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试验》较系统地介绍了实验室环境试验和自然环境试验。实验室环境试验涉及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活性物质环境、生物环境、机械活性物质环境、辐射环境等试验,自然环境试验涉及大气环境、海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试验。全书共28章,主要介绍了每种环境试验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效应、试验条件、试验程序、试验设备、有关技术与应用等内容,具体试验包括高温、低温、温度变化、低气压、太阳辐射、湿热、霉菌、盐雾、酸性大气、流体污染、流动混合气体腐蚀、二氧化硫、水、砂尘、爆炸性大气、风压、积冰/冻雨、正弦振动、振动、冲击、碰撞、稳态加速度、跌落、倾斜与摇摆、振动—噪声—温度、温度—湿度—振动—高度和各种自然环境试验。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第3版)》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放射性元素的测定方法相关标准54项,环境辐射与放射性监测与防护规定相关标准26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相关标准20项,共100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使用。
《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涵盖了实现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所需的器件物理模型、数据结构、数值算法和软件实施等四部分内容,着重于物理模型的来龙去脉、数据结构的面向对象、数值算法的简洁高效、软件实施的完整详尽,终方便读者快速开发面向自己工作的数值分析工具。《半导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基础(上册 )》建立在作者20年来从事III-V族多结太阳电池器件物理与制备技术的经验基础上,相关内容是十几年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异质结太阳电池数值分析软件工作的总结与提炼,部分内容作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生的专业课讲授过。
《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USEPA基准》是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在其网站上发布的《Air Quality Criteria for Particulate Matter》译成,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九章。 上卷(第1~5章)系统地描述了颗粒物的属性、监测方法、污染来源、室外环境浓度以及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合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下卷(第6~9章)系统描述了颗粒物的剂量学、毒理学、流行病学等内容,并对前面各章节的关键信息进行了综合分析。适合从事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著的《环境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汇编收集了截至2014年5月底前批准发布并现行有效的的环境噪声相关标准55项,其中国标48项,行标7项。可以作为工具书,供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检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对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书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县、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本书可供生态学、环境科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者、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生态环境相关专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参考。
《环境监测》既是《中国环境百科全书》的选编本之一,又可自成一册。全书共选收336个条目,按照逻辑关系,包括环境监测网、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采样分析方法、监测指标、监测结果评价、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监测仪器9个部分,每个部分按照环境介质做进一步分类。 条目编写工作于2011年8月启动,经过对条目设置原则和条目内容的反复研讨,编写了19个样条,供作者参考。初稿形成后,综合考虑条目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间关系,将数量由420个调减至336个,于2013年12月终定稿。这项工作是全国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包括水和废水、大气降水等。收录监测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150多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1册):水监测方法》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建筑施工的高噪声设备引发的噪声污染,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对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已成为现有环境管理上的重点。我国为了控制施工现场的噪声,制定了一系列的建筑噪声相关标准。 为了满足读者及相关部门科研需要,我们曾于2007年编辑出版了《噪声测量标准汇编 建筑噪声》。现在再次编辑出版《建筑噪声测量标准汇编》,本汇编汇集了截至2012年底批准发布的与建筑噪声监测和限值相关的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3项,规程工项。本汇编中的标准,由于出版年代的不同,其格式、计量单位及技术术语存在不尽相同的地方。在本次汇编时,没有对其作出修改,而只对原标准中 技术内容上的错误以及其他明显不妥之处作了更正。由于编者的时间和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环境监管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应用》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及其应用进展,对国内外无人机的发展现状以及无人机数据获取、传输、处理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研究总结,主要讲述了无人机应用技术规范、无人机系统设计与实现及无人机技术在环境监测、监察、应急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进行了无人机系统集成和实现及其应用案例。
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产生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对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和巨大威胁。选择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开发的典型区域为例,包括福州罗源县石材矿开采区、江西赣南稀土矿主要开采区、湖北大冶铜绿山多金属矿产开采区、山西平朔露天煤矿开采区以及辽宁鞍山铁矿开采区五个区域,利用多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并结合其它基础数据,调查并分析上述矿产开采区域分布及十年变化、矿产开发区生态破坏与生态恢复状况,分析植被破坏与恢复、尾矿堆放与分布情况以及居民点变化情况,分析典型区域矿产开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区生态系统质量十年间变化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和风险。
本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汇集了截至2007年8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有关水环境方面的国家标准184项和行业标准80项。内容涉及工业废水、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农田灌溉用水等水环境的监测。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系统论述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分析与建模 方法、飞行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卫星的试验技 术及星箭组合体联合试验技术等,具体包括以下主要 内容: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基本概念;卫星与运 载火箭动力学响应的通用分析方法,涉及低频、中频 和高频动力学响应分析及卫星与运载火箭结构动力学 建模技术;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测量与分析技术 ;卫星动力学环境试验条件设计技术及工程应用实例 ;卫星与运载火箭的动力学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 包括卫星动力学试验、*发展的力限试验和星箭联 合试验等。 《卫星与运载火箭力学环境分析方法及试验技术 》适合航天工程型号总体设计、动力学环境预示与分 析、力学环境试验等专业的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航 天、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及力学
本书是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江河源区生态环境的演变与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系统总结。本书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年轮分析、遥感影像、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法,反演了江河源区近600年来的历史气候变迁,分析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界定了江河源区的范围;根据气候、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等对江河源区进行了生态地理区划;阐明了从地质年代高原隆起至今江河源区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提出生态系统主体和区域生态环境地位的概念,用能值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估算确定了草地是江河源区生态系统的主体;建立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该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分离模型并计算了其作用的效应强度;构建了科学、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分别选用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神经网络分析
随着我国各种基础建设的不断开展,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并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满足广大环境保护工作者及有关人员对环境保护标准的需求,我们编辑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系列。该系列汇编共5册,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分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 本册《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汇集了截止2006年11月底前批准发布的有关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方面的国家标准63项和行业标准77项。在土壤环境方面,主要涉及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方面的标准;在固体废物方面,主要涉及各种固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
付强等编著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从环境监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现行有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的主要领域,汇编了当前我国现行有效的、常用的环境虩方法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力求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较高便利性的工作手册。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实用手册(第5册监测技术规范)》包括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收入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导则、规定、指导等30多项。本书适用于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各类别的环境分析实验室及各行业监测和化学分析使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判断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可以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为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优劣和评价一个企业对环境影响的基本依据,是获取正确的环境质量信息和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于2007年首次出版,包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土壤环境与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噪声与振动》、《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放射性与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水环境》、《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汇编 空气环境》,共5卷。 近年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委颁布了一批新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同时有些标准被代替或作废,为此,我