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张军主编的《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河道工程建筑材料、河道管理基本知识、河道堤防工程施工技术、河道堤防加固技术、河道病害工程维护技术、河道堤防抢险实用技术、堤防护岸工程的技术措施、河道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河道特殊河段的治理方法、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典型的河道维修工程,介绍了河道在治理方面的工作。《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是在学习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编写而成,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河道工程施工·加固·管理与实例》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通俗易懂,既可供水利建筑、河道管理及环境、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高等院校的师生的辅助教材和参考书。
《渭河下游泥沙冲淤及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三门峡建库前、后潼关高程变化以及渭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并对不同流量级洪水位的变化、洪峰传播时间和洪峰流量沿程变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应用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对典型场次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并对不同系列水沙条件作用下潼关高程对渭河下游泥沙冲淤过程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潼关高程控制下,渭河下游河道的泥沙冲淤过程及对洪水位的影响。
《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以大量的工程实践为基础,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湖泊河流环保疏浚的理论、技术方法和工程应用,以促进我国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作的有序发展,确保环保疏浚工程在湖泊河流治理中的效果。全书共16章,对环保疏浚的理念与工程效益、污染底泥的分类及疏浚要求、环保疏浚工程的总体设计、技术特点、工程勘测、疏浚设备及其选择、污染底泥疏挖设计、堆场的选择与设计、疏浚污泥的余水处理、环保疏浚的二次污染防治、疏浚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利用、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监理与环境监测、工程效益评估、环保疏浚成本以及工程招投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对国内外重要环保疏浚工程项目实例进行了论述。
本书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经 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训练演练的组合,介绍了训练 场设施设备管理和使用、堤防险情模拟出险、训练演 练自动控制等方面内容。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关于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机理的研究,包括崩岸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对崩岸研究的现状与护岸工程技术的发展,崩岸与防治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崩岸与河道平面变形的关系及河势控制,崩岸形态分类及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等,并重点就崩岸机理中的水流泥沙运行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以及特殊形态——“口袋型”崩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研究与实践,在根据护岸工程类型、材料、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抛石护岸机理的研究成果和新材料护岸的试验成果,并全面提出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指标,后又总结了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的经验,并展望发展前景。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学者、河道整治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指南,展示了把具有可修复性的基础设施和具有适应性的洪水风险管理进行融合,形成综合的洪水管理方法的可行性。本书为现有防洪工程的管理,以及新的防洪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在对紧急洪水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将来相关政策和实践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未来需制定的关键的法律法规。作者强调了洪水风险管理这一核心概念,为读者提供了更好地进行防洪设施可靠性和适应性评估的工具和技术,使他们*终能制定出基于准确风险认识的强健决策。
本书选编了作者在治黄工作期间撰写的有关洪水、冰凌预报和研究方面的著作,以及在国内外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水文情报预报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黄河洪水冰凌预报方案、中国河流冰情、黄河冰情预报模型及应用研究、黄河冰情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本书可供治黄科技人员和水利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系统总体集成平台构建,第3章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究,第4章面向防汛主题的知识管理与信息集成,第5章基于工作流的防汛业务集成化方法,第6章洪水预报系统设计与开发,第7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第8章河库防洪调度系统设计与开发,第9章防汛会商平台及其管理系统,第10章防汛抢险决策方法集成化研究。《大型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可供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水利信息化、水资源管理等与水利相关行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部门从业人员借鉴、参考和使用。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系统治理技术》着重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宏观规律,阐明了分汊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和原则,提出了三峡水库蓄水后设计水位计算方法,对长江河工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并行计算方法和三维可视化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航道整治、河床演变分析、河流模拟、工程规划与设计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用书。
今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这是一个让治河人容易回忆往事的年头。6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经历,对4万治河人来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故事。本书编者走访了百余名老治河工作者,收集了上千幅老照片,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既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临黄河视察的历史时刻,又有谢会贵、刘同昌这样的普通黄河职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漫长岁月;既有治理黄河的重大事件,又有修防、勘探、水文等各条战线上治河人的平凡工作;既有黄河职工与惊涛骇浪、高寒缺氧奋力搏斗的画面,也有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 黄河,一条自然的大河,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河上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这条河、并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的人。本书的出版旨在将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
盛丰所*的《土壤优先流运动的示踪成像技术与 分形模型模拟》系统介绍了染色示踪成像技术和离子 显色示踪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这些技术开展 了试验分析,对入渗条件与优先流运动关系、入渗均 匀性和灌水效率以及土壤大孔隙发育特征与效应等重 点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介绍了土壤优先流流动分形 的本构方程,建立了本构方程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 和发展了土壤优先流的水流运动控制方程和溶质运移 控制方程,评价了分形模型模拟土壤非均匀水流运动 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有效性,同时对影响模型模拟预测 结果的参数和条件开展了敏感性分析。 本书可作为从事土壤水动力学、水土环境学、非 饱和带水文学等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
本书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三峡、葛洲坝两大水利枢纽工程大江截流及围堰设计、施工、运行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国内外已建水利水电工程截流围堰以及在河道流水中直接修筑土石坝设计、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全面介绍有关设计施工方案比选、设计计算、科学试验、原型监测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内容。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实例丰富、资料翔实,特别适合于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工程项目业主单位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科研人员、教师及研究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兴建平原蓄水调节水库,丰蓄枯用,已成为山东省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搞好平原水库建设,统一平原水库工程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够安全有效地调蓄水量,满足工业、农业及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等需要,按照国家《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水利部《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93)、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山东省地方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的要求,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总结了山东省平原水库工程建设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内其他地区的有关经验,并与国家相关的标准相衔接。本规范在编制调研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大学、胜利油田管理局、
本书汇集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防洪减灾重大问题的若干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进一步加强防洪减灾和管理,提高主要江河的防洪标准,降低洪水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容包括:防洪区范围界定与划分方法、洪水风险与洪水风险图、土地利用的洪水风险管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防洪减灾对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模式的研究、区域防洪减灾对策。 本书适合水利规划、设计、研究人员,各级政府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水利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本书是为适应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人员的上岗、培训需求而编写的实用性教材。全书共分十一章。*章介绍城市污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第二章介绍水环境和污水处理的基本标准(包括设计规范和排放标准);第三章介绍了污水水质指标和污水处理常用知识;第四章介绍城市污水处理的方法分类及常用污水处理工艺;第五章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第六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第七章介绍污水处理的运营管理;第八章介绍污水处理厂内常用设备及其检修;第九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电气与自动控制的管理;第十章介绍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生产与应急预案;第十一章介绍污水处理的化验与监测。
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是一项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流域治理工程,对淮河流域低洼易涝地区进行治理,对于提高淮河流域内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低洼地区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意义重大。但本工程范围大,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4省共计20片平原洼地,治理总面积9742.9km2,工程施工、占地将对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潘轶敏等编著的《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研究》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建设运行可能造成的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河道疏浚底泥环境影响、区域累积性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减缓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另外,本书以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项目为实例,对世界银行贷款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淮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环境影响
本书以河床演变学和河流地貌学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充分考虑水沙过程与河床演变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原型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学模拟计算为主要技术手段,把河道萎缩及其致灾作用视为水沙过程变异条件下河道系统的新的响应过程,认为是整个河流系统自适应调整的必然结果。研究内容包括水沙过程变异背景下的河道萎缩过程、规律及其致灾机理,以及河道萎缩的治理对策和实践效果分析等。该书还综合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河势稳定原理的黄河游荡性河道整治机制研究”、科技部创新项目“‘二级悬河’控制指标研究”等的重要研究成果。
李蘅、谢学伦、马永锋、汪贵成、陈彦生编著的《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灌溉排涝工程“人水和谐”时代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等。 《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农田水利与农业水土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教育、环保及军工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是“新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由参与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坝基防渗建设的相关专家从工程技术角度出发,对高原寒冷及深厚覆盖层上进行坝基防渗处理所采取的重要设计方案、解决的主要难题进行了系统总结,主要介绍了深厚覆盖层上防渗形式的选择及坝型比选、现场防渗试验方案的论证、85m深防渗墙下接65m深砂砾石帷幕灌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监测设计及成果分析等内容。本书图、文、表、照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平实,着重于工程纪实,对高山峡谷地区深厚覆盖层的防渗处理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技术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相近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