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篇,包括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船舶耐波性的相关内容。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三个篇章。本书既继承上一版教材的优点,又贯彻教学内容更新改革的精神,增加近期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新兴技术与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实践性,适合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船舶原理(下册 第2版)》为下册,第三篇船舶推进以螺旋桨推进为主。除阐述螺旋桨的基本原理、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影响、空泡现象及桨叶强度外,着重讨论螺旋桨的图谱设计及船一机一桨的配合问题。关于螺旋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及螺旋桨的激振力等问题也做必要的介绍,此外还概略介绍了普通螺旋桨以外的
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本书图文并茂,侧重中国航海历史人文,拟在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融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以及考古发掘新成果。在编写体例上,读本将突破以往注重以年代为主线的方式,拟以航海若干主题为线索,注重技术与文化同步梳理,内容涵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舟船、航海技术、港口、海外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文明成果,并将其置于世界航海史视野下,形成对照视野,体现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联系。形式上,该读本注重结合海博馆藏品与展项,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读者系统、有序、深入浅出呈现中国古代航海文史知识。
国际海事组织(IM0)2011—2015年发展战略确定了九大发展趋势:“持续的全球化趋势、海上安全、海上保安、更高环境意识、提高航运效率、重点关注人、海上人员、统一实施IMO公约、技术是改变海运的主要动力。”徐国毅等编著的《船舶安全管理与航海新技术》共分七章,主要内容为构成目前国际海事安全和防污染公约体系的四大公约及其*修正案、船旗国和港口国检查的*发展、与海上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内船员工作和管理规范、主要的航海新技术发展、影响海上安全和航运效率的海员职业道德规范、典型的海事案例等。本书特别强调了危险品运输、船舶资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以及包括防海盗在内的海上应急反应体系。
本书作者在原铁道部科技开发重点科研课题和中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基础上,结合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工程理论和结构特点,调研收集了国内外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资料,结合相关拱桥的科研的理论研究、设计复核计算分析、钢桥的制造工艺过程了解、实桥的施工试验监测控制、养护维修方法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地归纳分析与总结提炼编写而成。 全书共由十一章组成,主要内容为:论述了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国内外的发展与技术特征、计算分析理论;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结构体系、设计流程、主要结构形式、构造特点、构造细节、结构特性、结构设计参数优化选择和静动力分析与结构效应;新型钢箱组合结构拱桥的制造和施工的关键技术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型钢箱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测控制
本书是作者15年来在世邦集团对企业管理进行思考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总结,以新上任的经理人为主要读者对象,内容分为 如何成为部署愿意追随的主管 非财务人员的主管的基本财务知识 以及 领导力 等内容。本书可用作货代行业企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其他行业经理人的读物。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阐述了金属凝固的基本原理与凝固技术及其新成果与进展。全书共六部分,内容包括:绪论、金属液态成型基础、液态金属的凝固及其组织与控制、铸件凝固缺陷及控制、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凝固技术。 《金属凝固理论与技术(第2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既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和金属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通用教材,也可作为材料加工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参考用书及有关领域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常红主编的这本《港口起重输送机械》是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是按“港口起重输送机械”课程标准编写。《港口起重输送机械》书共分三个模块,模块一:起重机械,主要内容包括:起重机械类型、起重机械性能、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桥式起重机、轮胎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模块二:集装箱机械,主要内容包括:集装箱机械类型、集装箱龙门起重机、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模拟驾驶操作、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模拟驾驶操作、集装箱正面吊运机、集装箱牵引车与挂车。模块三:输送机械,主要内容包括:输送机械类型、物料的基本性能、带式输送机。 《港口起重输送机械》作为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专业及相关专业高职、中专教学用书,也可供港口职工技能培训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共分四篇八章。篇为船用泵与空压机,内容包括往复泵、回转泵、离心泵、旋涡泵、喷射泵、空压机等;第二篇为液压元件与液压甲板机械,内容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舵机、起货机、锚机和绞缆机等;第三篇为船舶制冷装置与空调系统,主要内容为制冷原理、制冷设备和制冷系统;第四篇为船舶海水淡化与辅锅炉装置,主要内容为船用锅炉、海水淡化装置。 船舶辅机是高等航海院校轮机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本书是轮机工程专业船舶辅机课程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海运类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轮机员、机务管理人员、水运院校学生,船检和港监等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阐述船舶总体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船舶总体设计的概况,船舶设计阶段划分,船舶设计的方法及特点;第二章介绍船舶重量和容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章介绍船舶主尺度和排水量确定的原理和方法;第四章介绍船舶型线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船舶总布置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第六章介绍船舶技术经济论证的原理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生以及高等院校航海类、航运管理类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主要介绍船舶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船舶电网、船舶配电装置、电气测量仪表、船舶电站自动控制原理、船舶电力系统保护及船用保护电器。总结归纳船舶电力系统的设计内容、要求和设计步骤,电缆的选择、电力负荷和电网电压降的计算方法,船舶电站容量及负荷计算的方法,并车条件和操作、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合理分配,并举例分析。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包含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知识,力求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理论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每章配有本章导读、本章小结及思考题,以加深读者对重要内容的理解。 《船舶电站及其自动化/船舶电气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船厂
由刘晓丽主编的《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及*的项目化教学方案编制,凭借大量教育实践积累和多年船舶修造中的生产经验,以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选取十个实训化项目。 本教材以现代船用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及中速四冲程柴油机为实例,详明地阐述了柴油机各部件拆装和系统维护管理所需的理论、技术要点和质量标准,操作性极强,使学生能更快、更顺利地适应轮机工程技术的生产岗位。 本教材是针对高等教育船舶动力装置技术专业编写的,其还适用于从事轮机修造从业人员的自学。
《用于海上载体的惯性导航系统》叙述了用于海上运动载体的几类惯性导航系统(半解析式、几何式、解析式及捷联式)的设计原理。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的仪表组成。首次关注激光陀螺仪及其在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不同惯性元件的误差特性,结合各元件的实际误差模型重点分析了各类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书中还介绍了用于高纬度地区(如:极区)的惯性导航系统设计时导航坐标系的选择问题。特别给出了转子采用非接触支承的不可控陀螺仪(如:静电陀螺仪)的漂移特点,分析了基于这种陀螺仪设计的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原理。 《用于海上载体的惯性导航系统》既可供从事船用惯性导航技术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也适合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
高桩码头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重要码头结构型式,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应用。由于高桩码头的结构特点,其安全性和耐久性一直备受业界的关注。在长期的实践中,高桩码头的使用者和相关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其在服役期的变化规律,详细地掌握了常见的病损、病害及其原因,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养护管理经验和维修技术。本书总结相关经验和技术,供码头的使用者、管理者、设计人员和检测维修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有关学校的师生参考。
船舶是复杂产品,船舶制造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本书是在现代造船模式基础上,以敏捷造船为目标,以交货期与成本控制为中心,以流程优化为前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平台,实现对生产要素资源、制造过程、管理环节的集成管理,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信息一体化下均衡、连续、高效的总装造船管理模式。 本书在对船舶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的理论基础、船舶制造流程、船舶集成制造管理体系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船舶集成制造环境下的船舶设计管理、工程计划管理、物流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后,对船舶集成制造管理的信息化平台的功能架构、信息集成模型、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编者开发的船舶集成管理软件的部分功能。 本书可作为船舶工程管理
本书是根据高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一门专业教材。全书共分ll章,系统地介绍了船舶建造概论、船体放样、船体钢料加工、船体预装配的工艺装备、船体部件的装焊、船体分(总)段装焊、船舶总装、船舶防腐与涂装、船舶下水、船舶试验与交船和修船工艺等内容。内容的选取和工艺方法的引用以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为主,大、中、小型船舶兼顾。本书论述清楚,内容全面,系统性强,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和自学。 本书除了供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之用以外,还可供造船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之用。
本书在回顾国际上不同航运中心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对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义、特征、发展模式等进行描述,分析未来航运中心的发展趋势。回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历程,阐述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模式的选择、时序,给出相应的发展政策建议。 本书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组织撰写,可供与航运中心建设相关的部门和读者参考,也可供航运管理、交通运输、外贸运输等专业学生学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