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基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当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影响的背景下,我国要怎样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进行能源转型,优化国内的能源结构?全球诸国家又将怎样共同应对能源和环境危机,进行碳减排? 本书从全球视角出发,以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与市场机制由国家垄断走向市场导向这两大发展趋势为主线,详细叙述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能源结构特点和能源转型过程,展现了各国能源转型中的问题、痛点及成功经验,并揭示了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的能源转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书汇聚了作者有关美国西部环境史的多篇论文和学术讲演。本书首先介绍了西部史的发展过程及新西部史的基本特点,对新西部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阐释,并研究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等内容。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史的三个主题即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个人自由与集权问题展开。本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环境史等专业的人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16年、2017年“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讨会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研讨会已召开了2次,包括2个开幕式致辞和6个专题。研讨会上所有专家的发言均进入了书稿。全书内容分9个部分(含附录),对应相应的专题,具体为:环境治理转型与环保治理体制改革、区域流域环境治理体系、环境行政执法体系、环境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环境治理体系、区域大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环保管理体制。这6个专题均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总体看,问题导向突出,逻辑架构完整,框架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观点鲜明。
《滇池沧桑--千年环境史的视野》的内容提要如下:千百年来,滇池环境变迁的根本特点和总体趋势是“人进水退”。优越的生存空间和重要的战略地位,使滇池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和兵家必争之地。从“涸水谋田”到“围海造田”,从内地化到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表现了人口集聚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水争地、与林争地的博弈及人类的高歌猛进;与此同时,在自然演变及人类干预的双重影响下,滇池环境日益脆弱,水域不断萎缩,水体污染变质,自净能力及多种功能逐渐丧失,在加速“小化”、异化、毒化、老化中迅速“退化”。滇池水危机与“公地悲剧”,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旷日持久的滇池治理保护中,调动了不同方面、不同层面越来越多人、财、物的投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水环境空间结构日益趋向顺应自然、尊重自
《中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实践与展望》从国际、国内城市矿产的发展历程着手,介绍了城市矿产的基本内涵以及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积极意义,探讨了我国典型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建设现状及典型示范基地的实践经验,同时结合发达国家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识别了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后展望了我国城市矿产的未来发展前景。希望《中国城市矿产开发利用实践与展望》的出版能够对我国城市矿产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国家 林业局、山西省人民政府及山西省林业厅的重视和支 持下,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已经完善,并建立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的管理工作 有章可循,在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机构 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洪亮、张峰主编的《山西芦芽山***自然保 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内容包括保护区概况, 大型真菌、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植被类型、昆虫 、鱼类、两栖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动植物资源,以 及生态旅游和保护区评价等。
1987年,东三岔试点小流域通过了海河水利委员会验收;1992年,汉家川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鉴定;同年妫水河期重点工程通过北京市水利局、财政局的验收;1995年,通过了全国水土保持执法试点县的验收。1997年,妫水河第二期工程通过验收;2000年,通过了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的验收并被正式命名,同时有4条小流域被命名为全国示范小流域。截至2008年,延庆县水土保持机构组织了妫水河重点治理、白河水库上游重点治理、中德合作造林、生态县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建设、土地出让金返还建设、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北部治理等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由散点式治理,经历了重点小流域治理、清洁小流域建设阶段,发展到大流域(区域)的整体治理,实现了从传统治理方式到现代流域管理方式的转变, 水土保持工作积小成为大
《环境仪器分析》共分为1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城市化是目前世界性的发展潮流,这在世界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也出现了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等诸多问题。北京作为我国国际化大都市,正经历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诸多问题并存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面向更好的可持续的未来,是目前我们必 须面对的,也是许多科研与管理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以求的研究目标。贾宝全等编著的《北京城市景观生态与绿色空间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为指导,利用北京_1985年、1995年、2000年和2007年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LJCC)图件为基础,以GIS为工具,结合主成分分析、空间变化可视化等新的研究方法,从北京市区域和不同生态分区两个空间尺度,对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探索。 考虑到城市的固有特点,又利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和四川省水土保持局合作研究项目“岷江、沱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成果的理论总结。既有基础研究任务,又有应用于实践的需求。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力图应用现代水土保持学、恢复生态学的前沿理论,指导岷江、沱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实践;同时又力图在实践中,突出重点,并力求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为此,特别强调深入实际,从观测、试验、调查中获取手资料;强调区域分异因地制宜与流域完整系统的协调、统一;强调定性理论的探索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强调研究成果在流域管理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主要包装物特性与资源再生实用手册》介绍了塑料类包装、金属类包装、纸类包装、复合包装、木竹类包装、玻璃类包装和陶瓷类包装七个主要类型包装物的原料来源、种类与特征、性能与应用、安全与环境影响、废弃与回收等主要特性,列出了主要包装物分类表,为对包装物进行生命周期评价及相应的环境管理技术与制度研究提供了基本资料。可供从事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生命周期评价、包装产品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借鉴参考。
全书共分为:执行概要,政策建议;1.污染减排政策分析与评价;2.污染减排的国际经验;3.“十一五”污染减排的压力态势分析;4.污染减排总体战略;5.产业结构减排;6.治理工程减排;7.监督管理减排;8.行业污染减排案例研究;9.“十一五”污染减排的战略建议,10.结论与建议。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是首次由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两项主要污染物控制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在此期间,环保规划在明确“十一五”环境保护奋斗目标、统筹安排环境保护重大任务、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研究编制显得尤为重要,一开始就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环境保护部的直接领导下,规划财务司全程参
本书为21世纪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新编系列教材。共10章,主要包括:环境管理的认识,介绍环境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环境法律法规;区域环境管理,阐述我国城市、农村、流域环境管理的方式方法;环境质量管理,按环境要素分别阐述环境质量管理中防治各种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作内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等两个制度为主线,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角度阐述我国现阶段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污染源管理,主要介绍国家对污染源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技术与手段,主要阐述常见的环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等。本书以满足高职高专环境类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实用性、兼顾系统性。它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环境管理、环境保护等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相关领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十余年来,我国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范围和程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钢铁工业更是抓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机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到2012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柱和保证作用的同时,钢铁产品出口的数量和品种档次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当然,也遭遇了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不断的反倾销调查。到“十一五”末期,铁矿石极高的对外依赖度,已经严重威胁了行业的安全。从广义上说,这些都暴露了钢铁企业环境体系的不健全。 进入“十二五”以来,特别是2011年4季度以来,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微利时代到来了。节能减排、环保搬迁的压力越来越大。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邯郸钢铁公司等企业先后建成了花园式工厂
扭转局势、保护和重塑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办法就是“蓝碳基金”.即北半球国家需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付给南半球的国家或团体。很多亚洲国冢,包括中国,其盐性沼泽和红树林旁边拥有良好的海草河床。这个想法并不是那么牵强。在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等合作框架之下,很多国家有可能会同意支付发展中的经济体一定的资金来保护存在于森林之中的“绿碳”。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联合国“减少森林砍伐和退化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计划秘书处,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竭力促成一些试点项目。这些项目由挪威等国资助,将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展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农林业中心,在全球环境基金的资助下,在西肯尼亚、中国、尼日尔和尼日利亚的农民和土地所有
《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由宋言奇所著,在系统分析环境保护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传统的农村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的机理以及演变,根据新的社会形势与社区自组织现状,提出当前以及未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应走制度资本与社会资本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道路。为此,需要合理划分政府与社区各自的作用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合作;需要从能人模式走向公众参与,建立农村公众参与机制;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的重要载体;需要打破社区的封闭性,实现开放型的社区自组织;需要有相关的体制、制度、法律以及政策为自组织提供保障。 《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社区自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可供环境管理的工作者以及农村社区基层工作者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
本书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三峡库区水环境状况及其对消落带土壤环境的影响,消落带土壤对水环境的影响和消落带水、陆生态系统复合特征及功能潜势等问题,探讨了消落带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提出了消落带生态系统调控的主要方法。 本书可供资源、环境、农业、土壤、生态、水土保持等专业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阅读和使用。
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水土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多年来,围绕着水土流失与生态治理的重大课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淮河水利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书从调查研究、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等方面系统总结出很多丰富的经验。 本书可供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的教学
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化石能源的枯竭是不可避 免的。而且,化石能源及其衍生品的使用也导致了生 态环境的恶化,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用可再生 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用绿 保型产品取代以塑料、 化学合成纤维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衍生品已成为未来的 发展趋势。 本书对绿色可生物降解纤维素基复合材料进行了 研究,内容均是当前绿 保型复合材料领域研究非 常热门的课题,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可为广大工作 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环保型纤维素/聚酯复合材料的制 备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