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装裱历史悠久。本书汇辑有关书画装裱技艺的二十六种古籍,并作标点、注解、今译,又在“释义”中较详尽地介绍了现代书画装潢技艺,书末附图、格式十五例。内有明清专著《装潢志》《赏延素心录》全文,唐《历代名画记》、宋《画史》、《书史》等九种典籍有关章节,后魏《齐民要术》至清《一角编》等十五种古籍中的装潢短论。原文以善本校订,注译深入浅出,释义通俗易懂。 本书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历代装裱的技艺、材料、经验、历史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技术、学术、资料诸价值,实用性强。
国际形势和科技文化发展瞬息万变,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新生事物层出不究,由此衍生出了新学科、新术语,对原有的词汇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各行各业都急需适合客观形势需要的专业词典。有鉴于此,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了这套《实用翻译词典系列》,系列内容涵盖了印刷出版、环境科学、金融保险、文物考古、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我们以各领域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为主,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翻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文件等书刊中积累下来的丰富资料,使我们收纳的词汇更具专业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尽可能多地纳入新词、难词,使其既适用于专业人员和翻译人员的职业需要,也适用于专业人员对外对各类专业知识有兴趣的读者。词典编排采用英汉汉英对照,力求合理,使用方便。书后还附有各有关专业的缩
设计者喜欢在他们的设计中融入特别的元素,让设计显得出众。这些特殊处理常常是使得观者与设计产生共鸣的要素。然而,这些特殊的润色成本常常是昂贵的,而且要正确地运用它们也相当困难。 这是一本涉及到数百种处理方式的指导书,并讲述了在你的设计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处理方式的相关知识。你将获悉众多设计理念、难点、缺陷,还有那些富有经验的设计者运用那些设计效果的心得体会。
李彭、万达主编的这本《纸箱生产技术》是“全 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 五’规划教材”中的一本。 本教材按照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与要求,基于纸箱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将 全教材内容分为十个项目。项目一介绍瓦楞纸板和纸 箱的特点、结构与分类;项目二简要介绍瓦 楞纸板和纸箱的成型原理、生产工艺与设备功能;项 目三介绍纸板生产前胶黏剂的制作工艺与过 程;项目四~项目七介绍瓦楞纸板的生产过程与品质 控制;项目八与项目九介绍纸箱的印刷与成 型过程;项目十引入实际工作案例将整个生产过程与 知识贯穿起来。这样的教材设计既符合高职 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和实践性。 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作为高等院校高职学生 包装技术、包装设计和印刷技术等专业相关 教材,也可作为相关培
本书主要介绍所丝网印刷制版、设备、材料、工艺,除了介绍它们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介绍了丝网印刷的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等。 本书主要是作为印刷包装类院校的学生学习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包括为企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的教材,还可作为其他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杨菁、黄友金编著的《瑞安东源:再现木活字印刷》一书从文明史、科技史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的印刷史,有助于传承文明,弘扬中华文化。印刷术属于科技范畴,本书作者在查阅诸多印刷术专著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发展过程,使读者得以对此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有关长期来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如印刷史的源流,也择要予以说明,并将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介绍给读者。本书将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放在东西方印刷术发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中国文化及瑞安地域特色两方面来论证东源何以成为祖国伟大发明的鲜活见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借鉴日本、韩国经验,对东源木活字印刷的承传发展作了某些思考。
本书主要介绍所丝网印刷制版、设备、材料、工艺,除了介绍它们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介绍了丝网印刷的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等。 本书主要是作为印刷包装类院校的学生学习用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职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包括为企业培训员工,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的教材,还可作为其他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标签印数500问》本书较全面地对标签生产及印刷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进行了设问及解答,包括:标签基本知识、不干胶标签印刷、条形码标签、射频标签、防伪标签、标签印刷工艺设计、标签印刷工艺、不干胶标签印后加工工艺、标签印刷加工设备与材料、标签的贴标工艺及设备、标签的检测、标签生产涉及的标准等。
国际形势和科技文化发展瞬息万变,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新生事物层出不究,由此衍生出了新学科、新术语,对原有的词汇又赋予了新的意义。各行各业都急需适合客观形势需要的专业词典。有鉴于此,我们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编纂了这套《实用翻译词典系列》,系列内容涵盖了印刷出版、环境科学、金融保险、文物考古、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 我们以各领域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为主,并结合我公司多年来翻译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文件等书刊中积累下来的丰富资料,使我们收纳的词汇更具专业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尽可能多地纳入新词、难词,使其既适用于专业人员和翻译人员的职业需要,也适用于专业人员对外对各类专业知识有兴趣的读者。词典编排采用英汉汉英对照,力求合理,使用方便。书后还附有各有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