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西北诸河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域广阔,包括塔里木河和准噶尔、青海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羌塘高原等内陆河以及外流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跨新、青、甘、藏、内蒙古、冀六省(自治区)。区内主要是绿洲经济,戈壁沙漠比重大。《中国河湖大典 西北诸河卷》(以下简称《西北诸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西北诸河的自然状况,真实记录西北诸河的变迁、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历史,以及各河湖水系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西北诸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为世人了解西北诸河、关爱大西北、治理保护和开发建设大西北服务。
《中国河湖大典黑龙江、辽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松花江、辽河河湖自然状况,真实记录松花江、辽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历史以及松花江、辽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本书的编纂出版,将为广大读者提供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松花江、辽河河湖信息和人文史实,便于人们了解和认识松花江和辽河,分析和研究流域水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促进松辽流域水利工作和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本书为黄河小浪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的工程规划卷。主要内容包括黄河径流、洪水、泥沙特性分析,工程规划、工程规模研究,水库泥沙及影响分析,水库防洪、防凌、减淤、灌溉和发电作用研究,以及经济评价等。黄河泥沙多、含沙量高,居世界之冠,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悬河,威胁防洪安全。解决黄河下游洪水、泥沙淤积问题,解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高含沙水流的泥沙问题,保障工程的安全正常运用,是小浪底水利枢纽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书中对这些重要问题在充分总结黄河和其他河流水利水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了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成果介绍。 本书内容丰富,反映了研究成果的先进性水平,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的有关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创建的7项关键技术,形成黄河流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的适应技术体系,显著提升流域应对干旱的水资源调配技术水平。取得流域干旱、洪水发生和演变的特征以及灌区灌溉需水对干旱的响应等3项认识,形成黄河流域水旱灾害中长期演变的科学认知基础,提高流域应对干旱与洪水的管理能力。开发的3套模型系统,形成支撑旱情实时监测与应对干旱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平台。
《水资源系统规划模拟与优化配置》在对国内外有关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的前提下,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中云南省部分调查评价、分析预测得到的基础数据为背景,以MIKE BASIN为辅助工具,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建立了省级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水资源模拟系统,完成现状年、2020年及2030年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模拟。综合应用或改进了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系统动力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大系统分解协调与自优化模拟、地质统计学等方法途径,较系统地研究了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纵向岭谷等交互作用下的滇中高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并将水资源配置管理工具软件MIKE BASIN成功地应用于区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大型引调水工程调水规模论证、河流水量分配等领域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实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社会水循环的基础知识、研究现状与进展的论述:“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模式及耦合机制;社会水循环系统结构、动力机制、通量演化机制与规律;工业、农业、生活、第三产业和人工生态等行业用水需水基本原理和节水减污的调控机制;国内外城市水循环演化规律和城市单元用水系统分析;城市水循环系统演变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控的机制与策略;流域、行政区域、城市单元等不同尺度社会水循环过程模拟模型的研发,以及在海河流域相关单元的实证研究等。
本书系《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综合卷》。全书在实地考察、综合调研与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东北地区水资源、自然历史、生态与环境、农业与土地利用、林业、城镇化、矿产与能源、水污染防治及重大工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解决方案和建议。 本书可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决策的依据,也可供科研院所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水资源脆弱性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而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加剧水资源的供给压力及脆弱性。本书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提出了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调控对策。在理论方面,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从水质水量水生态综合管理角度,引进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多属性评价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和四维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耦合VIC模型,模拟HadGEM2-ES模型下未来RCPs情景下流域降雨、蒸发、径流量的变化。全面分析了黄淮海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
《淮河志》是中国江河志的组成部分,共分七卷,各卷独立成书。内容包括《淮河大事记》、《淮河综述志》、《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淮河规划志》、《淮河治理与开发志》、《淮河水利管理志》、《淮河人文志》。 本卷为《淮河水文·勘测·科技志》,全书共分水文、勘测和科技三篇,主要记述淮河流域水文、水利测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水利科学技术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卷可供水利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高等院校师生参阅。
山西省水利厅组编的《山西省历史洪水调查成果》共收录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山西省所调查的665个河段,1287段年的历史洪水成果。每个河段包括:洪水调查整编情况说明表、洪水痕迹及洪水情况调查表、洪峰流量计算成果表、横断面测量成果表及调查河段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全书按水系分六册刊印,为便于应用和洪水重现期考证,每册前面有全省汇编说明,后面附有本水系历史洪水文献资料。《山西省历史洪水调查成果》为设计洪水计算,分析研究洪水发生的地域差异以及变化规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资料。可供从事山西省工程水文计算及有关水利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的水管理(共3册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第4版)》围绕“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的水管理”这一主题,以全球视角、翔实数据和大量案例,全面分析了世界水资源领域*进展、主要挑战、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深刻论述了水与人类健康、减少贫困、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纽带关系,从政策和管理层面提出了应对涉水挑战的建议方案和具体措施。全书篇幅宏大,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堪称当今世界水资源管理的知识宝库。
冯普林、石长伟等编著的《渭河洪水泥沙与水资源研究》是陕西省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间渭河基础研究部分成果的总结,主要分析研究了渭河洪水、泥沙与水资源的若干重大问题。《渭河洪水泥沙与水资源研究》可供防洪减灾、水文水资源、河流泥沙、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灌区专项普查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灌溉面积、灌区数量与 分布及灌排渠系状况等内容,并对大、中型灌区进行了重点介绍。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以城市供水水源为主要对象,研究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全书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及其危机状况入手,明确了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内涵;本着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思想,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论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介绍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以及含H2S水、高硬度水、高盐度水、高硫酸盐水等其他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技术;从水资源的能源属性出发,建立了水资源的能源利用概念,论述了工业废热水利用、污水热源利用、地下水冷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水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后,从水量、水质和能量角度论述了水源地保护工程技术,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评价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节水、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
《九省运河泉源水利情形图》是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前后的佚名人士所绘,距今已有二百多年。该图详尽绘制了从绍兴经杭州到北京的运河沿线船闸、河壩、支流来水和运河水分流等水利情形,并将从两湖经江西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漕运也纳了运河水系之中,作了较为简约的反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特藏精品。浙江古籍出版社将此图仿真复制出版,对于弘扬千年运河文化,推动运河文化的保证和早遗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水利厅编著的《山西省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精)》共收集整理了山西省历次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8 324断面次,遍及全省119个县3949个村。为方便使用,成果分市按流域水系编排,每市均附有清泉水流量调查断面分布图。《山西省清泉水流量调查成果(精)》中成果将为山西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可供从事山西省工程水文计算及从事农村水利和小水电站规划设计工作的广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收集了60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技术方案、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与实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湖泊、流域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与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煤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循环冷却水、淀粉废水、稀土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硅棒切片废水、木糖废水、电子工业废水、肉类加工工业废水、医药工业废水、油脂加工工业废水、钢铁废水、制药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制糖废水、味精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皮毛废水、集约化牲畜养殖场废水等各种废水的处理;生态公厕微生物与水处理技术;污泥处理处置;Orbal氧化沟工艺与设备等。 本书针对不同特点的水处理工程进行客观地评述和总结,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
本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4卷。 本书是一部涵盖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 约、保护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专著。全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水生态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中国主要水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中国水资源管理与体制机制创新、中国水利科技发展与创新、中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及其发展目标、中国水资源配置总体思路与格局、新时期治水思路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深入的探讨,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容翔实。 本书可为各级决策者、规划者、管理者,以及从事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各类国际组织、有关科研院所、企业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师生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大型文献集成之一,将成为国内外图书典藏的理想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大河。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脉。《中国河湖大典·长江卷》(简称《长江卷》)是一部全面反映长江流域河湖自然概况、真实记录长江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历史的重要基础性文献。《长江卷》的编辑出版,向广大读者展现了长江流域江河湖泊的壮丽画卷和人文韵脉,为社会各界提供了系统、准确、丰富、新颖的河湖信息;既是对长江流域河湖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实践的回顾,也是对未来治水事业发展的展望;既是为存史,更是为当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经理运河:大运河管理制度及其建筑》用传统史学方法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原因,运用传统史学研究的方法从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中梳理大运河管理制度的演变脉络,洞悉大运河管理制度演进分期 与朝代更替不相吻合而呈现跨越朝代周期的动态发展规律,分析得出大运河管理制度的二元性特征是大运河的重要成就之一。研究从制度层面出发,*后落实到对管理建筑的研究。把大运河管理制度与管理建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管理制度的运作与管理建筑空间分布的关联性,研究管理制度对管理建筑的选址、布局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管理建筑的平面布局,克服了目前大运河研究中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相分离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