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系列著作全面介绍常用钢类的成分、组织、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各钢类的相关标准及工程应用。本书为第一分册,除绪论之外,还介绍钢的生产与冶金质量、铁基二元相图与钢的相组成、合金元素对钢中相变的影响、合金元素对钢的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该书全面系统地涵盖了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深刻地描述和解释了物理冶金学中的大多数方法,其中轻合金物理冶金、钛合金物理冶金、原子探针场离子显微镜、计算冶金和取向成像显微镜等都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前沿。全书分为3册(上、中、下):上册包含第1章~第9章的内容,中册包含第10章~第19章的内容,下册包含第20章~第27章的内容。 该书为材料类的经典书籍,第5版在第4版(1996年)的基础上做了全面修改和扩充,且新增了几个主题以反映过去18年来物理冶金学的*新进展。 本书可供相关学科领域(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参考用书。
本书总结作者多年来从事有色金属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研究工作,内容涉及解决有色金属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的理论、方法、技术及系统实现等方面。书中提出智能集成建模的思想和智能集成建模的基本形式,阐述多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集成建模方法;讨论复杂有色金属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控制问题,给出智能优化控制的结构,论述操作模式优化问题;针对锌、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的冶炼生产过程以及铝加工生产的重大装备,详细说明智能集成建模、智能优化控制以及操作模式优化理论与方法在典型冶金工序和装备中的实现与应用。应用成果的介绍,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相关方法可为其他复杂生产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控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氢冶金的前沿理论和工艺技术,集中探讨了铁矿石还原过程中氢的行为和作用。具体内容包括制氢与储氢技术、氢气直接还原铁氧化物技术、氢气熔融还原铁氧化物技术、等离子氢还原铁氧化物理论、氢气在高炉炼铁和烧结工艺中的行为等。本书从基础理论、可行性分析、实验研究和工业应用等层面,对氢冶金涉及的理论和工艺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详细的阐述。 本书可供冶金工程、钢铁冶金专业,以及有志于氢冶金、低碳冶金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环境工程三废综合利用技术书,全书分为三篇十六章。上篇废水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水污染源,排放特点及利用方法,包括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及废水污染特点、回用原理,炼铁系统、炼钢系统、轧钢和铁合金系统的废水综合利用技术。中篇废气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气污染源及利用原理,炼铁系统、炼钢系统、轧钢和铁合金系统废气的综合利用技术。下篇废渣篇,介绍钢铁工业废渣的来源和综合利用原理,钢铁工业炼铁、炼钢、轧钢和铁合金系统各环节产生固体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技术。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参考价值,可供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和三废利用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回顾高氮不锈钢的发展历程,论述高氮不锈钢的制备技术和焊接技术,分析氮在不锈钢中的作用,介绍高氮不锈钢的典型品种及其应用领域。本书内容共6章。第1章概述高氮不锈钢的定义及其主要的组织性能特点,回顾国内外高氮不锈钢的发展历程,总结并阐述高氮不锈钢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指明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第2章从氮在熔体中的溶解行为和加压凝固行为两方面入手,详细阐述高氮不锈钢的冶金学理论。第3章从常压冶炼、加压冶炼等方面,概括高氮不锈钢主要制备技术的特点及其装备。第4章阐述高氮不锈钢的焊接难点,详细介绍其主要的常规焊接和特种焊接技术。第5章从氮在钢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对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影响,阐述氮对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作用机制。第6章介绍国内外高氮不锈钢典型钢种的化学成
全书共9章,第1章介绍典型钢铁冶金固废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物性,为确定其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第2章介绍转底炉碳热还原处理含铁尘泥工艺技术;第3章介绍转底炉二次尘泥提取氧化锌工艺技术;第4章介绍烧结电除尘灰提取氯化钾技术;第5章介绍烧结电除尘灰提取氯化钾联产碳酸钙和硫酸钾的技术;第6章介绍硅铁矿热炉微硅粉碳化法制备白炭黑技术;第7章介绍高炉渣制备多孔吸声材料技术;第8章介绍钢渣制备多孔吸声材料技术;第9章介绍钢渣制备泡沫混凝土技术。本书通过介绍典型钢铁冶金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可为钢铁行业实现节能减排,拓展冶金固废的高效利用途径提供参考。
《现代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卷》主要介绍了铝、镁、铜、铅、锌、钛、稀土和贵金属等典型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全书共9章,主要包括氧化铝、铝电解、镁冶金、铜冶金、锌冶金、铅冶金、贵金属冶金、稀土冶金和钛冶金等内容,各章均按照金属提取或制备过程的特点,着重介绍了提取工艺的发展历史、基本化学原理、主要工艺流程和设备及原材料特点等内容,力图通过详细的原理及工艺介绍使读者了解和掌握有色金属冶金的基础知识。 《现代冶金工艺学:有色金属冶金卷》涵盖了轻、重、稀、贵等多种有色金属提取冶金原理与工艺,具有较强的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作为高校冶金工程及相关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改善各种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及研究其冶金学现象5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写作上力图用目前公认的学术理论来分析、介绍过去的学术观点和最近的科研成果,以期对未来钢铁技术的发展会有所帮助。本书可供焊接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相关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为方便读者理解,对一些较难理解的术语给出了大量的注释。 本书重点介绍了船舶、压力容器、桥梁、海洋工程结构、输油电气管线、建筑结构等典型焊接结构用低合金钢的焊接性能和焊接冶金学。 书中以从早期的焊接技术到当代的先进技术进行了介绍,由于篇幅限制,对某些文献也未能详细介绍。本书为科技书籍,除个别情况外,省略了开发新钢材、新技术的公司名称及商标。全书力图采用规范学术用语及单位,然而对不同时代的物理量单位也未能完全统一,近年来的研究成
本书结合我国工业窑炉节能现状及节能潜力进行分析,讨论了工业窑炉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全面阐述了工业窑炉一般工作原理、工业窑炉燃烧节能分析、工业窑炉传热过程节能分析、工业窑炉热工控制系统分析和工业窑炉系统节能热力学参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玻璃窑炉节能、水泥窑炉节能和其他工业窑炉节能以及先进燃烧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书中对各种工业窑炉所涉及的设计及节能理论做了详尽的介绍。本书可供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能源和节能技术领域的科技、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厉衡隆、顾松青主编的《铝冶炼生产技术手册》由中国铝业公司牵头,组织全国铝行业的生产单位、设计院、研究院、高校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而成。 《铝冶炼生产技术手册》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铝冶炼工业的各个主要领域。对各领域涉及的基本概念、定义、流程、生产工艺及设备、主要工序以及相关参数,对每一类产品的性质、应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等,均有表述。所论述的内容,既包括该领域成熟可靠的生产过程和技术,为相关工程设计、建设、技改和生产运行提供依据,也指出了该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新鲜思路。本手册分上、下两册,共九篇,分别为:概论,铝土矿,氧化铝,化学品氧化铝,电解铝,铝用炭素材料及氟盐,精铝、高纯铝和电解共析法制取铝合金,铝及铝合金的铸造,再生铝。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上册包括:绪论、矿山地质及水文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地面总体布置、矿山岩石力学、露天矿穿孔设备、爆破工程。中册包括:露天开采、地下开采。下册包括: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特殊条件矿床开采、矿井通风、矿山压气、矿山防排水、矿山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灾害及治理、数字化矿山、采矿系统工程、矿山项目经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评价、安全评价。本书为中册。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我国非煤固体矿产采矿技术、采矿方法与采矿设备,内容涉及与我国金属矿开采有关的所有专业,既有基础性的理论,又有前沿技术,是我国几十年广大矿业科技工作者采矿理论与技术的积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矿山的科研和设计、施工建设、矿山生产技术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使用;亦可作为
本书系统介绍了来源于煤、生物质的碳资源经甲烷化反应转化为天然气的技术路线,主要工艺步骤包括气化、气体净化、甲烷化、气体提质。本书还详细比较了主要技术选择,以及技术选择对下游工艺和整个工艺链的影响,并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合成天然气生产的各种新工艺,包括了电能转气技术的工艺设计。本书适用于从事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合成天然气催化剂与工艺研究、设计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或参考书目。
从2004年开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每年组织编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反映上一年度有色金属主要品种及行业运行发展情况,并以内部资料的形式,在每年一度的理事会上发放给各位代表,满足政府有关部门与相关单位需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发展报告》具有连续性、史料性、系统性和独立性的特点,与协会出版发行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和《有色金属信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是协会会员企业、理事单位、相关从业人员、有关部门与机构及时了解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年度概貌的重要窗口与权威资料。全面记述2020年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报告》基本沿承过去连续17年以内部资料印刷的框架结构与主体内容,分为综合篇、专题篇、品种篇、统计篇,其中,品种篇包括铜、铝、铅锌、镍、钴、镁、钨、钼、锡、
本书汇集了现行黄金标准70项。本标准汇编中收录了2007年迄今的有效黄金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广大从事黄金行业的读者提供了**有价的参考资料。本书可供黄金行业等的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监督检验、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对外交流人员使用。
全书共二十七章。章至第七章主要介绍冶金炉设计计算的基础资料和常用的通用设备,其中筑炉材料一章介绍了筑炉技术和*的筑炉材料。第七章介绍了常用的冶金钢结构材料及部件的计算方法和例题。第八章至二十六章全面介绍的19种有色冶金炉的设计,每种炉型均包括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及例题、实用炉型的结构参数和技术经济指标。第二十七章介绍了新型冶金炉窑。 全书的公式省略了推导过程,给出了设计计算常用的公式数据表和图表。为便于结构设计,各章均附有典型炉的设计图。 书末的附录共7部分,各种常用数据共71个表。
厉衡隆、顾松青主编的《铝冶炼生产技术手册》由中国铝业公司牵头,组织全国铝行业的生产单位、设计院、研究院、高校等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而成。 《铝冶炼生产技术手册》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铝冶炼工业的各个主要领域。对各领域涉及的基本概念、定义、流程、生产工艺及设备、主要工序以及相关参数,对每一类产品的性质、应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等,均有表述。所论述的内容,既包括该领域成熟可靠的生产过程和技术,为相关工程设计、建设、技改和生产运行提供依据,也指出了该领域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新鲜思路。本手册分上、下两册,共九篇,分别为:概论,铝土矿,氧化铝,化学品氧化铝,电解铝,铝用炭素材料及氟盐,精铝、高纯铝和电解共析法制取铝合金,铝及铝合金的铸造,再生铝。
陈新民是我国著名的冶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陈新民文集(上下)》共分四部分,卷:陈新民科学教育思想与方法的创立与形成,其中分中南矿冶学院的筹备成立与校庆活动,考察学习,学习与提高;第二卷:冶金物理化学理论的创立与形成,主要内容包括:清华大学学位论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其他学术论文;第三卷:冶金物理化学学科建设,主要内容为:《冶金热力学导论》、《火法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第四部分为附录,主要内容包括:陈新民年谱(1912—1992)、给组织的思想汇报和指导的博士论文摘要。
本书主要介绍了各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设备与控制技术,淬火冷却介质的特性及其冷却技术,以及热处理畸变控制与裂纹预防,如畸变模型与模拟技术,还介绍了热处理总体过程和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其中包括炉温均匀性测定、成本计算、脱碳控制等。本书由世界上热处理各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撰写而成,反映了当代热处理工艺技术水平,具有先进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热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产品设计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本汇编收集了截至2011年7月底以前出版的生铁、铁合金及其他钢铁产品标准共77项,其中国家标准41项,冶金行业标准3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