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介绍环境微生物学中重要的微生物、微生物所依赖的不同环境的特性、检测微生物及其活性的方法,还评价了微生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位作者是亚利桑那的亲密合作伙伴,在环境微生物学中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却又相辅相成。这些涉及领域广泛的研究为本书阐明重要的知识点提供了大量例证。多位撰稿人的贡献也使此书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延续性,内容上则与当下的研究前沿基本一致。根据读者的需要,导读版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所配光盘包含原著彩图。这本适用于环境微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也可以作为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参考书。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系列:陆面观测、模拟与数据同化》围绕陆面过程的数据同化方法框架,从数据源、模型参数化、同化理论和同化方法的应用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水分和能量循环的定量描述手段。~3章介绍目前先进的监测手段和可用于数据同化系统中的数据源,包括我同风云卫星和美国NASA卫星的系列数据。第4、5章讲述青藏高原陆面过程模拟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并论述水文模型参数化和参数估计的新方法。第6~10章介绍数据同化的桐关理论和方法,并重点探讨了数据同化系统中模型误差和观测误差的估计方法以及多尺度卡尔曼平滑框架。1~14章讲述数据同化的应用,综述了颇具影响力的北美陆面数据同化系统,并给出了同化方法应用于土壤湿度、作物模拟和水文模型参数估计等研究领域的实例。《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系列:陆面观测、模拟与数
《现代环境毒理学》共四篇三十七章,是一本大型环境毒理学著作,力求从各个领域全面介绍现代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技术。篇(章至第六章)主要介绍现代环境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历史,对环境污染危害健康的基本规律、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和致癌变、致畸变、致突变的基础理论和新发展进行了论述。第二篇(第七章至第十五章)论述了9个主要环境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内容和新进展,除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之外,《现代环境毒理学》新设立工业环境毒理学、室内环境毒理学、纳米环境毒理学、食品环境毒理学、生物环境毒理学及现代环境分子毒理学等分支学科,拓宽了本学科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第三篇(第十六章至第三十章)对16类环境污染物(或因素)的毒性及其防护进行阐述,包括大气颗粒物、大气气体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的思路、方法、原则和目前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动向。针对当前主流城市温室气体研究组织和结构,介绍和对比了其研究方法和特征,同时选择纽约、伦敦等典型国际大城市,系统详尽地介绍其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方法、排放情况和减排模型及对策。本书基于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与排放因子数据库和项目多年的研究实践与应用成果,提出中国城市适用的温室气体清单研究方法,并且针对每一计算环节,逐一了适用的排放因子。本书不仅在理论层次上保证了前沿和全面,且在实际层面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书可供关注和研究气候变化、温室气体、环境、生态和节能减排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
本文集收录了卡尔松环境美学论文十八篇。本文选力图系统反映卡尔松环境美学的整体学术面貌。从历史时段上说,编者精心选择了卡尔松教授在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既有他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美学草创期所写的论文,又有2009年卡尔松出席在中国召开的国际环境美学学术研讨会时所提交的学术成果,这些文章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卡尔松环境美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路径。从空间领域上讲,编者着意挑选了卡尔松在环境美学各分支领域最有影响的论文,其论域从自然美欣赏一直到人类环境中的建筑、园林、农业景观和环境艺术,此可见出卡尔松对于环境美学的广泛贡献。,还有卡尔松教授专门为本文选所写的序文和由编译者所写的一篇全面介绍卡尔松环境美学基本轮廓的文章。这些文章合起来,应当能为国内的卡尔松环境美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文献基
《地下水与土壤修复:成熟技术的工艺设计和成本估算》以修复工程设计及成本估算基础开篇,着眼工艺流程的设计与开发,在论述地下水、土壤修复的主要成熟技术之后,以成本估算和生命周期分析结束,可供污染场地修复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专业学生参考。如作者所言,设计和成本估算是《地下水与土壤修复:成熟技术的工艺设计和成本估算》的重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这也是我们选择在现阶段翻译《地下水与土壤修复:成熟技术的工艺设计和成本估算》的主要原因。
《竞技运动训练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丛书·中国教练员培训教材:运动心理学前沿》展现了运动心理学的历史演变及运动心理学家的职责;阐释了自我知觉系统、运动自信、归因与控制、运动定向、成就动机、道德发展与运动行为的关系;以及运动目标、运动损伤、心理流畅等专题的介绍等内容。
本书建立了深圳湾地表水环境信息管理与事故应急决策系统,利用此系统可对水环境信息进行科学精细管理。此系统是以“3S”(RS、GIS、GPS)技术为支撑,以EFDC水环境数学模型为内核,对地表水质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数据共享、实时预警和科学决策的一体化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可为深圳湾水系水环境的管理和事故预警提供手段和工具。对于深港两地的水环境污染治理、质量评估和突发事故决策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亦可为其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的参考。本书可供从事水污染评价与控制、水资源保护的科研、规划、设计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文根据大量野外考察资料和历史记载数据,通过对青藏高原晚新生代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生态环境的变迁研究,客观而科学地探讨了整个青藏高原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第四纪以来地质活动的规律。从不同角度对青藏高原近千年的生态环境变迁进行解读,力图展示青藏高原生态变迁的基本过程,预示未来发展趋向,为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生境丧失是当前地球上的主要事件之一,Hanski在本书中对生境丧失和破碎化的生态学后果给出了深入而详尽的阐述。本书分五个部分:(1)生境,对生境定义、分类、破碎化景观中的生境特征等进行了阐述,这是本书的基础部分;(2)生境丧失,对生境丧失的类型、森林、湿地及若干种小生境的丧失给出了介绍;(3)个体、种群和物种对生境丧失的响应,对生物的生境选择、破碎化景观中从个体到物种水平对生境破碎的响应等进行了机理性的探讨;(4)生境丧失和灭绝,主要论述集合种群在破碎化生境中的动态和灭绝;(5)萎缩的世界,对保育、生境恢复以及社会与自然关联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Hanski强调世界范围内的生境丧失导致的后果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是需要知道景观水平上的种群动态以评估其现状并努力避免在未来发
《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方文献为主,在追溯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梳理和探究了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四个主要理论流派(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主张、哲学基础、论证策略,以及各自所遇到的批评和挑战。并试图以道德境界论为理论架构,探讨与整合西方环境伦理学四个主要流派的可能性与途径。《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可供伦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高校师生及环保事业的从业者、关心环境保护的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