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合规管理指导手册:法律解读 风险防范 合规文书 问题答疑》一书依据新的《物业管理条例》编制而成,由《物业管理条例》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物业管理有关的法条解读、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物业服务合规管理文书、常见物业服务法律问题答疑五章组成。 本书采用图文解读的方式,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要领并学以致用。本书注重实操性,以精确、简洁的方式描述重要知识点,满足读者希望快速掌握物业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 本书可作为物业公司基层培训的教材,物业公司也可运用本书内容,结合所管辖物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物业服务工作标准。
本书阐述了现代汽车工业新的技术突破,探索了当今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内燃机技术、变速器技术、底盘技术的进步,以及与汽车相关的数字控制、生产制造和材料技术方面的创新。新型汽车在性能、安全性和高效性方面有了巨大提升,电动汽车成为绿色能源的代表,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芯片则重新定义了驾驶的本质。本书探讨了这些改变以及背后所蕴涵的工程和技术细节,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书适合对先进汽车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汽车从业人员、高校学生还是爱好者,都可以从中了解到当今新的汽车技术趋势,并获得灵感。
本书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两个部分。基础篇介绍了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Abaqus软件基础、道路工程中常用材料模型和UMAT的编写、单元及网格划分技术、inp文件用法;应用篇中采用实例的形式,分析了道路工程(包括部分岩土工程)中的典型问题:包括沥青路面结构的裂缝问题和动态响应问题、沥青路面结构的车辙问题及摊铺温度场分析、软土地基上路面结构和桥台地基的沉降问题、路堤边坡稳定性问题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传荷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轮胎振动噪声问题、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细观分析等。
《公共交通系统原理 规划、运营与实时控制》一书全面阐述了如何从物理模型视角系统地思考公共交通问题,既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公共交通系统基本问题的基础理论,又提供了容易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实用方法。内容涵盖传统的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也覆盖了互联网技术和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型出行服务。本书共 11 章,首先系统介绍了公共交通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从规划、管理和运营三个维度,分析面向不同城市和地区,如何结合其特点设计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然后详细介绍了四种分析工具:时空图、排队图、优化和量纲分析;紧接着介绍了如何基于交通预测来进行规划,包括摆渡车系统、交通廊道、网络系统和灵活公交,内容涵盖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之后介绍了如何在中短期内通过资源管理实现公共交通系
本书立足于全球数字化的时代背景,深度剖析了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之道,详细阐述了如何将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ICT,与交通业务场景深度融合,赋能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综合大交通体系。书中分享了航空、城轨、铁路、公路、物流、港口六大交通垂直子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大量实践案例,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带来启发,也呼吁更多 懂行人 共同探索和研究,合力推动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综合大交通 时代将带给世界崭新的体验与美感,昂首翘望这一新时代的到来。
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精选100 个关注度高的维修实用技术问题,涉及的品牌和车型有比亚迪 秦 唐 元 ,特斯拉,北汽新能源,吉利EV300、EV500,荣威E550,长安EM80,奥迪A6L 混动,奔驰S400 混动、EQC 纯电动,宝马750Li 混动,路虎揽胜混动等,主要内容包括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电驱系统、电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故障检测和维修技巧,书中插入了大量彩色图片,有利于帮助读者学习和理解。 本书内容精炼,实用性强,适合一线汽车维修人员以及汽车职业院校师生阅读。
本书是结合参与施工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宣武门车站下穿既有二号线宣武门车站工程、太兴铁路新风平岭隧道侧穿既有隧道工程等,参考借鉴北京地铁五号线上穿一号线区间工程、四号线上穿一号线西单站工程等工程实践,经总结、提炼完成的。本书共分九章,涵盖了概述、工程环境调查及安全性评价、沉降控制标准确定、下穿施工技术、侧穿施工技术、上穿施工技术、监控量测、浅埋暗挖法施工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和下穿既有线工程实例等。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城市交通学总论,简单扼要地介绍城市交通学的学科定位、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回顾交通学理论建立和建设过程;阐述城市交通学的应用理论科学属性和关于城市交通学的几个关键问题;评述城市交通学面向时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城市通学的创新价值和实践价值;讲述以城市交通学为主要内容的城市交通交叉学科建设。下篇分三个板块阐释城市交通学的基础问题。板块,关于国情。介绍我国城市化地区形态和城市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围绕行政制度、财税制度展开。第二板块,关于国家战略抉择与城市交通学。围绕当前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展开,包括 双碳 目标、信息化时代以及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第三板块,关于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从国际视野出发,厘清国际国内 城市交通
本书主要介绍基于Autodesk公司IDSU2020 (Infrastructure Design Suite Ultimate 2020)中的Civil 3D 2020和InfraWorks 2020软件平台的BIM模型创建及应用全工作流程。操作手册式地介绍从软硬件环境的配置,到地形影像基础模型的建立,以及核心的道路工程路线、路基模型、交安工程(标线、护栏)以及附属工程(地下管网、电力浅沟)BIM模型的创建。此外,还介绍了定制化的道路样式创建以及BIM模型VR设备的接入和展示方法。
书号:9787547129258 书名:湖北省地形图(立体全开) 定价:200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 132号《关于下达201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 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的修订工作。 本规程是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以下简称“原规程”) 的全面修订,经批准后以《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颁布 实施。 本规程修订遵循布置合理、管控有效、安全可靠、便于实施的原则,体现以人为 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现场安全作业管理,保障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 辆运行的安全,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修订后的规程包括14章和 两个附录,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 (1)增加了基本规定、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 作业控制区布置等3章。 (2)将原规程特大桥
南沙大桥项目的控制性工程是两座超千米级悬索桥,而索塔和锚碇是大跨度悬索桥结构的重要构件,索塔将悬索桥的活载、恒载、风载等其他荷载传递到下部的塔墩和基础,锚碇将主缆的拉力传递到地基。作为悬索桥的两个关键部分,锚碇与桥塔的建造过程非常重要。因此,《虎门二桥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系列:锚碇与索塔篇》首先结合桥址处环境与设计要求,叙述了锚碇与索塔的设计构造与施工过程;再结合项目锚碇与索塔的特点,分别分析了锚碇与索塔建造的重难点;后以重难点问题为导向,对于锚碇,叙述了超大超深地连墙的建造与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与信息化监测、锚碇结构混凝土与锚固系统的建造过程等内容,并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问题总结与优化提升。对于索塔,叙述了索塔基础的建造、超高塔柱与横梁的快速施工、索塔的预留预埋施工等内容,
为厘清汽车碳排放, 本书将汽车碳排放划分为汽车生产碳排放、汽车行驶碳排放和汽车上下游碳排放三类; 运用需求/ 产业预测、情景设置、排放分析三个模块, 对当前汽车碳排放以及基线情景、双碳情景下的未来汽车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 针对汽车碳排放的重要排放源, 从低碳制造、低碳交通、低碳材料、低碳能源四个维度探讨减碳的技术路径、减排成本、责任主体和措施建议; 畅想了双碳目标下的汽车新生态, 结合国际零碳汽车相关政策和国内外汽车企业的碳中和目标, 围绕我国的汽车零碳之路, 提出了汽车产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作为科普读物阅读, 更适合汽车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双碳研究人员、汽车政府管理部门、关心交通领域减碳的研究人员作为产业研究的读物, 也适合汽车、交通等领域高等院校教师和学
本书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在阐述目前我国静态交通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问题,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静态交通管理平台的重要性。通过建立静态交通管理平台有效落实城市静态交通管理工作,并构建区域停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静态交通管理平台获取相关数据,对区域停车场综合服务能力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管理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推广新技术应用等,从而提升区域范围内静态交通管理效能,提高城市静态交通管理水平。
本书内容结合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这些年来和高校联合的科研成果,重点从通风空调系统、照明系统、自动扶梯等几个能耗大户,分析能耗的组成和特点,结合新设备、新技术及机电系统智慧运维提出能效提升的解决方案。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对于车站能耗大户通风空调系统的专业技术标准,业内一直存在争议,本书给出一些实际的测试结果、科研成果,抛砖引玉,供大家共同探讨。本书编写团队成员均为具有多年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过多地、多线的轨道交通建设,相信本书的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暂无内容简介。。。。。。
蒋先刚,男,湖南永州人。华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研究所教授。1982年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198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图学研究生班毕业。1997-1998年英国Strathclyde大学国家访问学者,2003-2004年英国Cranfield大学国家访问学者,已发表学术论文130篇,编著书10本。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图形学、工业测控、机械电气CAD/CAM/CAE。
本书以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而临的问题为研究背景,以牛鲜食品、牛鲜农产品以及医药冷链品的不同特征,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决策预测、统计技术、风险建模等工具和方法,对冷链物流系统的脆弱性风险、运营风险、商业模式风险进行分析和建模仿真,并对冷链企业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预测,结合信息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治理机制设计,为冷链物流风险管控提供指导措施。
本书内容全面,从信道、组网、仿真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而且涵盖了美标、欧标和中国主导的标准;其次关键技术体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分析了当前热门的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联网、车联网与无人驾驶、车联网与车路协同、车联网与Telematics之间的关系;第三,介绍了车联网应用怎么去开发,特别是支撑应用的中间件如何搭建,可以让读者明晰开发的脉络和思路。此外,还介绍了跟车联网相关的测试场,现在测试场也是遍地开花,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测试场的差异,让大家了解测试场建设的内涵。还结合车联网大数据进行了介绍,这个目前也是热门技术之一。写作上从标准、技术、应用几个环节展开,内容分隔非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