业病管理、事故应急与救援、典型事故案例及安全标志。全书语言简洁,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大量漫画的使用,增加了丛书的可读性,更有利于安全生产知识的有效普及。该书可作为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辅导用书。
本书从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两个方面介绍了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制作工需掌握了解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包括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各类产品各工序生产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具、设施及成品、半成品质量检验、产品设计、工厂布局和烟火晚会编排设计与实施等内容。 本书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鉴定用书,是考核鉴定前培训和自学材料,也是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师生复习资料,还可供从事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
本标准提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总体要求和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是企业自我评价或第三方评价的依据。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6章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社会公共安全应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正斌、亓希国、张国亮。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炸药爆炸的基本理论、工业炸药、起爆器材及起爆方法。爆破原理与爆破方法、爆破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等。 本书可作为爆破人员、爆破政长、安全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用书。
本书力争反映国内爆破技术领域*理论成就和先进技术成果,满足各相关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和对爆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炸药及爆炸的基本理论、爆破器材、岩石爆破机理、掘进爆破技术、台阶爆破技术、建构筑物爆破拆除技术、特种爆破技术、爆破安全技术和爆破施工机械等。每章附有习题,附录列有常用爆破术语英汉对照,以方便读者自学和查阅外文资料。 本教材既适用于军工院校工程力学、弹药方程与爆炸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也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矿业、交通、铁路、水电、土建等相关专业爆破技术课程教学,还可作为上述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教学、科研参考书。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提出。
本书结合实例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工业企业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消防安全管理、火灾预防基本措施以及消防设施和火灾扑救,从而使工业企业各类人员了解自身如何做好防火防爆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全书共十二章,包括:物资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理论,工业企业防火防爆安全管理,防火防爆基本技术措施,主要工种防火防爆,危险物品的储存,装卸和运输安全,粉尘爆炸的危害与安全防护,静电的危害与安全防护,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保护,消防设施与火灾扑救及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的伤员急救与处理等。 本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注重实用,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都能自学看懂。既可作为工业企业各类人员的消防安全技术自学用书,也可作为工业企业消防安全培训的教材,亦可供公安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劳动部门和相
本书共分12章,对军、民用火工品的结构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l章绪论介绍了火工品的基本知识、分类及技术要求;第2~11章分别介绍了用于引信传火、传爆序列的火工品、发射弹丸用火工品、导弹用火工品、索类火工品及工程雷管的设计思想、基本要求和存在的问题;第12章介绍了火工品的*发展及现状。 全书内容安排合理,深入浅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翔实。适合作为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兵器安全技术、武器系统运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用作相关学科或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对从事研究、生产、使用火工品的工程技术人员亦有参考价值。
本标准依据GB/T l.1—2009的规则编制。 本标准代替GB/T l7582--1998{工业炸药分类和命名规则》。 本标准与GB/T l7582--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乳化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粉状铵油炸药的定义(见3.1、3.2、3.3,1998年版的3.2、3.3、3.4); ——删除了命名方法中工业炸药名称组成中“特性或特征”的相关内容(1998年版的表3、5.2.1、5.2.1.3); ——修改了部分工业炸药的简称和代号,删除了“重铵油炸药”,将乳化铵油炸药的简称“铵油乳”改 为“重铵油”,代号“AYR”改为“ZAY”(见表l,1998年版的3.2); ——删除了铵梯油炸药、铵松蜡炸药、铵沥蜡炸药、浆状炸药、太乳炸药品种,增加了改性铵油炸药 品种,将“粒状粘性炸药”改为“粘性粒状炸药”(见表l); ——修改了工业炸药的类别,将乳化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膨胀型阻燃剂的阻燃机理、发展现状和展望;全面综述了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技术及其在塑料、纤维、涂料、橡胶、木材和纸张等领域中的应用,并提供了相关的分析方法和测试标准。全书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 本书可供从事阻燃材料研究、生产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所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兵器工业安全技术研究所和国家安全生产宜春检测检验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对原国家标准《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 50161—92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基本建设的有关政策,贯彻“安全,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对湖南、江西、广西等主产区30多个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生产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行业协会、科研检测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2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工艺、总图、建筑、结构、消防、废水处理、采暖通风、电气等专业的安全必要规定
本书是“爆炸测试技术”这一综合技术学科的英文版读物。章详细介绍了被测对象的性质,第二章简要介绍了爆炸测试系统配置、系统频宽与量程的选择,以后各章分别介绍了电探极法、电磁法、压阻法与压电法。全书用英文撰写而成,是作者多年科研与教学的结晶,实用性强,水准高,适合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使用,更可作为国内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双语教学教材。
全面、详细、系统地介绍了无声破碎剂及其静态爆破技术。从静态爆破技术发展概况,无声破碎剂的物理化学性能,无声破碎剂的研制、生产工艺、水化和膨胀机理、破碎机理,以及无声破碎剂膨胀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阐述了静态破碎的原理、技术、方法和工程实例,为国内填补了空白,为从事无声破碎剂的研制、生产和推广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一本权威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