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结构毁伤力学是研究在战争环境载荷作用下舰体结构抗爆与防护设计方法和毁伤程度评价方法的一门科学。朱锡、张振华、梅志远、侯海量所著的《舰船结构毁伤力学》涵盖了作者团队成员20多年对舰艇结构抗爆抗冲击与装甲防护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了舰体结构在武器命中后可能受到爆炸与冲击载荷的表征与计算方法、舰体结构在该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或毁伤破损程度计算方法,以及舰体结构毁伤程度的表征和评价方法等问题。《舰船结构毁伤力学》可供舰艇结构抗爆抗冲击设计者使用,也可为提高舰艇毁伤打击效果提供参考。
本书全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内河航道建设的悠久历史、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阐述了内河航道建设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的合理性和在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中的优越性,强调了内河航道和航运事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书共分4篇,包括古代航道建设,以流域为单元的高等级航道建设,跨流域现代运河建设与高水头通航建筑物,航道规划研究工作回顾。
本书全面反映了首届舟山中国船模大赛的情况,对广大船模制作者和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本书分为仿古型和工艺观赏型两大类船模,其中有古船、渡船和客船、渔船、货船和集装箱船、工程船及军舰等船模,分别配有文字说明,共有图142张,文字约4万。既是有关船舶知识的科普书籍和词典,又是宣传舟船文化、船模产业文化的图书。本《图集》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文字通俗流畅,使人们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船舶和海洋经济的了解,以及对中国舟船、船模及其文化的印象,加快船模制作产业化,使船模在走进博物馆的同时,走入市场,走进千家万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船模产业随着造船工业共同繁荣。
本书以作者在通用电气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西屋公司30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在美国纽约商船学院15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编写而成。是作者在2011年由CRC出版社出版的《船舶电力系统》的姊妹版。这是有关船舶电力推进和电力电子系统的首次综合,除此之外,海洋工程师所关注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也在本书中进行讨论。 本书共分四篇,包含16章内容。篇为船舶电力推进和海洋能源发电技术所需的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篇详细介绍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各种推进电动机,包括美国为未来舰船研制的高功率密度永磁和超导电动机。第三篇介绍近几年新兴的海洋波浪能源、洋流能源和海上风电等海洋能源发电技术。第四篇介绍大型电气或机械系统集成所需的能量储存和系统可靠性方面的知识。本书的篇包含有大量的例题以帮助读者
《船舶图析》完整地、详尽地介绍了船舶基础原理、系统构造及船业知识,包括当今世界船舶科学的技术信息。它在日本深受读者大众喜爱,曾多次再版,可谓书。它的中译本保持了原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以及知识性、可读性的特点,并且为方便对船舶用语的查阅及对照,增加了中日英词目索引。因此,《船舶图析》适合大学生相关专业的学习使用,同时也适合我国船舶爱好者以及广大读者的阅读。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钢质焊接船体装配的基础知识和各工艺阶段的主要施工方法。在内容上既注重了目前正在采用或逐步推广的新工艺、新技术、又介绍了修船工艺和典型钢结构产品制造工艺。 本书可作船舶技校船体装配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在职装配工培训之用。
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波公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使命。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作为新中国远洋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波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充满了风风雨雨,有创业的艰难,斗争的残酷,合作的分歧,改革的阵痛,发展的彷徨,市场的冲击,更有成功的喜悦和事业的骄傲。60年一路走来,从起初的步履蹒跚、夹缝求生,到如今成为世界重大件设备货专业化运输企业的翘楚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典范,诚属不易。回顾一代代中波人走过的足迹,憧憬中波公司美好的未来,编写出版60年《中波轮船股份公司发展史》,意义深远。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亟须各种生产建设物资和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力支持,打破对华海上禁运和封锁,打通海上经济航路迫在眉睫。
《沉没的真相:梦幻巨轮泰坦尼克》内容简介:1912年4月14日晚,号称“永不沉没”的梦幻奢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上撞上了冰山,永远地沉没在冰冷的大西洋底。这是当时最严重最悲惨的海难事故。但是,起航之前——她真的自称过“永不沉没”吗?当时最豪华的巨轮真的超载,并没有做好安保措施吗?起航途中——她真的超速行驶,导致了悲剧吗?究竟是船员疏忽还是设计者自负,抑或是技术缺陷,让她无法摆脱撞上冰上的厄运?海难发生时——船员真的强迫三等舱的人滞留,以至让他们失去生命了吗?有目共睹的“神秘船”为什么没有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真的存在吗?
本书共分五章,具体介绍了船用管材与管路件及船舶管路系统原理,结合管系生产设计的基础知识,对船舶管路的制作、安装和运行试验方面进和地详细阐述。本书可作为船舶修造企业和技校及职校的教学培训用书,也可作为船舶专业的员工自学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