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安排编制的。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关系到水电水利工程是否可行的根本性地质问题,在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就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勘察内容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具体的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和有关评价标准等没有作规定。为做好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勘察研究工作,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地震部门的有关标准,编制了本标准,就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及评价标准作了规定。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的经验,搜集了有关部门的资料,吸取了有关的科研成果。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
本教材是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本教材分两篇:第1篇为水利工程图识图常识,第2篇为水利工程图识图实训。其中第2篇由7个工作任务组成,分为闸类、坝类、泵站、渡槽与倒虹吸、农桥、跌水、堤。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城市水利、水土保持、治河与防洪等专业的教学,并可用于成人专科学校同类专业教学,还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水文基础知识、水文资料的收集、水文统计、年径流的分析与计算、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及径流调节计算等工程水文基础知识。 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水利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水利水电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师生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2001)及“水利水电产品标准编制十五计划”,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 l.1—2000)的要求。为保证在辟j水文仪器的产品质量和使用年限碍到有效控制.进一步规范水文仪器的使用寿命与报废程序,避免因长期使用而破陨、陈IH或综合性能已严重降低的水文仪器仍用于水文测验,影响水文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编制本标准。
本规范系在行业标准《海港总体及工艺设计规范》(JTJ211—87)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港址选择、平面、装卸工艺、铁路、道路、给水排水、供电照明和连续输送机械系统控制、通信和船舶交通管理、助航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 关于规范的名称,根据1996年8月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表》的规定,以及国内外有关行业的情况和部审会的意见,将原《海港总体及工艺设计规范》改名为《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本规范共分11章51节,4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 本次主要修订的内容包括港址选择,煤炭、矿石、散粮、集装箱码头的装卸机械选型和工艺布置,港口主要建设规模的确定,油品码头与其他货种码头的安全距离,辅助生产建筑物指标,设计船型尺度,环境保护及公用设施等。增补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小型港口和大型深水码头
本教材在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河海大学和武汉大学共同进行编写。全书共分17章:第1章至第5章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检验和校正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6章至第10章介绍小地区控制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第11章至第17章介绍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大坝、隧洞施工测量,渠道和线路工程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以及大坝变形观测的有关内容。 《水利工程测量》主要供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土木建筑类等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和供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制订的。 为了做好水电水利工程边坡设计标准制订工作,在全面总结了水电水利边坡工程勘测、设计、治理和监测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必要的科学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水电工程岩石边坡稳定分析方法和安全系数》、《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计算软件研究》、《降雨暂态水荷载的估算方法研究》等专题研究。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责解释。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经审查,批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发布。标准编号为SL299-2004。 本标准自2004年8月1日起实施。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书共有8章和10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目的、程序、工作内容、测绘精度以及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作了统一规定; ——规定了各类地质现象测绘调查的内容; ——规定了成果资料整理及检验的要求 对SDJ15-78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对结构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前引部分; ——增加了术语 ——增加了基本规定和资料检验的内容; ——进驻外地质测
本标准依据《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1—2009)对《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275—2001)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表层型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 ——第2部分:深层型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 本标准与SL275—2001版比较有下列变化: 一—体例格式按照GB/T1.1要求进行编制; ——规定了核子水分—密度仪经过标定和校正,其检测结果可作为工程质量评定和验收的依据; ——增加了有关仪器使用的辐射安全要求。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款有:第1部分7.1.2f)、附录B,第2部分7.1.2f)。以黑体字标识,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
本次局部修订是在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I211—99)的基础上,对第4.8.10条和附录A进行的修订,内容包括航道边坡坡度和设计船型尺度。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I211-99)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我国沿海港口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港口建设技术和造船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该规范中的航道边坡坡度和设计船型尺度已不能适应目前港口建设的要求。为此,交通部水运司组织中交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和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对《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JTJ211—99)的航道边坡坡度和设计船型尺度部分进行了局部修订。本次局部修订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吸收了国内外港口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和有关科研成果,经广泛征求意见修订而成。 本次发布的局部修订内容替代《海港总平面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对DL/T5074—1997《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在修订中坚持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先进性,引进成熟的工程经验和勘测方法;强调现场勘测质量,更加突出岩土工程分析,注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岩土体的整治和利用等方案的优化和论证.本规程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5MW~1000MW级新建、扩建、改建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场地及各类建(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测。其他机组的发电厂可参照使用。
本书是根据试验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精心编写而成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精确度。 本书共15章,内容包括:WES实用堰的过流能力,平底闸泄流能力的粗估,泄水建筑物闸门局部开启的泄流能力,高速泄槽的流速系数,泄水建筑物消能工类型的选定,连续式挑坎挑流消能工的选定,直线型窄缝(宽尾墩)挑坎挑流消能工,斜切式挑坎挑流消能工,消力池尾坎(消力槛)的泄流能力,底流消能、面流消能和戽流消能,宽尾墩—消力池消能工,面流一水垫塘式消能工,掺气挑坎挑流的水力特性,底部通气防蚀设施,水工模型试验基础等。另外,在附录中还列出了本书涉及的主要公式。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和设计人员在进行类似的水力学问题研究、选定泄槽体型和相关的水力计算时参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海岸与河口水运工程建设及其模拟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统一、规范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研究工作,确保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交通部组织了本规程的编制。 本规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海岸与河口潮流定床模型试验、潮流泥沙模型试验、波浪泥沙模型试验、河口人海船闸模型试验、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三维潮流泥沙数值模拟及波浪泥沙数值模拟等。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各有特点,在使用中应该发挥所长,有机结合。 本规程共分10章64节304条,6个附录,并附有条文说明。 本规程由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会得到不断发展,请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的基本项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规则与代码格式; ——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索彦、姜德文、鲁胜力、李智广、何兴照、赵院、严慕绥、刘宪春、罗志东、曹文华。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星明。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本教材是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而设置的一个学习领域,以安徽省已建、在建、病险水库加固的水利枢纽工程为载体,以专业核心课程《水闸设计与施工》、《土石坝设计与施工》中的案例为实例,与核心课程紧密结合,包括:水工建筑物壁面静荷载分析与计算,有压管道的水力分析计算,渠(河)道水力分析计算,闸、堰泄流能力分析与计算,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计算,渗流基础。各项目配有例题、常用图表和技能训练题。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院校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给水排水、城市水利、水土保持、治河与防洪等专业的教学,并可用于成人专科学校同类专业教学,还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在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并已获准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十三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几何体,轴测图,立体表面交线,组合体视图画法及尺寸注法,组合体视图识读,视图、剖视图和剖面图,标高投影,水利工程图,房屋建筑图,计算机绘图基础等。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各专业,同时可供相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中读读者参考。 本书的配套教材《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张永良主编)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安排进行制定的。 本标准体例格式遵循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
本书介绍了沙质海岸风沙运动、波浪理论、泥沙特征、泥沙的输移运动、海域含沙量特征、海岸变化及海岸变化模拟等内容。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的要求,对DL/T5050-2000《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紧密结合水电水利行业坑探技术的发展状况,突出安全和环保工作。 本标准与DL/T5050-2000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增加了导爆索网路和导爆管起爆网路; ——增加了预裂爆破; ——增加了爆破器材的检验; ——增加了出渣作业有关环保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F、附录H、附录I、附录; ——补充了供风、供电、供水等内容; ——调整了一些章节和附录。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DL/T5050-200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均为资料性附录,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
本书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全书共分16章:第1章至第5章介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测量仪器的构造、使用、检验和校正方法,以及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第6章至第8章为地形图测绘,包括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测绘和地形图的应用;第9章为施工测量基础知识;第10章至第13章介绍水利工程的测量方法,包括渠道测量、水库大坝施工测量、水闸施工测量和隧洞施工测量;第14章至第16章为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介绍了全站仪的原理和几种常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GPS系统、数字测图的方法等。 本书力求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适用于高职高专及成人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监理、环境治理等专业使用,也可供从事以上专业的技
陈彩苹、刘普海编写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第2 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2005年版高等学校精品规划教材《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修订。测量误差基本知识单列为第五章,并增加了非等精度观测平差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两章合并为第六章控制测量;其他章节不变。对传统的、已不常用的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或删减;详细介绍了CASS软件在数字化制图及工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中增加了CORS基站及其应用内容。每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书后附有主要仪器技术参数和参考文献。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水土保持工程专业、水文地质专业、水资源管理专业及港口与航道等专业的本、专科教学用书,也适用于上述专业的成人教育和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